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嘔吐自利
(附吐蚘呃)
嘔吐自利乃溫病中最善之候。何也?邪自口鼻吸入,先中上中二焦,胃不受邪,與邪相拒,在上則吐,在下則利,已具分消之勢。惟嘔有別。邪犯陽明太陰者,嘔有口氣者,屬溫證;無口氣者,屬雜證。不可遽用寒涼,使邪不能透。厲害傳化,雖時有肢逆脈沉,亦不可妄用溫熱,致增嘔勢。
甚有舌紫神昏,毒邪上犯清道,急當下之,即不嘔。若已發熱,舌白而嘔者,吳氏達原飲加半夏,有三陽證,兼三陽加法。如舌赤胎黃,又當兼神解太極,使表裡宣暢,其嘔即止。若嘔而煩渴,邪犯胃也。白虎湯、玉女煎加蘆根。若嘔而舌黃,胸有痛滿處,橘皮半夏湯夾實,加枳實、查麥、神麯。
若嘔而舌白,心下臍上悸,小便不利者,不水氣四苓散加半夏、木通,或益元散利之。若嘔而滿痛拒按者,大柴胡湯、凋胃承氣湯選用。若嘔而口苦,邪犯少陽,增損小柴胡湯。不寐者,溫膽湯。有乾嘔不止,舌乾口燥者,胃受火傷,竹葉石膏湯。若屢經攻下,嘔不止,而舌無胎,多汗心煩,中氣傷也。
大半夏湯,或香蔻六君倉湯合定中湯煎汁頻服。若嘔甚,吐蚘利甚,便蚘,皆屬傷之象。甚則噦呃神昏,已蹈危機。經所謂臟敗者,聲必噦呃。證更危,尤當詳察。如聲自丹田而起,一則應下失,下熱邪傷陰,發為呃逆。調胃承氣湯佐益陰之品,加刀豆子、柿蒂,苦以降逆,或可十中救一。
一則真陰枯竭,腎不納氣,吸不至腎,呃聲頻頻,舌黑而神不昏者,緣邪輕正憊,歸氣飲最捷。加刀頭子、柿蒂,更妙。更有一種,多郁喜怒之人,或夾痰滯氣與邪搏,呃聲必從兩肋而起,雖呃至搖床撼榻,視舌或黑而肢不冷,當以散郁開氣化痰之劑,使邪氣宣揚,自有生理。逍遙越鞠、代赭、旋覆、四七,皆可選用。
不可以呃逆盡棄為不治之證也。
白話文:
[嘔吐與腹瀉]
嘔吐伴隨腹瀉在溫病中是較好的症狀表現。爲什麼呢?因爲病邪從口鼻進入人體,先影響上中兩焦,如果胃部沒有被病邪侵襲,就會抵抗它,向上則表現爲嘔吐,向下則爲腹瀉,這已經是身體在自我分解病邪的跡象了。但嘔吐的情況有所不同。當病邪侵犯陽明和太陰經時,如果伴有口臭,屬於溫熱病症;如果沒有口臭,則屬於雜症。不能立即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阻礙病邪的排出。即使出現四肢冰冷,脈象沉弱,也不可以隨意使用溫熱藥物,否則會加劇嘔吐情況。
有些患者會出現舌頭變紫,意識模糊,這是因爲毒素侵犯了清道,應緊急採取下瀉措施,嘔吐就能停止。如果已經發熱,舌頭白色並嘔吐,可以使用吳氏達原飲加上半夏,如果有三陽證,則需要結合三陽加法。如果舌頭紅色且胎黃,應該同時採用神解太極法,讓體內外的氣血暢通,嘔吐就會停止。如果嘔吐並且口渴煩躁,說明病邪侵犯了胃部,可以使用白虎湯、玉女煎加上蘆根。如果嘔吐並且舌頭黃色,胸部有疼痛或脹滿感,可以用橘皮半夏湯,再加入枳實、查麥、神麯。
如果嘔吐並且舌頭白色,心下臍上悸動,小便不通暢,可以使用苓散加上半夏、木通,或者益元散來利尿。如果嘔吐並且腹部滿痛,拒按,可以選擇大柴胡湯或凋胃承氣湯。如果嘔吐並且口苦,說明病邪侵犯了少陽經,可以調整小柴胡湯。如果失眠,可以使用溫膽湯。如果幹嘔不止,舌頭乾燥,口乾,這是胃部受到火邪傷害,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。如果經過多次攻下治療,嘔吐仍然不止,並且舌頭無苔,多汗心煩,這表示中氣受損。
可以使用大半夏湯,或者香蔻六君倉湯合定中湯,煎汁頻繁服用。如果嘔吐嚴重,吐出蟲子,腹瀉嚴重,排泄物中有蟲子,都屬於身體損傷的跡象。嚴重的話,可能會出現噯氣呃逆,意識模糊,已處於危險狀態。經文中說臟器衰敗,聲音必然噯氣呃逆。病情更加危急,更應該仔細觀察。如果噯氣呃逆的聲音來自丹田,一種可能是下瀉不當,熱邪傷害了陰液,引發呃逆。調胃承氣湯加上滋陰藥物,加入刀豆子、柿蒂,用苦味藥下降逆氣,或許能挽救一命。
另一種可能是真陰枯竭,腎臟無法收納氣,吸氣不能達到腎臟,呃逆聲頻頻,如果舌頭黑色但是意識清晰,是因爲邪氣較輕,正氣疲憊,歸氣飲是最有效的選擇。可以加入刀頭子、柿蒂,效果更佳。還有一種情況,常見於情緒抑鬱或易怒的人,或者夾雜痰溼,氣與邪氣搏鬥,呃逆聲必定從兩側肋骨處發出,即使呃逆到搖晃牀榻,如果觀察舌頭雖然黑色但是四肢不冷,應該使用散鬱開氣化痰的藥物,讓邪氣得以宣泄,自然有生機。逍遙越鞠、代赭、旋覆、四七等藥物都可以選擇使用。
不能將呃逆全部視爲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