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五兼十夾
五兼者風、寒、暑、瘧、痢也。十夾者痰、水、食、鬱、脾虛、腎虛、亡血、疝、心、胃痛、哮喘也。吳氏辨之甚詳,茲不復贅。獨遺燥證,如皮膚皺揭,喉乾嚥痛等證,當做喻氏清燥救肺或竹葉石膏湯加殭蠶化邪之品。至十夾之外,仍有夾陽虛、陰虛二種。如人素秉陽虛,即冬日圍爐不覺其溫,日啖薑桂不姚其熱。
若感溫邪,當視何者為重,何者為輕。如陽虛之極,邪伏之輕,當以益陽為主,透邪次之。柴胡桂薑湯加殭蠶澤蘭。若伏邪重極,又當兼治大小復甦飲加薑桂。總以邪之輕重為端倪。甚者下之,邪去又當固正。又如陰虛者,虛陽外越,真陰內虧甚。有一病即舌乾無津,脈來數急,以大劑參麥六味先救垂絕之陰,佐以滌邪之品,或透或下,隨證斟酌。
至若受邪太重,值此陰虛,豈忍坐視不下?或於大劑養陰之中,合攻下之品,以希僥倖於萬一,可他。
白話文:
風、寒、暑、瘧、痢這五種病症,稱為五兼。痰、水、食、鬱、脾虛、腎虛、失血、疝氣、心痛、胃痛、哮喘這十種病症,稱為十夾。吳氏對這些病症的辨別非常詳細,這裡就不再贅述。只缺少燥證的論述,例如皮膚乾燥起皺、喉嚨乾燥疼痛等症狀,可以參考喻氏的清燥救肺湯或竹葉石膏湯,再加入僵蠶化解邪氣。
除了十夾以外,還有夾雜著陽虛和陰虛兩種情況。例如原本就陽虛的人,冬天圍著火爐也不覺得溫暖,每天吃薑桂也不覺得熱。如果感受了溫邪,就應該觀察哪種情況更嚴重,哪種情況較輕。如果陽虛很嚴重,邪氣入侵很輕微,就應該以補陽為主,疏散邪氣為輔,可以使用柴胡桂薑湯,再加入僵蠶和澤蘭。如果邪氣入侵很嚴重,就應該兼治,使用大小復甦飲加薑桂。總之,要根據邪氣的輕重程度來判斷治療方向。如果病情嚴重,就應該使用瀉下藥,將邪氣排出,邪氣排出後還要固本培元。
又例如陰虛的人,虛陽外泄,真陰內虧嚴重。一旦生病,舌頭就會乾燥無津,脈搏急數,就應該使用大量人參、麥冬、六味地黃丸等藥物來救治垂危的陰氣,並輔以清熱解毒的藥物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疏散或瀉下方法。
如果邪氣入侵過重,又碰巧是陰虛體質,怎麼能坐視不理呢?可以在大量滋陰藥物的基礎上,加入攻下藥物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
2. 風溫
風溫一證,乃天時亢燥,火邪內郁,風邪外伏證。視發熱、咳嗽、咽痛、面脹、舌赤、心煩,甚則頭弦、氣急,所謂風溫上受,瑞責肺胃。治以清散,梔豉湯、荊防敗毒散加殭蠶、牛子主之。
白話文:
風溫證是一種由天氣乾燥、內火鬱結、外風侵襲所造成的疾病。患者會出現發熱、咳嗽、咽喉疼痛、面部浮腫、舌頭紅腫、心煩意亂等症狀,嚴重的還會出現頭疼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這也就是說,風溫是由風邪從上而下侵犯肺胃所致。治療方法以清熱散風為主,可用梔豉湯、荊防敗毒散,並加入殭蠶、牛子等藥物。
3. 時毒
時毒一證亦由天時厲氣,風熱鬱於少陽、陽明。作時每多耳畔高腫,輕則不熱,重則惡寒、發熱,夾食者胸悶,闔家大小,每每傳染無遺。雖屬輕恙,不可忽視。倘經敷過致邪不化,或口腹不禁,以致熱邪內陷,為害甚酷。治法亦主清散,甚則兼下。
白話文:
時毒,也就是時疫,是由於天時變化,厲氣流行,風熱之邪困於少陽、陽明經脈所致。患病時,常表現為耳旁腫脹,輕者不發熱,重者惡寒發熱,有些人還會感到胸悶,而且容易傳染給家人,幾乎沒有人能倖免。雖然屬於輕微的疾病,但不可掉以輕心。如果治療不當,導致邪氣不散,或飲食不節,讓熱邪侵入內部,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。治療時應以清散為主,嚴重者則需要兼用瀉下之法。
4. 發腫
時邪後面目、肢體浮腫,氣虛者,脈耎無力,補中益氣湯;脾虛有水氣者,小便不利,四苓埋中;食滯者,心下痛,保和丸。
白話文:
當季節性疾病後,出現臉部或四肢浮腫的情況。如果是因氣虛引起的,脈象會變得軟弱無力,應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進行調理。
若是脾虛導致有水氣積聚,並且小便不暢,則適合服用「四苓散」來治療。
如果是由於食滯引起的腹痛,應當服用「保和丸」以幫助消化,緩解疼痛。
5. 發頤
時邪病後耳後或項下或巔頂腫者,此餘熱留於營血,即頤毒也。速用普濟消毒飲,加荊防耳後,加柴胡巔頂,加羌活。外以蔥水浴之。不可敷貼,恐致成膿,致有他變。
白話文:
如果有人在患上時邪(流行病)之後,出現耳後、項下或頭頂腫脹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的餘熱停留在營血之中,導致「頤毒」。應立即使用「普濟消毒飲」,並加入荊防於耳後,柴胡於頭頂,羌活於腫脹部位。同時,用蔥水外敷腫脹處。不可敷貼其他藥物,以免導致化膿,引起其他病變。
6. 發瘡發痿
時邪後發瘡,乃熱邪外達皮毛,極佳之象,清熱化邪自愈。發痿乃榮血傷也。吳氏養榮湯。
白話文:
如果在適當的時間出現了疹子,這通常是熱邪向外散發至皮膚和毛髮的表現,這是個好徵兆。通過清熱解毒的治療方式,疹子可以自行痊癒。若出現萎縮的情況,則可能是因為榮血受到了損傷。根據吳氏的《養榮湯》配方進行治療。
7. 發蒸
蒸乃餘邪留於陰分,當看有無邪否?如餘邪不盡,仍當攻邪佐養陰之品,神解復甦,酌用。如純無邪者,方可養陰。六味地黃為主。
白話文:
"蒸乃餘邪留於陰分,當看有無邪否?如餘邪不盡,仍當攻邪佐養陰之品,神解復甦,酌用。如純無邪者,方可養陰。六味地黃為主。"
"如果體內仍有殘留的邪氣停留在陰部,需要先判斷是否有邪氣存在。如果邪氣未清除乾淨,仍然需要通過攻擊邪氣並輔以滋養陰部的藥物,使精神恢復活力,然後酌情使用。如果完全沒有邪氣,那麼就可以開始滋養陰部了。六味地黃湯爲主要治療方法。"
8. 索澤
溫邪索澤之證,多因失治或誤投香燥溫散之劑,真陰受傷,致邪難化,多在病後。其證身體枯瘦,皮膚甲錯消索而不潤澤也,皆緣陰液為熱所耗,肌膚失其濡,筋骨失其榮。或證現潮熱,咳嗽吐沫吐膿,或脾憊不食,漸漸羸瘦,骨立而死。若早進六脈地黃丸及吳氏諸養榮法,兼潮熱者銀甲散,血虛者全鱉膏,肺損者百合固金湯,或可挽回。至於善後,惟有薄滋味,不助熱邪,慎起居,勿傷血氣,不可徒恃藥餌以滋蔓延。
白話文:
溫邪久病,身體虛弱的症狀,大多是因為沒有得到妥善治療,或誤服香燥溫散類的藥物,導致真陰受損,邪氣難以化解,多在病後出現。
這種情況下,病人會出現身體消瘦,皮膚甲錯,乾燥無光澤的現象。這些都是因為陰液被熱邪消耗,肌膚失卻滋潤,筋骨失卻滋養所致。
患者也可能出現潮熱、咳嗽吐痰甚至吐膿,脾胃虛弱不思飲食,逐漸消瘦,形同枯骨,最終導致死亡。
如果能及早服用六味地黃丸,以及吳氏等養榮方劑,對於潮熱者可服用銀甲散,血虛者可服用全鱉膏,肺損者可服用百合固金湯,或許還有挽回生命的機會。
至於病後的調理,唯有清淡飲食,避免助長熱邪,謹慎起居,避免耗損血氣,不可過度依賴藥物,以免滋養蔓延病情。
9. 急發證
夫證有緩急,猶天地之有常變,處常如和風甘雨,證之和緩者;然處變如狂風疾雨,證之暴急者;然觀於天地之常變,而證之緩急,思過半矣。惟溫疫一證不同他證,不循六經,難以窺測,故有緩急之殊。緩發者,多延時日,用藥頗可消息;惟急發者,每每倉猝及提防,甚至朝為平人,暮為病鬼,雖有良工,其如走馬之勢。
何是以業醫者,當細心研究,其於證之急者,能早辨之,不致夭人性命,是即迴天再造之手也。謹將急證情形略舉數則,以匣閱者易於明白。
一、早間發熱,午即舌黑,神識不清者,增損雙解,大劑疊進,方能有救。
一、陡然如醉如癡,神情恍惚,六脈全伏,舌色紫赤,肩脅胸背痛者,邪伏最深,趁此初萌,先與神解,合太極升降,或敗盡,加大黃滑石等藥;俟邪勢向表,可與販毒,加梔豉人中黃,或涼膈。
白話文:
疾病的發展有緩有急,就像天地的變化一樣,平常就像和風細雨,病症緩慢;但變化起來就如狂風暴雨,病症急劇。觀察天地變化的規律,就能理解疾病的緩急,已算了解一半了。但溫疫這種病症卻與其他病症不同,不遵循六經的規律,難以預測,所以有緩急之分。緩發的溫疫,會拖延許多時日,用藥還算可以控制;但急發的溫疫,往往突然發作,措手不及,甚至早上還是健康人,晚上就成了病鬼,即使有良醫,也像追趕奔馬一樣無力回天。
因此,行醫之人必須細心研究,對於急症,要能早辨認,才能避免喪失性命,這才是起死回生的妙手。茲將急症的幾個情況略舉幾例,讓讀者更容易理解。
第一,早上發熱,中午舌頭就變黑,神志不清醒,就要用增損雙解的藥方,大劑量服用,才能有救。
第二,突然像喝醉酒一樣昏昏沉沉,神情恍惚,六脈全無,舌頭顏色紫紅,肩膀、肋骨、胸背部疼痛,說明邪氣深入體內,趁著病症剛開始,要先用神解的藥方,配合太極升降的藥方,如果邪氣快要消退,就要加上大黃、滑石等藥;等到邪氣趨向表層,就可以用販毒的藥方,加入梔子、豉、人中黃等藥,或者用涼膈的藥方。
一、初病即頭痛,加破身痛如杖,腰痛如折者,即用神解,敗毒,九味,羌活,皆可。
一、初病即神昏不語,有似中風,甚至手足抽掣,半身不遂,當其人平素必有痰火氣鬱之證,與邪並作,可與清化湯;兼痰者,可加白芥子,萊菔子;兼火者,加酒炒熟大黃;兼氣者,加烏藥,青皮,野玉金,或涼膈散。
一、初病即狂妄不識人者,急與敗毒,加犀連大黃,甚者雙解,或涼膈,加人中黃。
白話文:
剛開始生病就頭痛,還伴隨全身疼痛,像是被棍棒打過一樣,腰痛得好像要斷掉,可以用神解、敗毒、九味、羌活等藥物治療。
剛開始生病就神志不清、不說話,像中風一樣,甚至手腳抽搐、半身不遂,這類患者平時一定有痰火氣鬱的症狀,加上外邪入侵,可以用清化湯治療;如果兼有痰症,可以加白芥子、萊菔子;如果有火症,可以加酒炒熟的大黃;如果有氣症,可以加烏藥、青皮、野玉金,或涼膈散。
剛開始生病就胡言亂語、不認得人,要趕緊用敗毒,加犀連大黃,情況嚴重的話,可以用雙解,或者涼膈,加人中黃。
一、陡然阻厥,如氣厥,氣阻,脈象全伏,神解,清化,四七選用,舌紫赤者,清化湯,加白薇;邪勢發作,增損雙解散,下之。
一、小兒突然驚搐,不醒,少定又驚,或一連數十次者,參之舌乾,舌赤,舌黑,頭重不立者,即是溫病極重之候,初起宜用清化湯,加羚羊,或珠黃散,合加味太極丸;沙痘常有此證,宜用大無比散,和加味太極丸;藥用神解散,加羌活,大黃。
白話文:
患者突然昏迷,像是氣厥、氣阻,脈搏完全消失,神志不清,需要清熱化痰。若舌頭紫紅,則用清化湯,加白薇;若邪氣發作,則用增損雙解散,瀉下。
小孩突然抽搐,昏迷不醒,神志不定,反覆驚厥,甚至連續數十次。若舌頭乾燥、發紅、發黑,頭昏沉站不起來,便是溫病極度嚴重的徵兆。初期宜用清化湯,加羚羊角,或珠黃散,合加味太極丸;沙痘常常有這種症狀,宜用大無比散,和加味太極丸;藥用神解散,加羌活、大黃。
一、婦人或壯熱,神昏,崩下不止者,此邪熱入胞中,舌必乾紅,或黑,或紫赤,宜用神解散,黃連解毒湯,加生地。
一、面色青縮者,舌必紫赤,胎或白黃,口有臭氣,或小便短赤,脈或沉伏而數,此邪伏極重,初宜清化湯,繼用增損雙解散。
一、或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者,舌必紫赤,背痛,加大黃,鐵落。
一、無故吐血者,脈或數大,舌或紫赤,抽薪飲,清化湯,加生地,澤蘭,歸芍。
白話文:
婦女或出現發燒、神志不清、子宮出血不止的情況,這是熱邪入侵子宮所致,舌頭必定乾紅、發黑或紫紅,可以用神散、黃連解毒湯,再加生地。
面色青白、嘴唇縮緊的人,舌頭必定紫紅,胎兒可能發白或發黃,口中有臭味,或小便量少且呈紅色,脈象沉伏而快,這是邪氣積聚嚴重,初期應使用清化湯,之後再用增損雙解散。
如果婦女無故喜歡登高唱歌、脫掉衣服亂跑,舌頭必定紫紅,背部疼痛,要加用大黃和鐵落。
無緣無故吐血,脈象可能快速有力,舌頭可能紫紅,可用抽薪飲、清化湯,再加生地、澤蘭和歸芍。
一、無故霍亂者,舌色乾紅,清化湯,定中湯,加蘆根;若舌本淡,舌苔白,又宜藿香正氣散。
一、一下痢不止,舌赤,脈數者,荊防敗毒,加軍,或雙解散,此通因通用法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出現霍亂症狀,舌頭乾燥發紅,可以用清化湯或定中湯,再加上蘆根。如果舌頭根部顏色淡,舌苔白,則應該使用藿香正氣散。
如果一個人腹瀉不止,舌頭發紅,脈搏跳動很快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加軍,或者雙解散。這兩種方法都是針對疾病根源進行治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