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龍膽瀉肝湯

柴胡(一錢),人參知母麥門冬天門冬草龍膽,山梔子,生甘草黃連(各五分),黃芩(七分),五味子(七粒)

白話文:

柴胡(6克),人參、知母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草龍膽、山梔子、生甘草、黃連(各3克),黃芩(4.2克),五味子(7粒)

肝氣熱,色青爪枯口苦,筋膜乾而攣急者,名曰筋痿,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肝氣鬱熱,面色青蒼、指甲枯萎、口苦,筋膜乾枯、蜷縮痙攣者,稱為筋痿,宜用此方治療。

肝者,東方木也。色青者,肝病而色自見也。肝主筋,爪者筋之餘,肝熱故令爪枯也。口苦者,膽為肝之腑,咽為之使,膽熱則汁上溢於咽,故令口苦也。肝主筋膜,筋膜乾則燥而攣,攣急則手足不用,故曰筋痿。是方也,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膽草,皆足以瀉肝火。君之以柴胡,則能條達乎肝膽矣。

白話文:

肝臟屬於東方屬木,青色是肝臟病變,顏色自然顯現。肝經主筋,指甲是筋脈的延伸,肝臟熱,所以使得指甲枯槁。嘴巴發苦,是膽臟為肝臟的腑,咽喉為膽臟的出口,膽臟有熱,所以膽汁向上溢出到咽喉,所以導致嘴巴發苦。肝臟主筋膜,筋膜乾燥則枯燥而收縮,收縮急促則手腳無法使用,所以稱為筋痿。這個方劑,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膽草,都足以瀉肝火。君臣佐使以柴胡為主藥,則能疏通肝膽。

木盛而兼燥金之化,故令攣急。天麥門冬、知母、五味,味厚而潤者也,故足以養筋而潤燥。若生甘草、人參者,所以養乎陽氣也。經曰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,是故用之。互考見火門。

白話文:

木氣偏勝,兼具金氣乾燥的變化,因此會導致肌肉攣急。天麥門冬、知母、五味子,其味道甘厚而滋潤,因此足夠滋養筋骨,並且潤澤乾燥。如果配合生甘草、人參,很能滋養陽氣。《內經》說,陽氣旺盛,精神就能得到滋養,柔軟就能滋養筋骨,因此使用這些藥物。互相考證,見「火門」條目。

2. 蠲痹湯

羌活赤芍藥(酒炒),薑黃(酒炒),甘草(各五分),黃耆當歸(酒炒),防風(各二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羌活五分,赤芍藥五分(用酒炒),薑黃五分(用酒炒),甘草五分(去皮),黃耆二錢五分,當歸二錢五分(用酒炒),防風二錢五分。

有漸於濕,以水為事,痹而不仁,發為肉痹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漸於濕症,以水為業,麻木不仁,發作變為肌肉麻痺者,本方主治此病。

濕氣著於肌肉,則營衛之氣不榮,令人痹而不仁,即為肉痿。肉痿即肉痹也。是方也,防風、羌活,風藥也,用之所以勝濕。經曰:營血虛則不仁,故用當歸以養營。又曰:衛氣虛則不用,故用黃耆以益衛。用夫赤芍、薑黃者,活其濕傷之血也。用夫甘草者,益其濕傷之氣也。

白話文:

濕氣入侵肌肉,營衛之氣就會運行不暢通,導致人感到麻痺而沒有知覺,這就是肉痿。肉痿就是肌肉麻痺。這個藥方中的防風和羌活都是風藥,用它們來治療濕氣。經典書籍記載說:營血虛損就會失去知覺,因此用當歸來滋養營血。經典書籍又記載說:衛氣虛弱就會失去功能,因此用黃耆來增強衛氣。用赤芍和薑黃,是為了活絡被濕氣傷害的血。用甘草,是為了增益被濕氣傷害的氣。

3. 六味地黃丸如黃柏知母方

熟地(八兩),山茱萸(去核),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,白茯苓澤瀉(各三兩),黃柏知母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熟地黃(500克),山茱萸(去核)(250克),淮山藥(250克),牡丹皮,茯苓,澤瀉(各187.5克),黃柏,知母(各125克)

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,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腎氣過熱,就會導致腰背無力、骨骼枯萎而骨髓減少,引發骨萎症,適用此方治療。

腎者水臟,無水則火獨治,故令腎熱。腎主督脈,督脈者,行於脊裡,腎壞則督脈虛,故令腰脊不舉。骨枯髓減者,枯涸之極也。腎主骨,故曰骨痿。是方也,熟地黃、山茱萸,味厚而能生陰。黃柏、知母,苦寒而能瀉火。澤瀉、丹皮,能去坎中之熱。茯苓、山藥,能制腎間之邪。王冰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此方有之矣。正考見虛損勞瘵門。

白話文:

腎臟是水臟,沒有水的滋潤,火熱就會獨自蔓延,腎臟就會燥熱。腎臟主管督脈,督脈在脊椎裡運行,腎臟損壞,督脈就會虛弱。因此腰部和脊椎疼痛。骨骼枯竭,骨髓減少,是枯竭到極點的表現。腎臟主管骨骼,所以稱為骨痿。這個藥方中的熟地黃和山茱萸,滋味濃厚,能滋生陰血。黃柏和知母,苦寒,能瀉火。澤瀉和丹皮,能清除腎臟中的熱邪。茯苓和山藥,能抑制腎臟中的邪氣。王冰說:藥方注重滋養腎水,控制身體陽氣,這個藥方就可以做到。詳情請參閱虛損勞瘵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