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6)
卷二 (6)
1. 胸背脅肋腹痛(附脹滿附羊毛溫)
溫證胸背脅肋疼痛,用滿俱屬熱邪深重,怫鬱三焦,由里達表,不能透化,最為凶逆。治法輕則清之,重則奪之。輕則如清化、芳香、神解諸方,加薄荷、竹葉、蔞貝,甚者加味涼膈散諸瀉心湯。如邪犯膜原,舌白如粉,又消退以達原合三陽,加法為主。至於諸痛脹漬滿,乃溫證中最劇之候。
每每初病時,不渴不熱,身無大苦,微覺痛楚,參之舌脈數,便黃口苦,夜臥不寧等證。若視為泛泛,不即祛除,直待猖獗變生,倉卒莫可救援者,比比皆是。嘗見腹痛不熱,一二日即斃者。斃後渾身表紫,直似痧脹。良由穢惡之氣閉人清竊,悶人關隘,致血脈不行,榮衛不通。
所以斃之速者氣閉也,渾身青紫者血凝也。似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凶候,當遵內經刺穴瀉熱之法。外用針砭,內投雙解。輕者一二劑,重者數十劑。使閉者開,悶者宣。何敗之有?倘畏藥峻猛,或半途而廢,輕不中病,終歸必敗。業醫者一見此證,審明舌色形證,見真守定,放手施治,不但元氣不傷抑,且邪去正安。
設遇此證,不妨向病家說明病之凶惡,必須早治,庶可幸全,遲則無。今特筆之於此,望業醫者以仁宅心,務以生命為重也。
又羊毛溫邪一證,大都胸背閉悶。予每踵其法而治之,活人甚多。若不申明閉悶二字,何以釋醫者病家之疑?試觀痘之閉悶,初病亦無大苦,轉瞬腰折,頭傾,目泛紅水,胸悶氣促,斑點叢生,痘形不見竅,血肉紫,非閉悶之明驗乎?大抵痘與溫同一疫邪也。而痘之酷於溫者,一病即腰折不立。
緣胎毒伏於命門,與腎相通。溫邪一閉,二火交灼,腎經留邪,斷難望生。間有不然,能治萌芽,表裡雙解,使外疫開而內毒解。予之經手驗者,予之子與姪及孝廉路公之侄也。他處未有多,由不能治其萌芽之故。但羊毛溫疹一證,有何異於痘疹乎?以此悟彼能治痘之閉悶,即能治溫之閉悶也。
況溫邪中人三焦,較痘又輕一層。所以人之疑議者,上古無此名證。要之,痘證上古亦然。至於疹之一字,予歷驗二十餘年。有病解而現點如疹者,非人人病解散。縱有虛象,當審明何處之虛,加藥兼治,為此證始終之關鍵也。
白話文:
【胸背脅肋腹痛(附加脹滿與羊毛溫)】
在熱性疾病中,如果出現胸背、脅肋疼痛的情況,通常表示體內熱邪已經深入,阻塞了三焦(中醫理論中的上、中、下三焦),由內向外擴散,無法順利排解,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。治療方法上,輕度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重度時則需採取更激烈的手段。輕症可以用清化、芳香、神解等方劑,加入薄荷、竹葉、蔞貝等藥材;症狀嚴重時,可以使用加味涼膈散或瀉心湯等。如果邪氣侵入膜原,舌頭呈現白色粉末狀,治療應以清除邪氣、調和三陽爲主。
至於各種疼痛、脹滿感,是熱性疾病中最嚴重的症狀。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口渴、發熱,身體不適感輕微,但是伴隨舌脈數、尿黃、口苦、夜間睡眠不安等症狀。如果輕視這些症狀,不及時處理,等到病情急劇惡化,往往來不及救治。常見的是腹痛而不發熱,一兩天內就可能導致死亡,死後全身皮膚呈紫色,類似痧脹的症狀。這是因爲體內的穢惡之氣堵塞了人體的清竅,阻礙了血液循環和氣血運行。
迅速致命的原因是氣閉,全身青紫是因爲血液凝固。面對這種疾如雷電般兇險的病情,應該遵循《內經》中的針刺穴位以泄熱的方法,外用鍼灸,內服雙解藥物。輕症可能一兩劑藥就能見效,重症可能需要數十劑。只要讓閉塞得以暢通,悶鬱得以緩解,病情就不會惡化。如果害怕藥物過於猛烈,或中途放棄治療,輕微的病症也會變得無法控制,最終導致失敗。醫生在遇到此類病症時,應該明確診斷,確定病情的真實狀況,果斷治療,這樣不僅不會傷害到患者的元氣,還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。
遇到這類病症,不妨向患者家屬解釋病情的嚴重性,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,這樣纔能有希望完全康復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現在特別在此寫下這些內容,希望醫療從業者能夠以仁慈之心爲本,將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。
關於羊毛溫邪的病症,大多表現爲胸背悶堵。我每次按照這個方法治療,救活了許多人。如果不解釋清楚“悶堵”這兩個字,如何消除醫生和患者心中的疑惑呢?看看痘瘡的悶堵現象,初期也沒有什麼大痛苦,轉眼間就會出現腰折、頭部傾斜、眼睛泛紅水、胸悶氣短、斑點大量出現,痘瘡形狀沒有孔洞,血肉呈紫色,這不就是悶堵的明顯證據嗎?總的來說,痘瘡和熱性疾病都是由同一種疫邪引起的。然而,痘瘡比熱性疾病更嚴重的地方在於,一旦發病,腰部立即無法站立。
這是因爲胎毒潛藏於命門(中醫理論中的重要部位),與腎臟相通。一旦熱邪閉塞,兩股火氣相互燃燒,腎臟留有邪氣,生存的希望渺茫。雖然也有例外,但如果能在疾病初起時就進行治療,同時解表和清裏,使外部的疫邪得到釋放,內部的毒素得到化解。我親手治癒的例子包括我的兒子、侄子以及孝廉路公的侄子。其他地方沒有很多案例,這是因爲未能在疾病萌芽階段進行治療的緣故。但是,羊毛溫疹這種病症,與痘瘡有什麼不同呢?通過理解痘瘡的悶堵,就可以治療熱性疾病的悶堵。
況且,熱邪侵襲人體三焦的程度,相較於痘瘡要輕一些。人們之所以對這種病症有所疑慮,是因爲上古時代沒有這樣的病名。但是,上古時代的痘瘡同樣存在。至於疹字,我經過二十多年的臨牀經驗,發現有些病人在疾病緩解後會出現類似疹子的點狀物,並非每個人在疾病緩解後都會出現這種情況。即使出現虛弱的現象,也應該明確虛弱的具體位置,針對性地用藥,這纔是治療這種病症的關鍵所在。
2. 羊毛溫疹治法
3. 腹滿痛
(附少腹滿痛)腹為胃與小腸之分界,滿痛者邪結在胃也,雙解下之則愈。至其中兼痰水畜血,各詳本門。少腹滿痛,邪結下焦也,小便不利兼畜水也,四苓散。小便通利,大便色黑兼畜血也,抵當丸。如無兼證,但系邪結,雙解散。
白話文:
【腹部脹痛】
腹部是胃與小腸的交界處,如果出現脹痛,這通常是胃部有異常的積結。我們可以使用一種能同時清熱和瀉下的療法來治療,通常患者會因此得到改善。
至於腹部脹痛同時伴有痰、水液或瘀血的情況,則需要進一步詳細判斷具體狀況,再進行相應的治療。
如果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,這可能是下焦部位的異常積結,若伴隨小便不順暢,可能是水液滯留,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四苓散來治療。
若小便正常,但大便呈現黑色,這可能代表有瘀血的存在,這種情況下,抵當丸是一個適當的選擇。
如果沒有上述的併發症,只是單純的異常積結,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雙解散進行治療。
4. 便膿血大便閉
溫邪便膿血有燥濕之分,便血眉熱宜涼宜攻,犀角地黃調胃承氣治之。便膿屬濕熱,清熱兼分利為主,分清飲治之。如初起兼疫痢,則當解表為主,倉廩湯最妙,毒勢重極方可下之。如邪在少陽便膿血者,寒熱似瘧,小柴苓芍木通治之。溫邪煩渴譫妄便膿血者,非疊下不可,雙解重劑連下之,兼裡急者加檳榔枳實。
如屢經攻下便血滑利者,又當以補陰益氣加減主之。至大便閉秘,溫邪熱困,攻下自不待言,更當參看舌脈。如胎黃口渴壯熱,舌乾脈數,雙解散。舌白如粉,三消飲,當分別輕重與之。如大便閉屢下不通者,陰枯也,生料六味以滋陰液,或合黃能下之。若人多有此證兼水者,大便多閉,腸鳴脈弦,當用小半夏湯,甚者加醋炒芫花。
如虛人久病人,又當用密導諸法,務使溫邪滌盡,方可稱為良工,其間進退亦須斟酌。
白話文:
[大便含膿血及便祕]
對於感染熱病導致的大便帶膓血,需區分燥熱和濕熱兩種情況。如果大便出血且眉頭發熱,應採取冷卻和攻擊的治療方式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和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大便是膓狀,屬於濕熱型,應以清除熱氣和利尿為主,可使用分清飲來治療。如果剛開始併發疫痢,則應以解表為主要治療方式,倉廩湯是最佳選擇,只有在病情非常嚴重時才考慮進行排瀉。如果邪氣在少陽經導致大便帶膓血,會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現象,可用小柴胡湯、茯苓、芍藥、木通來治療。如果熱病患者出現煩躁、口渴、胡言亂語及大便帶膓血,必須進行多次排瀉,可使用雙解重劑連續排瀉,如果伴有腹部緊急感,則可加入檳榔和枳實。
對於經過多次排瀉後仍大便出血且便溏的患者,應該使用補陰益氣的藥物,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。對於大便閉塞且固結的患者,由於熱病導致的熱氣困擾,排瀉是必然的,但還需參考舌象和脈象。例如,如果患者皮膚黃疸、口渴、高燒,舌頭乾燥且脈搏快,可使用雙解散。如果舌頭呈白色粉末狀,可用三消飲,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給予適當的藥物。對於大便閉塞,即使經過多次排瀉仍不通暢的患者,可能出現陰虛的情況,可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陰液,或合併黃芩來幫助排瀉。如果患者同時有水腫,大便通常會閉塞,腸鳴音明顯,脈搏緊繃,可用小半夏湯,嚴重者可加入醋炒芫花。
對於體質虛弱或長期患病的人,應採用蜜導等方法,確保熱病得以徹底清除,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醫生,治療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謹慎評估。]
5. 諸小便
(頻數不利,黃赤黑多短少遺尿)
溫證中小便頻數,乃熱在下焦,宜用神解六一加軍治之。不利者,亦屬熱鬱初起在表,時頭痛發熱,小便不利者,熱入膀胱也。四苓豬苓合神解升降,選用東垣云:小便不利而渴者,熱在上焦,法當淡滲;小便不利而不渴者,熱在下焦,法當苦寒。此為可據。溫邪傳裡,大便閉而小便不利者,當先通大便,大便通,小便自利。此時疫為然,他證則否。時疫屢經汗下,小便不利者,陰竭也,生脈六味主之。少腹如鼓,則無救也。凡小便不利日久,下關不通,必反於上,往往嘔吐呃逆,噦阻涓摘,不能下咽,至湯藥不進者,死。用大田螺一個,麝香二分,同搗敷臍上,帛朿之,即通。古沃用蔥熨及井底泥敷少腹者,俱可,但不宜於陰竭之人耳。至溫邪初起,小便多赤黑,或兼黃色,熱甚則赤,熱入血分,蓄血則黑,即小便一證,可以驗裡熱之有無深淺。邪在表,小便黃,可用清化販毒加六一;在裡,色赤,可用雙解升降;如色黑者,當以逐瘀清熱為主,犀角地黃加大黃桃仁合神解清化,或大小清涼飲。如清涼大過,表裡無熱證而小便赤者,又當以升脾陽為主,不可寒涼。至溫邪屬熱,小便多者甚,少短少者恆多。如初起小便多者,乃熱邪未化,當以漬邪為主,神解升降主之。如屢經汗下,小便多者,屬虛也,益氣升陽為主,補中益氣湯、補陰益氣煎皆可。亦有腎虛小便多者,六味地黃湯加五味。濕熱下注,導赤六一,臺升降散。大抵未下之先,小便多者屬熱未化,小便必黃,必煩熱渴飲既汁。下後屬虛,虛則色必白,不渴不飲,氣虛寸脈不及尺,血虛尺脈不及寸,以此為辨。初起小便短少,熱在膀胱,宜大小分清飲、抽薪飲、升降六一加知柏芩連車滑之類。至遺尿,乃膀胱失約,急清其邪,遺尿自己清化合抽薪為主。若有燥結、胎黃、譫妄之證,可加大黃。甚者熱閉三陽,口渴異常急,宜白虎湯加殭蠶、生地、花粉,以解熱救陰為主,否則易成消渴。若神昏譫言,胎刺鼻黑,瘧結陰枯,小便自少,名屬不治,欲盡人事,惟以大劑養陰攻邪法,或可百中救一。
白話文:
【各種小便問題】
在溫病的情況下,如果頻繁小便且量少,顏色偏黃、赤、黑,或是出現遺尿的情況,這通常表示下焦有熱,應使用「神解六一加軍」進行治療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同樣屬於熱氣鬱積。在初期可能伴有頭痛發燒和小便困難,這是熱氣進入膀胱的徵兆。使用「四苓豬苓」與「神解」,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。
東垣指出,如果小便不順且口渴,熱源在上焦,治療方式應選擇淡滲;如果不渴,熱源在下焦,治療方式應選擇苦寒。這是判斷熱源位置的重要依據。在溫病轉入內臟的情況下,如果大便堵塞且小便不順,應先通大便,大便通暢後,小便自然也會改善。但這僅適用於瘟疫,其他病症則不適用。
如果經過多次汗下後小便仍不順,這可能是體內陰液耗盡,應使用「生脈六味」進行調理。如果小腹像鼓一樣脹大,就無法救治了。長期小便不順,下焦不通,可能會導致嘔吐、打嗝等症狀,甚至無法吞嚥,直到完全無法進食,這種情況下,死亡的可能性很大。可以使用大田螺和麝香混合後敷在肚臍上,用布束縛,有助於通便。古時也有人使用蔥熨或井底泥敷在小腹上,但這不適合陰液耗盡的人。
對於溫病初起,小便顏色多為赤黑或黃色,顏色越深,代表熱度越高,進入血液後會使小便變黑。單從小便顏色就可以看出體內熱度的高低。在表面的熱度使小便顏色變黃,可以使用清化解毒和「六一」的組合。在體內的熱度使小便顏色變紅,可以使用「雙解升降」。如果小便顏色變黑,應以逐瘀清熱為主,可以使用「犀角地黃」、「大黃桃仁」與「神解清化」,或者「大小清涼飲」。
如果溫病屬熱,小便多的情況很少見,而小便少的情況則很常見。如果剛開始小便多,表示熱邪尚未轉化,應以清除邪氣為主,使用「神解升降」。如果經過多次汗下後小便多,表示體質虛弱,應以補充氣血為主,可以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或「補陰益氣煎」。也有因腎虛導致小便多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六味地黃湯」加上「五味」。如果是濕熱下注,可以使用「導赤六一」或「升降散」。
總體來說,在未使用下法前,小便多的情況表示熱邪未化,小便顏色必定偏黃,且伴有煩躁、口渴的症狀。使用下法後,如果體質虛弱,小便顏色必定偏白,不再口渴,不再需要飲水。氣虛的情況下,寸脈弱於尺脈;血虛的情況下,尺脈弱於寸脈。這些都是判斷的依據。
剛開始小便量少,表示熱邪在膀胱,可以使用「大小分清飲」、「抽薪飲」、「升降六一」加上「知柏」、「芩連」、「車滑」等。至於遺尿的情況,表示膀胱失去控制,應迅速清除邪氣,遺尿自然會停止。主要使用「清化合抽薪」。如果有燥結、胎黃、譫妄的情況,可以加大黃。嚴重的情況下,如果熱氣封閉三陽,口渴異常,應立即使用「白虎湯」加上「殭蠶」、「生地」、「花粉」,以解熱救陰為主。否則容易發展成糖尿病。
如果出現神志不清、譫語、胎動不安、鼻孔發黑、瘧疾、結陰枯萎、小便量少的情況,通常表示病情已無法救治。在這種情況下,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調理,使用大劑量的養陰攻邪法,或許還有百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