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治溫當以保元為要
人身元氣猶大廈之棟梁,柙壁結構,層檐飛覆,無不附此而出。一遇溫邪如火沿焚,即當撲滅,庶馬粱不腐而廈不傾。觀婦人懷妊患溫,去其邪而胎蔭如故,大可覺悟。請以藜藿之夫、少壯之輩論之,年華方盛,氣血方剛,一受溫邪,即當先行逐邪,俾邪去正安,不必保元,而保元之意已寓其中矣。
嘗見世人拘泥者多,融會者少,一見患者溫邪萌作,神疲體倦,色晦無神,多疑,正不勝邪,審人之強弱,概以扶正化邪、育陰化熱為主,視為平穩,每每因循失治,變生倉卒。殊不知溫毒酷厲,敝人清神,真實假虛,最易滋惑,急去其邪,即是保元。惟有真虛者為難,一受溫邪,如懦人招事,不敢聲強,當審明何臟虛損,照四損不可正治條忝看,先固其虛,復治其邪,斯為合法。經所謂毋實、實毋虛,虛即此意也。
然而實者如棟梁,大廈尚可撐持,虛者比朽木頹垣,無所倚恃。斯時烈焰焚空,為問救梁是務,救火是務乎?意欲保元而病邪不去,將欲去邪而正氣先傷,醫者處此,每有無適從之嘆焉。然未嘗無法也。曲直方圓畢歸繩墨,善戰守出瞬息萬變將才。古人謂用藥如用兵,一補一攻、一補三攻,非無成法。
於邪盛之際而攻之,攻邪不傷元氣;於邪衰之候而補之,補正無妨病邪。斯為攻補兩得其宜,不犯虛虛實實之弊,即所謂保元之要說也。然虛實之當辨,豈獨為溫病一語設耶?
白話文: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[治溫當以保元為要],意思是在治療溫病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保護身體的根本元氣。
人的元氣就像是大廈的樑柱,所有的結構都依附在上面。一旦遇到溫病,就像大火蔓延,應該立即撲滅,這樣才能讓樑柱不被腐蝕,大廈也不會倒塌。舉個例子,如果懷孕的婦女感染了溫病,只要除去病邪,胎兒的營養就不會受到影響,這點很能讓人明白。再來說說普通人和年輕力壯的人,他們正值壯年,氣血旺盛,一旦受到溫病的侵襲,首先應當除去病邪,使邪去而正氣得以安定,這樣就不用刻意去保護元氣,因為保護元氣的原則已經在裡面了。
常常看到有人過於死板,而靈活運用的人卻很少。一旦看到病人出現溫病的症狀,如精神疲憊、面色暗淡無光、多疑等,往往會認為是正氣抵擋不住邪氣,然後不分青紅皁白地扶正化邪、滋陰退熱,以為這樣就能穩妥地控制病情,但往往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,病情突然惡化。實際上,溫毒非常厲害,會損害人的清神,看似虛弱卻是真實的病態,最容易使人產生誤解,所以必須盡快去除病邪,這就是保護元氣的意義。只有真正虛弱的人才比較困難,一旦受到溫病的侵襲,就像膽小的人遇到事情,不敢強硬。此時,必須清楚地判斷是哪個臟器虛弱,按照"四損不可正治"的原則,先鞏固虛弱的部分,再處理病邪,這纔是合適的方法。經典中提到的"毋實、實毋虛",就是這個意思。
不過,對於健康的人來說,就像大廈有堅固的樑柱可以支撐,但對於虛弱的人來說,就像朽木和廢墻一樣,沒有任何依靠。當大火燃燒時,是應該先救樑柱還是先救火呢?如果想要保護元氣,但病邪卻不消除,想要除去病邪,卻又先傷害了正氣,醫生在這種情況下,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。但其實並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的。所有的事情,無論是曲直方圓,最終都要回到規則中來,就像善於戰鬥的人,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找到最佳的策略。古人說,用藥就像用兵,一補一攻、一補三攻,這些都不是沒有原則的。
在病邪強烈的時候進行攻擊,攻擊病邪而不傷害元氣;在病邪減弱的時候進行補充,補充正氣而不影響病邪。這樣就可以在攻擊和補充之間取得平衡,避免虛虛實實的弊端,這就是所謂的保護元氣的重要原則。但是,虛實的區別,豈只是為了溫病而設置的呢?
2. 吳又可為治溫證千古一人
溫熱一證,自軒岐以下,千百年來絕無一人專言此病者。前已申明,茲復何贅?意猶未盡,請再詳之。夫靈素一書,聖經也,一言而包萬有。傷寒一書,聖文也,一海而匯百川。聖經即已發明傷寒溫病兩途,長沙醫聖自必有文以闡經旨,斷不能詳於傷寒而略於溫證也。
想因兵火之後,傷寒一書尚出自散亡之餘,溫證之文遺失殆盡,無自追尋歟?迨至吳又可能,闢千古之案,獨開生面,自創自因,發明邪伏膜原,及論證剴切,詳明治法井井,俾後世業醫者得以問津,謂非千古一人耶?厥後戴氏廣其論說,活人之功豈止億萬?雖其立義僅詳濕溫一門,慄山楊氏因其緒論推其氣運,闡河間之奧義,而治溫之法益詳,然原其作始,創立專書,標明宗旨,吳氏之功誠不可泯云。
白話文:
【對於溫熱病症,自從黃帝內經以來,數千年間竟沒有一個人專門研究這種疾病的。之前已經說明過,現在何必多說呢?但感覺還未表達完,讓我再詳細解釋一下。
「靈素」這本書,是醫學的聖經,一句話就涵蓋了萬有的道理。「傷寒論」這本書,是醫學的聖文,像大海一樣匯聚了各種知識。聖經已經明確地區分了傷寒和溫病兩種疾病,醫聖張仲景當然會有文章來闡述經典的意旨,他不可能只詳細描述傷寒而忽略溫病。
想像在戰亂之後,「傷寒論」這本書還能從殘破中保存下來,而關於溫病的文字卻幾乎全部遺失,我們無法追溯其源頭。直到吳又可出現,他打破了千古的迷思,獨樹一幟,自己創造理論,自己尋找原因,他發明瞭邪氣潛伏在膜原的理論,並對症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,詳細明確地說明瞭治療方法,使得後世的醫生能夠找到治療的路徑,他難道不是千古第一人嗎?
在他之後,戴氏進一步擴展了他的理論,救人的功德豈止億萬?雖然他的理論主要集中在濕溫一種病症上,但楊慄山根據他的結論,推導出氣運的變化,闡釋了劉河間的深奧理論,使得治療溫病的方法更加詳細。然而,追溯其起源,創立專書,明確宗旨,吳氏的功績確實不容抹滅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