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循衣摸床撮空
循衣摸床撮空三證兼見,非大實即大虛之候。邪實正虛者間亦有之。如舌赤胎黃,或舌黑起刺,譫妄神昏,脈數口渴,見循衣摸床撮空者,此實證也。當用大劑雙解疊進為是。如屢經攻下後,六脈虛數,舌淨無胎,日晡執甚,見循衣摸床撮空者,此虛證也。大劑生料六味地黃煎濃湯液,日進數斗,盡力救援,或可百救一二。
如失下,舌黑胎刺,鼻燥厥逆,當以大劑養陰化邪,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,此亦十中救半之候。若夫老人虛人,病後亡血後,正氣虛極,溫邪又盛,見以上三證,又當破格救援。黃龍湯或朝服六味暮投雙解,皆可。總之三證兼見,原屬敗證。能審明虛實,按證施治,或可希僥倖於萬一也。
白話文:
【循衣摸牀撮空】
如果出現了循衣摸牀撮空這三種症狀同時發生,這通常代表病情非常嚴重,要不是極度的實證(疾病反應強烈),就是極度的虛證(身體機能嚴重衰弱)。但也有邪實正虛的情況存在,就是說疾病反應強烈但身體機能卻已經很弱。
例如,如果舌頭呈現紅色,舌苔黃色,或者舌頭變黑且有突起的刺,患者出現胡言亂語和精神混亂,脈搏跳動快且口渴,並伴隨循衣摸牀撮空的症狀,這就屬於實證,應該使用大量藥物進行雙重治療。
然而,如果患者經過多次的排便治療後,脈搏變得虛弱且頻率快,舌頭乾淨沒有舌苔,病情在下午時分特別嚴重,並伴隨循衣摸牀撮空的症狀,這就屬於虛證,應該使用大量的六味地黃湯,濃稠的湯汁,每天服用數次,竭盡全力進行救援,或許能有百分之一二的機會挽救。
如果錯過了排便的治療時機,舌頭變黑且有突起的刺,鼻子乾燥且有冷汗,應該使用大量的藥物滋養陰氣,化解邪氣,也就是所謂的增強陰氣以控制陽氣,這種情況下,可能有五成的機會可以救治。
對於老年人、體質虛弱的人,或是疾病後期血量減少的人,正氣已經虛弱到極點,同時溫邪又非常旺盛,出現以上三種症狀,更應該突破常規進行救援。使用黃龍湯,或者早上服用六味地黃湯,晚上再進行雙重治療,都是可以的。
總的來說,如果三種症狀同時出現,原本就屬於病情危急的情況。如果能夠明確判斷虛實,根據病情進行治療,或許有一線生機。
2. 身冷
身冷與惡寒不同,惡寒是風寒外襲皮膚,惡寒身冷是渾身肌肉皆冷,在他證屬寒邪,在溫證屬熱極。如溫邪萌動,外雖肢逆,身冷惡寒作麻,乃熱邪深伏鬱極內閉,脈多沉伏。參之內證,必有咽乾口苦,頭眩心煩,手足心熱,眼鼻噴火,睡臥不寧,尿赤煩悶,舌赤舌乾等證。萬不可認為寒邪,誤投溫表,香燥為害非淺。
當以神解合太極宣化伏邪,使伏邪外達,則厥回身熱。更當消息邪之輕重,酌與雙解涼膈等方治之。如失下陰傷,病邪困里亢極,似陰即熱深厥深之旨。渾身厥冷,當審明舌色神脈,酌定虛實施治。若舌黑花燥,舌本紫赤,口渴咽燥,及筋惕肉瞤,神昏脈細等證,又當大養陰液,佐以攻邪之品,以盡人事。黃龍湯、玉女煎加硝黃,皆可選用。
至於初起夾寒夾表妄下,以致邪陷身冷脈伏,又當從溫化之法,宜四逆合歸葛或真武諸方參酌之。惟溫病無陰證,姜附麻桂,須宜慎用。然寒邪若重,自當隨證參酌,不可拘滯也。
白話文:
【身體冰冷】
身體冰冷和畏寒不一樣,畏寒是由於風寒侵襲皮膚,而身體冰冷是指全身肌肉都感到寒冷。在其他病症中,這可能屬於寒邪入侵;但在溫熱病症中,則可能代表體內熱度達到極點。例如,當溫熱的病邪開始活動,外表雖然四肢冰冷,但身體感到寒冷並發抖,這是因為熱邪深藏體內,被嚴重抑制,通常脈象會呈現沉伏狀。結合內部症狀來看,必定會有咽喉乾燥、口苦、頭暈、心煩、手掌腳掌發熱、眼睛鼻子像要噴出火來、睡眠不安穩、小便顏色深紅且感覺煩悶、舌頭紅且乾燥等現象。千萬不能誤以為是寒邪,錯誤地使用溫熱藥物,香燥藥物的損害可不小。
應採用調節體內平衡的方法,使潛藏的邪氣得以外散,那麼四肢就會回暖,身體也會發熱。同時,應判斷邪氣的輕重,適當地使用清熱解毒、涼血等藥方治療。如果因過度治療導致陰損傷,使得病邪困於體內,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,就類似於"看似陰虛,實則熱度深藏,四肢冰冷程度深"的道理。全身冰冷時,必須清楚觀察舌色、神情和脈象,再決定如何施治。如果舌頭呈現黑色斑點且乾燥,舌根呈紫紅色,口渴喉嚨乾燥,以及肌肉抽搐、神智不清、脈象細弱等症狀,應該大量補充陰液,輔以攻邪的藥物,盡人事之力。黃龍湯、玉女煎加硝黃,都是可以選擇使用的藥方。
至於一開始就夾雜著寒氣和表症,誤用下法,導致邪氣深陷,身體冰冷,脈象隱匿,這時應採取溫化的方法,可用四逆湯加上歸葛或真武湯等方劑,適度調整。只是溫病沒有陰證的情況,薑附、麻桂等藥物,必須謹慎使用。然而,如果寒邪很嚴重,當然應該根據病情適度使用,不能固執不變。
3. 耳聾
溫邪耳聾乃少陽邪熱上壅清陽時邪自三焦起,三焦屬手少陽,無論初終,皆以神解合小柴胡清散少陽,耳聾自愈。如病後耳聾,或腎水素虛,又當以養陰壯水為主,六味地黃湯緩緩圖治可也。
白話文:
對於因溫熱病毒導致的耳聾,這是因為少陽經的邪熱向上阻塞了清陽之氣,而這種邪氣從三焦開始,三焦歸屬於手少陽經。無論病情初期還是後期,都應使用神解合小柴胡湯來清除少陽經的熱邪,這樣耳聾自然就會痊癒。如果是在疾病康復後出現的耳聾,或者是原本腎水就不足的情況下,則應以滋養陰液、補充腎水為主要治療原則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慢慢進行調理治療。
4. 咳
咳屬肺病,時邪初起,每多不咳即有之,亦兼他邪,如兼風,脈浮;兼水,脈耎;兼燥,脈澀之類,當於時邪方中,看所兼何邪,加藥抬之。加兼風,加前桔荊防;兼水,加茯苓半夏;兼燥,加桑葉麥冬。更有平素陰虛,乾咳無痰,一染時邪,咳必更甚。蓋時邪屬火,最易傷陰,當於解時邪藥中,加養陰之味。
至於溫邪病後,多咳,邪達皮毛,周身必發疴發癢,佳兆也。清養肺金,自愈。甚有金被火灼,咳至失音,成痿成癰,盡心救治。痿宜復脈湯,去薑桂;癰宜瀉白散,吐膿。成癰多不可治,又不可概論也。
白話文:
咳嗽通常屬於肺部問題,初期受到季節性的病邪影響,常常會伴隨咳嗽的症狀,而且可能夾雜其他類型的邪氣。例如,如果夾雜風邪,脈象會浮;如果是水邪,脈象會軟弱;如果是燥邪,脈象會顯得乾澀。在治療季節性病邪的處方中,我們需觀察患者具體夾雜哪種邪氣,再相應地加入藥物來對抗。
如果夾雜風邪,我們會添加前胡、桔梗、荊芥和防風;如果是水邪,則會加入茯苓和半夏;如果是燥邪,則會添加桑葉和麥冬。此外,對於平時就陰虛的患者,若乾咳無痰,一旦感染季節性病邪,咳嗽會更嚴重。由於季節性病邪多屬火邪,非常容易傷害陰氣,在治療季節性病邪的藥物中,我們會加入滋養陰氣的成分。
對於熱性病後期的患者,常會出現咳嗽,這表示邪氣已經到達皮毛層次,全身可能會出現皮膚癢痛的情況,這是好轉的徵兆。這種情況下,只需清熱滋養肺臟,便能自愈。然而,有些情況下,肺金被火邪燒灼,咳嗽到失去聲音,甚至發展為痿證或癰腫,這時必須盡力救治。痿證適合用復脈湯,但要除去薑和肉桂;癰腫則適合用瀉白散,幫助排出膿液。然而,一旦形成癰腫,大多數情況下是難以治癒的,但也不能一概而論。
5. 渴
溫邪為熱症,無有不渴。間有不然,或濕熱相兼,或邪在血分,或夾水飲,或夾脾濕,此外無有不渴者。初起渴者,宜察病邪之輕重,渴甚則邪甚,渴輕則邪輕,雙解升降,斟酌與之。病後渴者,當審明邪之有無,渴為有餘邪,不渴為無餘邪,有餘邪則復甦合升降,無餘邪只陰虛者,參麥六味為主。
白話文:
【口渴】
溫熱性的病毒引起發燒,病人幾乎都會感到口渴。但也有例外,像是濕熱交錯的情況,或是病毒影響到血液部分,或是身體同時有水份滯留,或是脾臟濕氣太重,除了這些特殊情況外,其他因溫熱性病毒發燒的患者都會感到口渴。
一開始就感到口渴的,應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,口渴越厲害,表示病情越嚴重;口渴較輕微,病情也相對較輕。治療時要根據病情的輕重,選擇適當的升陽降陰藥物,適度地給予。
發燒後還持續口渴的,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還有病毒殘留。如果還感到口渴,表示體內仍有病毒未清;若不再口渴,則表示病毒已清除。如果體內仍有病毒,應再進行升陽降陰的治療;若病毒已清除,而口渴是因為陰虛所致,則以人參、麥冬、六味地黃丸等滋陰補虛的藥物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