劉裁吾

《痙病與腦膜炎全書》~ 第六篇 病理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篇 病理 (1)

1. 第六篇 病理

病理者,吾身生理上之起變化而失常也,然吾身之生理,胡為起變化而失常哉?蓋人在大自然界中,息息與空氣相通,日月遞更,寒暑往來,衣則冬裘、夏葛,飲則冬湯、夏水。南冰洋、北冰洋之無寒暑,不能繁殖民族,足見世界民族之生理,莫不隨大自然界之氣候為轉移,故氣候循其常度,則冬月之寒,夏月之暑,猶當避之,不避則病。況氣候變異,而吾身之生理,得不隨之起變化而失常哉。

於以是知西醫細菌之學,其為駢指贅疣矣乎。若以細菌為病理,則與生理豈能貫通哉。近世余岩輩,欲廢國醫之六氣,而講西醫之細菌,何其於生理學夢夢也。

傷寒之為短桿菌,腸炎之為窒扶斯菌,肺炎之為短鏈菌,赤痢之為橢圓菌,痎瘧之為胞子蟲,近世驗之,皆知非病原之固定物。則腦脊髓膜炎之雙球菌,亦非固定物也,於此可推矣。

然腦脊髓膜炎之初起,有謂混合纖維性肺炎,及氣管枝炎等症併發,與國醫往哲葉桂溫邪犯肺、逆傳心包之旨相合。不知腦脊髓膜炎,為春季流行之病,含有時間性質,不可移易者。若如葉氏所說,則去歲亢旱,氣候溫暖,至冬不雨,今歲淫雨,氣候寒冷,至夏不熱。而長沙市之腦脊髓膜炎,何以不發於去冬之溫暖,而竟發於今春之寒冷,乃知葉氏之說,只為外感溫病言之,與西醫之腦脊髓膜炎,不能溝通也。

故病理根諸生理,而生理根諸大自然界之氣候,則知腦脊髓膜之發炎,皆含時間性質,不可移易者歟。

試以最急性之痙病言之,頃刻之間,胡為而神昏僵仆,胡為而口噤不語,胡為而頭動搖、面目赤,胡而頸項強、背反張。若不為之闡發申明,孰知吾身之病理根諸生理,而生理根諸大自然界之氣候哉。論略述之如下。

國醫《內經》,肺主呼吸而合皮毛,一呼則周身毛竅皆闔,一吸則周身毛竅皆開。是吸收養氣在鼻竅,而吐出炭質在毛竅,猶飲食在口,而排泄在二便也。夫炭質者,新陳代謝,周身之老廢成分也,若不以皮膚之汗垢汙濁為毛竅之炭質,則鼻竅之炭質從何驗之哉。西醫謂肺主呼吸,竅在鼻孔,皮膚亦主呼吸,竅在毛孔,猶人之口主飲食,而二便亦主飲食也。

況鼻竅吸養吐炭,而毛竅亦吸養吐炭,非特其學說支離羝牾,而人身之生理,不其無系統矣哉。

故四時之氣候,與吾身之呼吸相逆,則自毛竅而入,入則抵抗,其病隨時即發。如風之有咳逆上氣,寒之有鼻塞噴嚏,暑之有喘喝,濕之有胸痞,燥火之有咽喉乾燥。毛竅一有障礙,而其影響遂及於肺,此其明證。

若四時之氣候與吾身之呼吸相順,則自鼻竅而入,入則服從,其病必過時乃發,《內經》所謂冬傷於寒、春必病溫,春傷於風、夏必飧泄,夏傷於暑、秋必痎瘧,秋傷於濕、冬生咳嗽者。蓋盈天地間皆空氣,空氣之有浮沉斂散,是即寒暑燥濕,為四時之氣候。人在天地間,不外此空氣之浮沉斂散,即不外此四時之寒暑燥濕,以為生活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病理,指的是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變化而失常。但是,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,為什麼會發生變化而失常呢?那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,時時刻刻都與空氣相連。太陽和月亮交替出現,寒冷和炎熱來來往往。人們穿著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布衣裳,喝著冬天的熱湯和夏天的冷水。南冰洋和北冰洋因為沒有寒暑變化,所以無法繁衍民族。這足以說明,世界各民族的生理機能,無不受大自然氣候的影響而轉變。因此,即使在氣候正常的狀況下,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熱,都應該避開。如果不避開,就會生病。更何況當氣候出現變異時,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,怎能不隨之發生變化而失常呢?

由此可知,西醫所研究的細菌學,實在是多餘且不必要的。如果把細菌當作病理,又怎麼能和生理現象貫通呢?近代的余岩等人,想要廢除中醫的六氣學說,而講述西醫的細菌學,這實在是對生理學太過無知了。

傷寒是短桿菌造成的、腸炎是傷寒桿菌造成的、肺炎是鏈球菌造成的、痢疾是橢圓菌造成的、瘧疾是胞子蟲造成的,現代的檢驗都已經知道這些並不是病原體的固定形態。那麼,腦脊髓膜炎的雙球菌,也應該不是固定形態。由此可以推論得知。

但是,腦脊髓膜炎的初期發病,有說是混合纖維性肺炎,或是氣管枝炎等症狀同時出現,這和中醫古代醫學家葉桂所說的溫邪侵犯肺部、逆傳心包的觀點相符合。但要知道,腦脊髓膜炎是春季流行的疾病,具有時間上的特性,是不能隨意變動的。如果像葉桂所說的那樣,那麼去年乾旱,氣候溫暖,到了冬天也沒有下雨,今年雨水過多,氣候寒冷,到了夏天也不熱。為什麼長沙市的腦脊髓膜炎,沒有在去年冬天溫暖時發作,反而會在今年春天寒冷時發作呢?由此可知,葉桂的說法,只是針對外感溫病而言,與西醫所說的腦脊髓膜炎,是不能相互溝通的。

所以,病理的根本在於生理,而生理的根本在於大自然的氣候。因此可知,腦脊髓膜炎的發作,都具有時間上的特性,是不能隨意改變的。

試著以最急性的痙攣病來說,在頃刻之間,為什麼會神志昏迷、身體僵硬倒地?為什麼會牙關緊閉、說不出話?為什麼會頭部搖晃、臉色發紅?為什麼會脖子僵硬、背部反張?如果不能對這些現象加以闡發說明,誰能知道我們身體的病理根源於生理,而生理又根源於大自然的氣候呢?以下簡略說明:

中醫經典《內經》說,肺主管呼吸,並且與皮膚毛孔相合。當呼氣時,全身的毛孔都會閉合,當吸氣時,全身的毛孔都會打開。也就是說,吸入養氣是從鼻孔,而排出廢氣是從毛孔,就像吃東西是從嘴巴,而排泄是從大小便一樣。所謂的廢氣,就是新陳代謝時,全身老舊廢棄的成分。如果不把皮膚的汗垢汙濁當作毛孔所排出的廢氣,那麼從哪裡驗證鼻孔所排出的廢氣呢?西醫說肺主管呼吸,呼吸的孔在鼻孔,皮膚也主管呼吸,呼吸的孔在毛孔。這就像人的嘴巴主管飲食,大小便也主管飲食一樣。

更何況,鼻孔吸入養氣排出廢氣,而毛孔也吸入養氣排出廢氣,這不僅是學說上矛盾不通,也使得人體的生理機能毫無系統可言。

所以,當四季的氣候與我們身體的呼吸不協調時,就會從毛孔入侵,入侵後身體會產生抵抗,疾病就會隨時發作。例如風邪會有咳嗽、氣喘的症狀,寒邪會有鼻塞、打噴嚏的症狀,暑邪會有喘氣、口渴的症狀,濕邪會有胸悶的症狀,燥火會有咽喉乾燥的症狀。一旦毛孔有任何阻礙,就會影響到肺部,這是很明顯的。

如果四季的氣候與我們身體的呼吸協調,就會從鼻孔入侵,入侵後身體就會順應,疾病必然會延後發作。《內經》所說的「冬天受寒,春天一定會得溫病;春天受風,夏天一定會腹瀉;夏天受暑,秋天一定會得瘧疾;秋天受濕,冬天一定會咳嗽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因為天地之間充滿著空氣,空氣的浮沉和收斂擴散,就是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,也就是四季的氣候。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,不外乎空氣的浮沉和收斂擴散,也就是不外乎四季的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,來維持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