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梔豉湯
豆豉、梔子等分
本方加蔥一握,名「蔥白香豉湯」
白話文:
在梔豉湯這個藥方裡,豆豉和梔子的使用量是相等的。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入一把蔥,那麼這個藥方就叫做「蔥白香豉湯」。
2. 莉防敗毒散
荊芥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甘草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薄荷各等分,加生薑煎。
本方去荊防,加人參名「人參敗毒散」。
本方加厚朴、陳皮、殭蠶、蟬蛻、藿香名「消風敗毒散」。
白話文:
【莉防敗毒散】
這帖藥包含了荊芥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甘草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薄荷,這些藥材的比例都是一樣的,然後加入生薑一起煎煮。
如果在這帖藥裡去掉荊芥和防風,再加入人參,那就變成「人參敗毒散」了。
而若是在原方基礎上,再加上厚朴、陳皮、殭蠶、蟬蛻、藿香,那這個方子就稱為「消風敗毒散」。
3. 普濟消毒飲
黃芩(酒炒) 黃連(酒炒各五錢) 玄參 甘草 桔梗 柴胡 陳皮 牛蒡 板藍根 馬勃連 翹薄荷(各一錢) 殭蠶 升麻(各七分)
本方加蟬蛻、梔子酒、大黃、蜜酒即增損普濟消盡飲
白話文:
這處方名為「普濟消毒飲」,其藥材包含:黃芩和黃連需經酒炒,兩者各用五錢;玄參、甘草、桔梗、柴胡、陳皮、牛蒡、板藍根、馬勃、連翹、薄荷,這些藥材各使用一錢;殭蠶和升麻則各用七分。
如果要增加或調整此處方,可以再加入蟬蛻、梔子並用酒炒、大黃、以及以蜜和酒調製的混合物,這樣就變成了增減版的「普濟消盡飲」。
4. 歸葛飲
當歸、葛根等分。
白話文:
【歸葛飲】的成分是當歸和葛根,兩者的比例是相等的。
5. 防風通聖散
大黃(酒蒸) 芒硝 防風 荊芥 麻黃(炒) 梔子白芍(妙) 連翹 川芎 當歸 薄荷 白朮(各五錢) 桔梗 黃芩 石膏(各一兩) 甘草(二兩) 滑石(三兩)加薑蔥煎
白話文:
[防風通聖散的配方]
-
大黃(經過酒蒸處理)
-
芒硝
-
防風
-
荊芥
-
麻黃(炒過)
-
梔子
-
白芍(炒過)
-
連翹
-
川芎
-
當歸
-
薄荷
-
白朮(以上每種藥材用量為五錢)
-
桔梗
-
黃芩
-
石膏(以上每種藥材用量為一兩)
-
甘草(用量為二兩)
-
滑石(用量為三兩)
在煎煮時,加入薑和蔥。
6. 增損雙解散
溫病主方:溫毒流注無所不至,上干則頭痛而腫,注於皮膚則斑疹瘡瘍,壅於腸胃則毒利膿血,傷於陽明則腮臉腫痛,結於太陰則腹滿嘔吐,結於少陰則喉痹咽痛,結於厥陰則舌卷囊縮,此方解散陰陽內外之毒無所不至矣
白殭蠶(酒炒三錢) 全蟬蛻(十二枚) 廣薑黃(七分) 防風(一錢) 薄荷葉(一錢) 荊芥穗(一錢) 當歸(一錢) 白芍(一錢) 黃連(一錢) 連翹(去心一錢) 梔子(一錢) 黃芩(二錢) 桔梗(二錢) 石膏(六錢) 滑石(三錢) 甘草(一錢) 大黃(酒浸二錢) 芒硝(二錢)水煎去渣,充芒硝,入蜜三匙,黃酒半酒杯,和勻冷服
慄山曰:溫病本末,身涼不渴,小便不赤,脈不洪數者,未之有也。河間以傷寒為雜病,溫病為大病,特立雙解散,以兩解溫病表裡之熱毒,以發明溫病與傷寒異治之秘奧,其見高出千古,深得長沙不傳之秘。且長沙以兩感為不治之證,傷寒病兩感者亦少,一部傷寒論僅見麻黃附子細辛湯一證,惟溫病居多,以溫病咸從三陰發出,三陽乃邪熱亢極之證,即是兩感。
惜長沙溫病方論散佚不傳,倖存刺五十丸穴一法,惟河間雙解散,解鬱散結,清熱導滯,可以救之必要,以雙解為第一方,信然。予加減數味以治溫病,較原方尤覺大驗。惟麻黃春夏不可輕用,古方今病不可過執也。所以許學士有云:讀仲景之書,學仲景之法,不可執仲景之方,乃為得仲景之心也。
旨哉斯言。河間雙解三黃俱用麻黃,仍是牽引叔和書說。蓋溫病熱鬱自里達表,亦宜解散,但以辛涼為妙。
白話文:
【增損雙解散】
主要用於治療溫熱性疾病:當溫毒肆虐,蔓延全身,影響頭部會導致頭痛及腫脹;侵襲皮膚會造成紅斑、疹子或生瘡;若進入腸胃,可能引起血便;影響陽明經絡,腮臉會出現腫痛;若在太陰經絡結聚,會有腹部脹滿和嘔吐的症狀;在少陰經絡結聚,會喉嚨痛和吞嚥困難;若影響到厥陰經絡,可能舌頭蜷縮和睪丸縮小。此處方能有效清除內外陰陽的毒素。
藥材成分包括:酒炒白僵蠶三錢、全蟬蛻十二枚、薑黃七分、防風一錢、薄荷葉一錢、荊芥穗一錢、當歸一錢、白芍一錢、黃連一錢、去心連翹一錢、梔子一錢、黃芩二錢、桔梗二錢、石膏六錢、滑石三錢、甘草一錢、酒浸大黃二錢、芒硝二錢。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去除渣滓,加入芒硝,再混入三匙蜂蜜和半杯黃酒,調勻後冷卻服用。
慄山指出,溫熱性疾病,通常伴隨身體發涼、口不渴、小便不黃、脈搏平穩的現象是很少見的。劉完素認為,傷寒是普通疾病,而溫熱性疾病則是大病,他特別創立雙解散,旨在同時解除溫熱性疾病表面和內部的熱毒,並揭示溫熱性疾病與傷寒的治療方式不同。他的見解超越了時代,深刻理解了張仲景未公開的治療祕密。張仲景認為兩感(即兩種病症同時發生)是無法治癒的,而傷寒病中兩感的情況較少,整本《傷寒論》中只提到麻黃附子細辛湯一例,但溫熱性疾病中兩感的情況較多,因為溫熱性疾病通常由三陰經絡開始,而三陽經絡則是邪熱達到頂峯的表現,也就是兩感。
可惜的是,張仲景關於溫熱性疾病的處方和理論已經散佚,只留下針灸五十穴的方法。然而劉完素的雙解散,能解開鬱結,清除熱毒,緩解滯留,對於治療溫熱性疾病非常重要,因此被視為首要處方。我在此基礎上調整了一些成分,以更有效地治療溫熱性疾病,效果比原本的處方更佳。但需注意,麻黃在春夏季節不宜輕易使用,對於古方和現代疾病,我們不能過度依賴。
許學士曾說,閱讀張仲景的書籍,學習張仲景的理論,但不能死守張仲景的處方,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張仲景的思想。這句話非常精闢。劉完素的雙解散中使用了黃連、黃芩和黃柏,但仍然沿用了王叔和的理論。溫熱性疾病是由於熱毒在體內鬱積,然後從內部散發到表面,確實需要進行疏散,但最好使用辛涼的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