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下法
溫邪下法原為瀉熱而設,本不拘於結糞之有無,故下不厭早。亦不拘於表證之解與未解,即便當下。蓋溫邪由里達表,必裡氣通而表汗始得。每有下至一二次,或五六次,甚至數十次者,惟以邪淨而後已。至於老人虛人,正虛邪實,又當隨證斟酌,或兼扶正,或兼養陰,或用導法,是又不可不知也。應下諸證列左:
急下證:
舌乾、舌強、舌卷、胎刺、胎黑、齒燥、鼻煤、胸腹滿痛、狂、沉昏、身冷、發熱、汗多、呃逆(有氣鬱熱不可下者,已列前條)。
當下證:
舌赤、舌黃、譫語、多言、善忘、頭脹痛、煩躁、渴飲、便秘、協熱、下利、熱結旁流。
緩下證:
舌胎淡黃、小便短赤、潮熱。
白話文:
溫邪下法原本是為了瀉熱而設計的,並不需要考慮是否已有便秘,所以越早使用越好。也不需要考慮表證是否已解,即使表證未解也可以使用。因為溫邪從內部侵襲到表面,必須內氣通暢,才能使表汗排出。有時需要下瀉一到兩次,甚至五到六次,甚至更多次,只要邪氣消退就可停止。但對於老人和體虛的人,由於正氣虛弱,邪氣較盛,就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,可以同時扶正,也可以同時滋陰,也可以用引導的方法,這一點不可不知。以下列出需要下瀉的各種症狀:
急下證:
舌頭乾燥、舌頭僵硬、舌頭卷曲、舌苔上有刺、舌苔發黑、牙齒乾燥、鼻孔中有黑色分泌物、胸腹部脹痛、神志不清、昏迷、身體發冷、發熱、出汗多、呃逆(有氣鬱熱不可下瀉者,已列在前面)。
當下證:
舌頭發紅、舌苔發黃、胡言亂語、話多、健忘、頭部脹痛、煩躁不安、口渴、便秘、發熱、腹瀉、熱邪外溢。
緩下證:
舌苔淡黃、小便量少、顏色發紅、潮熱。
2. 和法
和者解也,解去熱邪即謂之和。仲景惟少陽有和法,若溫病則和法多端,不可枚舉。而所用之藥,有辛涼解熱者,有養陰化邪者,或補瀉兼施,或寒熱並用,化其剛暴,平其炎裊,無不謂之和。至於熱在營衛者,以辛涼之味和之;熱在胸膈及腸胃者,以苦寒之味和之;至於熱入心包,則牛黃紫雪種種皆和法也。
當和證
寒熱往來 盜汙 咽乾 頭眩 胸脅滿 渴耳聾 小便黃 嘔吐 下利心下痛 痞滿心悸 大小便閉塞寒熱 二便自利舌有胎 形體瘦損舌有胎
熱在營衛證
身熱汙自出 不惡寒反惡熱
白話文:
所謂「和」,就是解開病邪的意思。解除了熱邪,就叫做「和」。張仲景在治療少陽病時,就只有「和」這一種方法。但如果是溫病,則「和」的方法就很多了,無法一一列舉。所用的藥物,有辛涼解熱的,有養陰化邪的,也有補瀉兼施、寒熱並用的,目的都是為了化解其剛烈之勢,平息其炎熱之氣,這些都屬於「和」的範疇。至於熱邪在營衛之間,就用辛涼的藥物來「和」;熱邪在胸膈及腸胃,就用苦寒的藥物來「和」;如果熱邪侵入心包,則可以用牛黃、紫雪等藥物來「和」。
當出現寒熱往來、盜汗、咽乾、頭眩、胸脅滿、渴、耳聾、小便黃、嘔吐、下利心下痛、痞滿、心悸、大小便閉塞寒熱、二便自利、舌苔厚膩、形體瘦損、舌苔厚膩等症狀,就屬於需要「和」的證候。
若出現身體發熱、汗水自出、不惡寒反而惡熱等症狀,則屬於熱邪在營衛之間的證候。
熱在胸膈證
身熱反減咳嘔噦 咽乾熱入血室 譫語
熱在腸胃
便血便膿血
熱在心包及心證
癡 狂 沉昏 多睡 舌黑久不退
白話文:
熱在胸膈證
身體發熱反而降低,咳嗽和嘔吐感,咽喉乾燥,熱氣進入血室,神智混亂。
熱在腸胃
出現便血或帶有膿血的便意。
熱在心包及心證
表現為癡呆、狂躁、意識模糊、嗜睡,舌頭顏色深且久久不退。
3. 補法
溫邪屬熱原無用補,而有屢經汗下,必侍補而後愈者,當消息陰陽虛處治之。大抵時邪傷陰居多,亦有陽虛者,當斟酌施治。今將陰陽虛證詳列於左:
補當陰證:
舌乾無胎;舌黑憮胎;耳聾;目直視;目不明;服涼藥煩熱加盛;服攻下藥胎更厚;服下藥舌胎芒刺更甚;身體枯瘦,用利藥小便不通;腰膝軟痿;周身骨節痛不可移動;多睡,久熱不退。
當補陽證:
多冷汗,汗出身冷,經日不回;小便清而多;大便利清穀;嘔吐;用清熱開導藥更甚;自利用清下藥更甚;痞滿,服正治藥而熱不退;舌反淡白,惡食。
白話文:
溫病屬於熱證,原本不需要補益,但如果患者已經多次出汗,就必須要補虛才能痊癒,應該針對陰陽虛弱的地方治療。一般而言,時疫侵犯人體,多半傷及陰氣,但也有些陽氣虛弱的人,需要根據情況分別治療。以下列出陰陽虛證的症狀:
應該補陰的症狀:
- 舌頭乾燥無苔
- 舌頭黑色無苔
- 耳聾
- 眼睛直視
- 視力模糊
- 服用涼藥後發熱加重
- 服用瀉下藥後舌苔更厚
- 服用瀉下藥後舌苔上出現芒刺
- 身體消瘦,服用利尿藥後小便不通
- 腰膝軟弱無力
- 全身骨節疼痛,無法移動
- 嗜睡,發熱久久不退
應該補陽的症狀:
- 出汗多,汗出後身體發冷,持續很久
- 小便清澈量多
- 大便稀薄,像是未消化的食物
- 嘔吐
- 服用清熱解毒藥後症狀加重
- 服用清熱瀉下藥後症狀加重
- 胸悶腹脹,服用正治藥物後發熱不退
- 舌頭淡白,厭食。
4. 四損四不足
四損者,大勞、大欲、大病、久病也。四不足者,氣、血、陰、陽也。四損由人事,四不足由天秉然。四不足亦由四損而來。如四損、四不足之人復感溫邪,正虛邪實,極難施治。攻邪則正傷,養正則邪錮。故補瀉兼施。惟在臨證審明虛實。如全局屬實,內中有一二虛象可疑之處,即當吃緊照顧其虛。
如全局俱虛,有一處獨見實證,更當諦視斡旋其實。此抬病權衡也。若夫表之而頭痛、身痛更甚,下之而痞滿倍增,涼之而煩渴愈加,此所謂大虛有盛候也。急宜補之無疑。尤當察之以脈。如脈浮候盛大者,當審其何部無力,即是真虛處。他部諸浮盛脈皆作假有餘。看從而施治,萬無一失。
白話文:
勞累过度、纵欲过度、重病缠身、久病不愈,这四种情况会损伤身体。气、血、阴、阳四者不足,则是身体本身的不足。四种损伤源于个人行为,四种不足则源于先天禀赋。然而,四种不足也会因为四种损伤而加重。如果原本就存在四种损伤和四种不足的人,再感染外邪,正气虚弱而邪气旺盛,就很难治疗。攻击邪气会损伤正气,滋养正气则邪气会更加固执。因此,需要补泻并用,关键在于临证时仔细辨别虚实。如果整体上属于实证,但其中有一两处可能存在虚象,就要重点照顾虚处。
如果整体上属于虚证,但有一处独见实证,更要仔细观察并处理实证。这就像抬病秤一样,需要权衡轻重。如果病人表现出表证,但头痛、身痛更加严重;下泻治疗后,痞满加重;服用凉药后,烦渴加剧,这就是所谓的大虚有盛候,应立即补之,毫无疑问。尤其要观察脉象。如果脉象浮而盛大,就要仔细判断哪个部位无力,那就是真正的虚处。其他部位的浮盛脉象都是虚假有余。根据观察结果施治,万无一失。
以上四損、四不足,當以補瀉兼施為善。又視明損之來由邪之輕重。如人參敗毒散、人參白虎湯、黃龍湯、竹葉石膏湯,皆補瀉兼施之法也。至於四不足亦由四損而來。氣不足者,少氣不足以息。感邪雖重,反無脹滿之形。凡遇此證,縱要去邪,必以養氣為主。人參敗毒散最妙。
血不足者,面黃色晦,唇口淡白。雖宜攻利,必以養血為光。四物湯合神解散。陽不足者,肢冷體寒,泄瀉夜甚,口鼻氣冷。受邪雖重,反無身熱、胎刺、煩渴。一遇此證,不可攻利,先溫補待其虛回,實證全現,然後以治實之法冶之。陰不足者,五液乾枯,肌膚甲錯。受邪雖重,縱宜攻利,必先養陰。
白話文:
以上所述的四損、四不足,應該採用補瀉兼施的方法治療,效果最佳。此外,還要根據明損的原因和邪氣的輕重來選擇治療方案。例如,人參敗毒散、人參白虎湯、黃龍湯、竹葉石膏湯,都是補瀉兼施的方劑。
至於四不足,也都是由四損造成的。氣不足的人,容易氣短乏力,呼吸困難。即使感染邪氣很重,也不會有脹滿的症狀。遇到這種情況,即使要祛邪,也必須以養氣為主。人參敗毒散最適合治療。
血不足的人,面色發黃暗淡,嘴唇和口唇呈淡白色。雖然適合攻邪利氣,但也必須以養血為重點。可以使用四物湯合神解散的方劑。
陽不足的人,四肢冰冷,身體怕冷,腹瀉尤其在晚上加重,口鼻氣息冰冷。即使感染邪氣很重,也不會有發熱、針刺感、口渴等症狀。遇到這種情況,不可攻邪利氣,要先溫補,待虛弱狀態恢復,實證完全顯現後,再用治療實證的方法治療。
陰不足的人,體液減少,皮膚乾燥粗糙,指甲異常。即使感染邪氣很重,即使適合攻邪利氣,也必須先養陰。
待其氣化津回,邪多不治自退。設有未退,酌用清利,不可早攻,愈傷陰津為戒。總之,應補應攻,存乎其人,臨證斟酌耳。
白話文:
等待其體內的氣流通暢,津液回復後,如果邪氣還未消退,可以酌情使用清熱利濕的方法,但切忌過早攻擊,以免傷害陰津。總而言之,對於應該補充還是攻擊,需根據個體情況而定,臨牀治療時需靈活掌握。
5. 三複
何謂三複?勞復、食復、自復也。勞復因病後血氣未復,勞傷精神,以致夜熱作煩,脈象虛數,是證。在藜藿之輩,常任勤勞,多無此復。惟膏粱之人,素處溫飽,溺於酒色,不必大作勤勞,即偶然應酬,動作起居,及梳洗沐浴之類,皆能致復。輕者靜養自愈,重者必大補氣血,八珍、養榮、四君、六味,參酌陰陽虛實,選用。
食復者,舌胎黃厚,右關脈滑,輕者損谷自愈,重者保和丸加消導,如查麥、枳實、青皮之類。若無故自復,乃餘邪不盡,如舌上仍有黃黑胎,當酌用增損小柴胡加減。但溫病之後,陰分易虛,又當慎用,加育陰之品為要。邪儘自己,急當培元。甚有復至再三者,惟斟酌病之虛實,施治方為補瀉合宜,不致偏弊,誤人仁心仁術,亦復何愧?
白話文:
所謂的三複,指的是勞復、食復和自復。勞復是因為疾病之後,血氣尚未恢復,勞損精神,導致夜晚發熱煩躁,脈象虛弱而數,這就是勞復的症狀。那些常年勞作、飲食粗簡的人,多半不會出現勞復。反倒是那些平時過著富裕生活,沉迷酒色,不需勞動的人,即使偶爾應酬,日常的動作、起居、梳洗沐浴等,也可能導致勞復。輕微的勞復可以靜養自愈,嚴重的則需要大補氣血,可以使用八珍、養榮、四君、六味等方劑,根據陰陽虛實的情況選擇使用。
食復是指舌苔發黃厚膩,右關脈滑數。輕微的食復可以通過調整飲食,讓身體自行恢復。嚴重的則需要服用保和丸,並配合消導藥物,比如查麥、枳實、青皮等。如果沒有原因就出現食復,可能是餘邪未盡,舌苔上仍然有黃黑苔,可以酌情增減小柴胡。但溫病之後,陰分容易虛損,所以要用藥謹慎,需要加入滋陰的藥物。邪氣盡去,就要急補元氣。有些人甚至會出現反覆發作,需要根據病情虛實,靈活運用補瀉藥物,避免偏頗,誤人仁心仁術,也無愧於醫者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