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杓元約

《溫證指歸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唇燥烈赤紫淡白

陽明之脈繞唇,溫病唇燥,唇烈,色赤,色紫,俱屬熱毒困於中焦,陽明熱盛之象,宜用白虎湯合神解,升降竹葉石膏湯。如兼胎黃、舌赤、口渴、壯熱、煩躁、脈數者,雙解散,重用石膏,或增損涼膈散加石膏,隨證與之。至溫邪初起,邪伏三焦或匿膜原,未經宣達,唇色困暗,頗似淡白,不可用溫藥,當與清化神解,芳香達原,選用。如溫邪退後,唇淡、舌白、脈來無力、倦怠、少神,又屬虛象,宜用六君子湯。

或其人素本陽虛、胃弱、多濕,當與理中湯、金水六君煎。如餘邪未盡,熱猶未清,參胡三白散加味為最。脾虛不運,資生丸食後服。再如便溏少食,參苓白朮散調之。

白話文:

【脣部乾燥裂開且顏色變化】

在中醫學說中,足陽明胃經環繞著嘴脣。當溫熱性疾病發生時,如果出現嘴脣乾燥、裂開,以及呈現紅色或紫色,這通常代表有熱毒困擾中焦(即消化系統的中段),並顯示出足陽明胃經的熱氣過盛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使用白虎湯配合神解湯,或是選擇升降竹葉石膏湯來治療。

若同時伴隨胎黃(新生兒黃疸)、舌頭紅、口渴、高燒、煩躁不安和脈搏快速等症狀,則應使用雙解散,並且增加石膏的份量,或者改用增損涼膈散添加石膏,根據實際病情來調整藥方。

當溫熱性疾病剛開始,邪氣可能藏於三焦(上、中、下焦)或是匿於膜原(腹腔內壁)尚未充分發散,此時嘴脣顏色會顯得暗沉,看起來像是淡白色,這種情況下不能使用溫補藥物,而應該使用清熱解毒、芳香通絡的藥物,例如神解湯,來進行治療。

然而,在溫熱性疾病後期,如果出現嘴脣淡白、舌頭色白、脈搏弱、疲憊、精神不佳等徵狀,這表示身體處於虛弱狀態,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來滋補。

若患者平時就有陽氣不足、胃氣虛弱、多濕的問題,則應使用理中湯或金水六君煎來調理。在疾病餘邪未盡,熱氣仍存的情況下,參胡三白散加味是最佳選擇。若是脾胃功能差,消化不良,可服用資生丸,飯後服用。若出現大便稀軟、食慾不振,則可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。

2. 鼻孔乾黑(附鼻掀扇)

鼻乃肺竅,風寒外襲則鼻流清涕,荊防前桔紫蘇為主;溫邪內鬱則鼻孔乾燥,肺熱則清化,加薄荷麥冬;胃熱則煩渴,根石膏為主;腑證則胎黃而渴,增損雙解、三黃石膏為主;傷津液肺燥,麥冬生地合大小清涼飲為主;熱在經者十之五,在腑者十之二三,亡津液者十之一二;至鼻孔黑如煤煙,溫熱灼肺已極,由乾燥失治而然,急當清下,少緩則肺胃焦枯矣;三承氣合白虎或三黃石膏加犀羚蘆根或犀角大青湯,視其兼證擇而用之,總不及增損雙解,重用石膏為端主,尤有鼻孔欣扇一證,有虛有實;實者緣鼻為肺竅,肺為華蓋,外合皮毛,易於受邪,風寒外襲,痰火骨壅,兩相搏激,遏抑不宣,氣粗有聲,喘咳胸滿不渴,又宜蘇葉前桔荊防葛根萊菔白芥黃芩主之,惟麻黃一味斷不可用,忌其溫散也,兼寒者暫用亦可;虛者腎氣不納,呼多吸少,出入息微,多死止證必得之,屢經汗下或其人色欲過度,賢臟本虧,急用大劑六味加麥味牛膝枸杞黑鉛,或可百救一二,加入人參亦可。

白話文:

【鼻孔乾黑(附鼻掀扇)】

鼻子是肺部的通道,如果遭受風寒侵襲,就會出現流清鼻涕的情況,治療上主要使用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桔梗和紫蘇。若是體內有溫熱病邪鬱積,會導致鼻孔乾燥,肺部熱度高時,可加入薄荷和麥冬來調理。胃熱會引起煩躁和口渴,治療上應以石膏為主。若是腑證,會出現胎兒黃疸和口渴的情況,治療上則應使用增損雙解、三黃石膏為主。對於肺燥傷津液的情況,治療上主要使用麥冬、生地、合大小清涼飲。

對於體內熱度在經絡的,約佔五成;在腑的,約佔二到三成;失去津液的,約佔一到二成。若鼻孔黑如煤煙,這是溫熱病邪嚴重灼燒肺部所致,通常是因為乾燥未得到妥善治療而產生,此時急需進行清熱解毒,稍微拖延,肺和胃就會乾涸。治療上可以使用三承氣湯合白虎湯或三黃石膏加犀羚、蘆根,或是犀角大青湯,根據具體症狀選擇使用,但都不如使用增損雙解,大量使用石膏的效果好。

另外,還有一種症狀叫做鼻孔煽動,這可能由虛或實引起。實證的情況,因為鼻子是肺的通道,肺又像一個保護罩,與皮膚毛髮相連,容易受到外邪侵犯,風寒外襲,痰火阻塞,兩者相互衝擊,氣道受壓無法順暢呼吸,呼吸聲粗重,伴有喘咳胸悶但不口渴,治療上宜使用蘇葉、前胡、桔梗、荊芥、防風、葛根、萊菔、白芥、黃芩等藥物。但麻黃這種藥物絕對不能使用,因為它具有溫熱散寒的作用,若是兼有寒症,短時間內使用也是可以的。

虛證的情況,可能是腎氣不足,呼氣多吸氣少,呼吸微弱,這種情況通常會致命,多見於經過大量出汗或下瀉,或是患者過度縱慾,造成臟器功能衰竭。治療上應立即使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,加上麥冬、五味子、牛膝、枸杞、黑鉛,可能有機會救活一兩個人,加入人參也可以。

3. 舌胎強燥卷短痿

古人云:論病寒熱,以二便辯,不及舌辨為準。蓋舌乃心苗,有諸內必行諸外。惟溫熱一病,邪由吸入,遊溢諸經,心為之主。故一病觀其舌而知其病之吉凶。如溫證,胎黃,舌赤,或多紅點,用升降散、神解散。兼喉痛者,清化湯加牛子。兼風寒者,胎必白,荊防敗毒散、香鼓湯。

兼濕熱者,胎必白滑,加蒼朮為端治。兼暑者,舌必純赤,或喘之。暑在表者,實人以升降散合香薷飲加葛根、黃連。如煩渴,竹葉石膏湯。虛者,人參白虎湯、生脈散,量人虛實與之。夾食生冷,凝滯中宮,胎必白厚,或如白粉。吳氏達原飲加香薷、藿香、砂仁、萊菔、青皮、山查之類。

至深秋早冬之際,燥火當權,一患溫邪,陰津立亡,舌必乾紅,無胎,口鼻如火,皮膚皺揭,筋縮爪枯,金從火化,反見惡寒不渴之象。若誤為寒濕,投以濕散,無不危殆。初起時,榮承氣湯加犀連、石膏、殭蠶、大小清涼飲。溫邪直入心包,人事昏悶者,急與紫雪或珠黃合天水散、燈心湯下。

如衝脈為邪所傷,厥氣上逆,重用白薇降之。至舌燥,乃熱邪聚胃,津液受傷,急下急清。舌本強硬,為熱為痰,急宜清下,須痰之藥。兼白胎者,膈間未經煎熬,其痰尚濕,佐以半夏增損大柴胡湯。兼黃胎者,已經煎熬,其痰漸燥,蔞貝小陷胸湯。兼黑胎者,熱極痰亦為火,佐以牛黃方效。

若無痰,舌色正赤、深紫,燥裂而強者,熱毒蘊於心包絡也。三黃石膏湯加犀角、牛黃或紫雪,急徹其熱。舌燥雖與舌強相類,而燥屬胃主熱,強屬心主痰,差有別焉。又舌短而痿,舌硬如木,乃虛脫已極,大補及滋潤,或可百救一二。若屢經汗下、清熱、消痰而舌強者,又當與舌痿同治。

又舌卷一證,一見黃胎,即便當下。失下則必由黃而黑,更生芒刺。再失下,舌必短縮,為下證。至急之候,宜大下疊下,方和緩則不救。

白話文:

古人曾說:判斷疾病是寒是熱,會參考排泄物的狀況,但最準確的還是看舌頭的變化。因為舌頭反映的是心臟的健康狀況,身體內部的問題必然會在外顯現出來。尤其對於溫熱類疾病來說,病毒由呼吸進入人體,影響各條經絡,心臟首當其衝。所以,一看到病人的舌頭,就能預測疾病的兇吉。例如溫熱病,如果舌苔呈黃色,舌頭紅色,或者出現紅點,可以使用升降散、神解散。如果伴有喉痛,可以在清化湯中加入牛蒡子。如果伴有風寒,舌苔必定是白色的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、香鼓湯。

如果伴有濕熱,舌苔必定是白色且滑潤,應使用加蒼朮的方劑治療。如果伴有暑熱,舌頭必定純紅,或者有喘息的症狀。暑熱在表面的,可以用升降散配合香薷飲,加入葛根、黃連。如果病人煩躁口渴,可用竹葉石膏湯。如果是虛弱的病人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、生脈散,根據病人的虛實程度來調節用量。如果病人食用了生冷食物,導致中宮(脾胃)功能停滯,舌苔必定是白色且厚重,或者像白粉一樣。

在深秋或初冬時節,燥火盛行,一旦感染溫熱病,陰津馬上就會消失,舌頭會變得乾燥且紅,沒有舌苔,口鼻像著了火一樣,皮膚皺紋增多,筋骨收縮,指甲乾枯,金屬(肺)因火燒而融化,反而會出現怕冷不渴的症狀。如果誤以為是寒濕,用濕散治療,病情往往會更加危急。在疾病初期,可以用榮承氣湯,加入犀角、黃連、石膏、僵蠶、大小清涼飲。

如果溫熱病直入心包,導致病人精神混亂,應立即使用紫雪或者珠黃合天水散、燈心湯。如果衝脈受到邪氣侵害,氣血上逆,應大量使用白薇來降氣。如果舌頭乾燥,表示熱邪聚集在胃部,津液受損,應立即進行清熱和通便。如果舌頭僵硬,可能是因為熱毒或痰濕,應立即進行清熱和通便,並使用化痰的藥物。如果舌苔是白色的,表示膈間尚未受到煎熬,痰濕還未完全乾燥,可以使用半夏增損大柴胡湯。如果舌苔是黃色的,表示已經受到煎熬,痰濕逐漸乾燥,可以使用蔞貝小陷胸湯。如果舌苔是黑色的,表示熱毒極度旺盛,痰濕也被燒焦,可以使用牛黃方。

如果舌頭沒有痰濕,顏色鮮紅或深紫,乾燥且僵硬,表示熱毒在心包絡中積聚。可以使用三黃石膏湯,加入犀角、牛黃或紫雪,立即清除熱毒。舌頭乾燥和僵硬雖然類似,但乾燥屬於胃部熱氣,僵硬屬於心臟痰濕,兩者有些許區別。另外,如果舌頭短小且萎縮,舌頭硬如木頭,表示身體已經嚴重虛弱,需要大量補充營養和滋潤,也許可以挽救部分生命。如果經過多次出汗、清熱、化痰後舌頭仍然僵硬,應按舌頭萎縮來治療。

另外,如果舌頭捲縮,一看到黃色舌苔,就應立即通便。如果錯過通便時機,舌苔會從黃色轉為黑色,並且長出芒刺。再次錯過通便時機,舌頭可能會縮短,這是需要通便的症狀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立即進行大量通便,如果拖延時間,可能無法挽救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