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六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6)

1. 肉豆蔻丸

肉豆蔻,赤石脂(各三錢),木香,枯礬(各一錢),訶子,砂仁,龍骨(各二錢)

七八日間大瀉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肉豆蔻:3 錢

  • 赤石脂:3 錢

  • 木香:1 錢

  • 枯礬:1 錢

  • 使君子:2 錢

  • 砂仁:2 錢

  • 龍骨:2 錢

如果連續七八天嚴重腹瀉的話,可以用這個藥方。

痘至七八日,灌膿起脹之時也。若大瀉而虛其中,則痘必陷下而不可為矣。然有濕而瀉,有滑而瀉,有積而瀉。濕而瀉者,宜燥之,枯礬、石脂是也。滑而瀉者,宜澀之,龍骨、訶子是也。積而瀉者,宜消之,豆蔻、砂仁是也。乃木香者,調其滯氣,和其腹中而已。

白話文:

當痘痘發展到第七天或第八天時,會出現化膿、腫脹的情況。如果貿然使用瀉法,會讓體內虛弱,導致痘痘陷落,難以痊癒。但是,使用瀉法也有不同的情況,包括濕而瀉、滑而瀉、積而瀉。

如果痘痘患者屬於濕而瀉的情況,應該使用燥藥治療,常見的藥物包括枯礬和石脂。如果患者屬於滑而瀉的情況,應該使用澀藥治療,常見的藥物包括龍骨和訶子。如果患者屬於積而瀉的情況,則應該使用消藥治療,常見的藥物包括豆蔻和砂仁。至於木香,主要是用來調理患者的滯氣,讓其腹部氣息順暢。

2. 黃芩芍藥湯

條芩,芍藥,升麻(等分),甘草(減半)

腸胃熱瀉者,此方主之。

糞色黃褐為熱瀉,條芩可以清之,芍藥可以寒之,升麻可以舉之,甘草可以調之。

白話文:

條芩、芍藥、升麻(等份),甘草(減半)

用於治療腸胃熱瀉。

糞便呈黃褐色為熱瀉,條芩可清熱,芍藥可寒熱,升麻可舉託,甘草可調和。

3. 附子理中湯

附子,人參,甘草,白朮,乾薑

白話文:

附子:一種中藥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的功效。

人參:一種中藥,具有補氣固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甘草:一種中藥,具有補益脾胃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白朮:一種中藥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的功效。

乾薑:一種中藥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的功效。

胃中虛寒,或又誤服涼藥,瀉而手足厥冷者,此方主之。

人參、甘草、白朮之甘溫,所以補虛;乾薑、附子之辛熱,所以回陽。

白話文:

針對胃中虛寒的情況,或誤食寒涼藥物導致腹瀉,手腳冰冷者,以下藥方適用:

人參、甘草、白朮具甘溫性質,可以補虛;乾薑、附子具辛熱性質,可以回陽。

4. 砂仁益黃散

陳皮,青皮(各二錢),訶子(一錢),丁香,木香,砂仁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陳皮、青皮(各2錢),訶子(1錢),丁香、木香、砂仁(各5分)

食傷胃寒,嘔吐而瀉者,此方主之。

仲景云:邪既中焦,則既吐且瀉。故用陳皮、青皮理其脾,丁香、木香溫其胃,訶子所以止瀉,砂仁所以消食。

白話文:

食物傷害胃部,導致胃寒、嘔吐、腹瀉者,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仲景說:邪氣侵犯中焦,就會嘔吐和腹瀉。所以用陳皮、青皮調理脾臟,丁香、木香溫暖胃部,訶子用來止瀉,砂仁用來消食。

5. 十二味異功散

人參,豆蔻(白),白朮,當歸,丁香,肉桂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附子,木香

痘出不光澤,不起脹,根窠不紅,表虛里盛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增強體力、增強免疫力、抗衰老

  • 豆蔻(白):治療消化不良、脹氣、腹瀉

  • 白朮:健脾補氣、利濕止瀉

  • 當歸: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

  • 丁香:止痛、抗菌、防腐

  • 肉桂:溫陽散寒、活血通絡

  • 厚朴:理氣化痰、健脾消食

  • 陳皮: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

  • 半夏:止咳化痰、平喘止嘔

  • 茯苓:利尿消腫、健脾益氣

  • 附子:溫陽回陽、散寒止痛

  • 木香:行氣止痛、溫中止瀉

痘疹出現卻不光亮,不起膿皰,根部不紅,表虛而裡盛者,此方可用。

中氣有餘,氣血充滿,則痘光澤起發,根窠紅活,表無癢塌之患。中氣不足,則表亦虛,而諸證作矣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,所以補胃;附子、肉桂、丁香、豆蔻,所以溫胃;半夏、木香、陳皮、厚朴,所以調胃。胃,陽明也。陳氏云:陽明主肌肉,胃氣充足,則肌肉溫暖,自然光澤起脹,而無癢塌之患。亦見道之論也。

白話文:

當人體中氣充足,氣血充盈,痘瘡就會光澤鮮明、生長發達,瘡根會呈現紅色活性,皮膚表面不會出現搔癢和塌陷的毛病。如果中氣不足,那麼皮膚表面也會虛弱,並且會出現各種症狀。所以這個藥方中,使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來補益脾胃;使用附子、肉桂、丁香、豆蔻來溫暖脾胃;使用半夏、木香、陳皮、厚朴來調和脾胃。胃是陽明經的所在。陳氏說:陽明經主治肌肉,脾胃之氣充足,則肌肉溫暖,自然就會光澤鮮明、生長發脹,而不會出現搔癢和塌陷的毛病。這也是一種有道理的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