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天士

《南病別鑑》~ 續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續集 (2)

1. 急下急溫

凡言急下急溫,病勢已迫將有變也,非若他病尚可少緩。如少陰屬腎水,主口燥咽乾而渴,乃熱邪內熾,腎水將絕,故當急下以救將絕之水。如腹脹不大便,土勝水也,亦當急下。陽明屬土,汗多熱盛,急下以存津液。腹滿痛為土實,急當下之。熱病目不明,熱不巳者死。目睛不明,腎水已竭,不能照物,則已危矣,急須下之。

少陰急溫有二證,內寒已甚,陽和之氣欲絕,急宜溫之無疑也。

少陰病自利,純青色,心下必痛,口燥咽乾,急下之,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,急下之,大承氣湯。

陽明病發熱汗多,胃汁乾,急下之,大承氣湯;汗出不解,腹滿痛,急下之,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脈沉微,急溫之,四逆湯。

少陰病膈上有寒飲,乾嘔不可吐,急溫之,四逆湯。

白話文:

凡是提到「急下急溫」的情況,都表示病情已經非常緊急,即將發生變化,不像其他疾病還可以稍微緩一緩。例如,如果疾病影響到少陰經,也就是腎臟,導致口乾喉嚨乾燥並且口渴,這說明體內的熱邪非常旺盛,腎臟功能幾乎衰竭,因此必須立即使用瀉下法來挽救即將耗盡的腎臟功能。如果腹部脹大且無法排便,這是土剋水的情況,同樣需要立即使用瀉下法。對於陽明經的疾病,如果大量出汗且體溫過高,應該立即使用瀉下法來保存體內的津液。如果腹部滿悶且疼痛,這是土實的症狀,應立即進行瀉下治療。如果熱性疾病患者視力模糊,且熱象持續不退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視力模糊說明腎臟功能已經嚴重衰竭,無法供應眼睛所需的營養,情況已經非常危急,必須立即進行瀉下治療。

在少陰經的疾病中,有兩種情況需要立即進行溫補:一是體內寒氣非常嚴重,體內的陽氣即將耗盡,必須立即進行溫補;二是少陰經的疾病導致腹瀉,糞便顏色深綠,心臟下方一定會感到疼痛,同時伴有口乾喉嚨乾燥的症狀,這種情況下必須立即進行瀉下治療,使用大承氣湯。

如果少陰經的疾病持續六七天,腹部脹大且無法排便,必須立即進行瀉下治療,使用大承氣湯。

對於陽明經的疾病,如果體溫升高且大量出汗,胃部的消化液已經乾涸,必須立即進行瀉下治療,使用大承氣湯;如果大量出汗但病情沒有改善,腹部滿悶且疼痛,同樣需要立即進行瀉下治療,使用大承氣湯。

如果少陰經的疾病導致脈搏沉弱,必須立即進行溫補治療,使用四逆湯。

如果少陰經的疾病導致膈膜上方有寒涼的液體積聚,引發乾嘔但又無法嘔吐,必須立即進行溫補治療,使用四逆湯。

2. 生死脈候

陽證發熱不退,見陰脈者死。若得汗,熱退,見陰脈者瘥。陰陽諸證,脈平吉。傷寒下利,厥逆,煩躁,不得臥者死。

傷寒咳逆,上氣,脈散者死,形損故也。

唇脣反青,四肢熱,習習汗出,肝先絕也。

陽反獨留,體如煙薰,搖頭直視,心先絕也。

環口黧黑,汗發黃,脾先絕也。

脈浮而滑,身汗如油,喘而不休,水漿不入,肌膚不仁,乍靜乍喘,汗出發潤,肺先絕也。

溲便遺失,腎先絕也。

脈三部緊盛大,汗出不解者死。

陰陽俱虛,熱不止者也。

身熱氣粗,見陽脈而躁者死。

汗出微熱,不解,未可言,死。若脈如轉索,即死。

譫語微熱,脈浮大,手足溫,欲汗出,但汗暴出者死。

熱病七八日,脈不軟不散者,當音啞不言。三四日汗不出者死。

溫病三四日以下,不得汗,脈不疾者生,脈細小難得者死。

溫病下痢,腹中痛甚者死,不治。

溫病汗不至足者死。

溫病二三日,身體熱,腹滿,頭痛,飲食如故,脈直而疾者死。四五日頭痛,腹滿而吐,脈來細僵者死。八九日頭不痛,目不赤,色不變,而反下利,脈來□□,按之不彈手,或時大,心下堅者死,不堅硬者生。

熱病七八日,其脈微細小,溲不利,加暴,口燥,舌焦乾黑者死。

白話文:

[生死脈候]

在陽性病症且發燒不退的情況下,如果出現陰性脈象,這會導致死亡。然而,如果能出汗,熱度下降,即使出現陰性脈象,病情也會好轉。對於陰性和陽性的各種症狀,如果脈搏正常,就是吉祥的徵兆。感染風寒後腹瀉、四肢冰冷、煩躁不安、無法躺下休息的,這會導致死亡。

感染風寒後咳嗽、呼吸困難,脈象散亂的,會導致死亡,這是因為身體機能受損所致。

嘴脣變青,四肢發熱,皮膚表面有細微的汗水,這是肝臟功能衰竭的跡象。

體內陽氣過剩,身體像被煙燻一樣,頭晃動,目光直視,這是心臟功能衰竭的徵兆。

嘴巴周圍變黑,汗水發黃,這是脾臟功能衰竭的跡象。

脈搏浮滑,全身汗水如油,喘息不停,不能進食,皮膚失去知覺,呼吸急促,汗水濕潤,這是肺臟功能衰竭的徵兆。

大小便失禁,這是腎臟功能衰竭的徵兆。

三處脈搏緊張且強大,出汗卻不緩解的,會導致死亡。

陰性和陽性機能都虛弱,高燒不止的。

身體發熱,呼吸粗重,脈象顯示陽性且煩躁不安的,會導致死亡。

輕微出汗,體溫稍微升高,但病情未見好轉,還未到談論死亡的時候。但如果脈象如同繩索轉動,那就會死亡。

胡言亂語,體溫稍微升高,脈象浮大,手腳溫暖,想要出汗,但汗水突然大量湧出的,會導致死亡。

熱病持續七八天,脈象依然堅韌不鬆弛的,可能會導致聲音嘶啞,無法說話。三四天不出汗的,會導致死亡。

溫病三四天後,未見出汗,脈象未加快的,能夠存活;脈象細小且難以觸及的,會導致死亡。

溫病伴有下痢,腹部劇烈疼痛的,無法救治,會導致死亡。

溫病兩三天,身體發熱,腹部飽滿,頭痛,飲食如常,脈象直而快速的,會導致死亡。四五天頭痛,腹部飽滿且嘔吐,脈象細弱僵硬的,會導致死亡。八九天頭不痛,眼睛不紅,面色不變,反而開始腹瀉,脈象微弱,按壓無彈性,偶爾脈象增大,心下堅硬的,會導致死亡;心下不堅硬的,可以存活。

熱病持續七八天,脈象微弱細小,尿量少,突然加重,口乾舌燥,舌頭焦黑的,會導致死亡。

3. 厥分寒熱辨

或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,凡脾胃有熱,手足必熱;脾胃有寒,手足必冷,理之常也。惟傷寒有厥,深熱亦深,厥,微熱之論,何耶?曰:胃寒手足冷,胃熱手足熱固已,若夫極則變,不可以常道拘也。蓋亢則害,承乃制,火氣亢極,反見化水,如金銀等烈火爍烊與水無異,陰陽反覆,病之逆,從未可以常理論也。凡經言厥逆、厥冷、手足寒冷等語,皆變交耳,不可以論輕重。

若言四肢,則有異,亦未可純為寒證。若厥冷直至臂脛以土,則為真寒無疑,急用姜附等藥溫之,少緩則難療。謂其上過手肘,下過足膝,非內有真寒達於四肢而何然?更當憑脈並所見之證參之,庶乎其無誤也。凡看傷寒,不可以厥逆便斷為寒,必須以兼證參之,方知端的。

如手厥逆兼以復滿、泄利清白,小便亦清,口不渴,惡寒戰慄,面如刀刮,皆寒證也。若腹滿後重泄利稠黏,小便亦澀、渴而好飲,皆熱證也。宜詳審之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,人的手腳就像是脾胃這塊大地的邊緣,一旦脾胃有熱,手腳就會跟著熱;脾胃有寒,手腳當然也會冷,這是正常的道理。但是,談到傷寒出現的手腳冰涼,即便是體內熱度很深,手腳依然冰涼,這又是怎麼回事呢?我解釋,如果脾胃寒,手腳自然冷;脾胃熱,手腳自然熱,這沒問題。但事情到了極端就會轉變,不能單一地用常規來理解。因為過度會造成傷害,相剋才能平衡,火氣過盛到極點,反而會轉化為水性,就像金銀等物在強烈火焰下熔化,與水沒有兩樣,陰陽反轉,病情逆轉,這種情況是無法以常規理論來解釋的。所以經典中提到的厥逆、厥冷、手腳冰冷等詞,都是在描述這種極端轉換的情況,不能單純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。

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四肢,那情況又有所不同,也不能單純認為就是寒症。如果手腳冰冷一直到手臂和小腿,那就是真正的寒症無疑,應立即使用薑、附子等藥物來溫暖身體,稍微拖延治療就可能難以痊癒。因為這種情況,手肘以上,膝蓋以下都感到冰冷,如果不是體內有真正的寒氣影響四肢,還能是什麼原因呢?此外,我們還應該根據脈象和其他症狀來綜合判斷,這樣才能避免誤診。在診斷傷寒時,不能僅因出現厥逆現象就斷定是寒症,必須結合其他症狀來判斷,才能準確無誤。

例如,手腳厥逆同時伴有腹部脹滿、腹瀉且大便清稀,小便也清,口不渴,畏寒發抖,臉色蒼白如刀刮,這些都是寒症的表現。反之,如果腹部脹滿且有下墜感,排泄物稠厚,小便不通暢,口渴想喝水,這些都是熱症的表現。對於這些症狀,都應該詳細審視,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4. 結胸解

結胸之證,嘗見世俗不問曾下與否,但見心胸滿悶,便呼結胸,而與桔梗湯治之。蓋本朱奉議之說,也有頻頻與之,反成真結胸者。殊不知結胸乃下早而成,未經下者非結胸也。乃表邪傳至胸中,未入於腑,證雖滿悶,尚為在表,正屬少陽部分,只宜小柴胡加枳殼以治。如未效,則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,豁然其效如神,但秘之,不與俗人言耳。

若因下之而成者,方用陷胸湯。凡丸分淺深而治之,不宜太峻。蓋上焦乃清道至高之分,若過卜則傷元氣。陷胸湯丸宜從緩而治。

嘗讀仲景傷寒論結胸條之病發於陽而反下之,熱入因作結胸,病發於陰而反下之,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者,以下早故也。成氏註釋曰:發熱惡寒者,發於陽也。無熱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再三熟玩,不能不致疑其間。蓋無熱惡寒者,寒邪直中陰經,真陰證也,非陽經傳至陰經之病。

若誤下之,不死即巳危矣。豈可以瀉心湯熱相參之藥治之而愈乎?豈反輕如結胸乎?詳此恐言當衛陰陽也。風屬陽,陽邪傷衛,頭痛發熱,微盜汗出,反惡寒者,當服桂枝湯止汗散邪。醫者不達而不之。衛氣重傷,胸中結硬經。又云:結胸脈浮大者,不可下,下之即死。結胸證悉具而煩躁者亦死。

蓋衛出上焦,清道受傷不重也。故也,用陷湯峻利之藥下之。寒者陰,陰邪傷營,當以麻黃髮表,誤下之而成痞滿者,宜瀉以理痞。蓋營出中焦,黃連能瀉心下之痞,邪陷於膈,不犯清道,則元氣不傷,故輕於結胸耳。若陰經自中之寒,以瀉心理之而可愈,吾不信也。

白話文:

對於「結胸」這種症狀,常見到一般人在不確定是否已經進行過瀉下療法的情況下,只要看到患者有心胸滿悶的症狀,就會判定是結胸,並開立桔梗湯來治療。這種做法源於朱奉議的理論,但若頻繁使用,反而可能真的導致結胸的產生。事實上,真正的結胸是由於過早進行瀉下療法所造成的,對於未曾進行過瀉下療法的患者來說,他們的狀況並非結胸。他們的病症是由於表邪進入胸中,但尚未進入腑臟,即使有滿悶的症狀,仍處於表層,屬於少陽的範疇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上枳殼來治療。如果治療效果不佳,則可將此方與小陷胸湯合併使用一次,效果會非常顯著,但這方法卻被保密,不讓一般人知曉。

若結胸是由於瀉下療法後產生,則應使用陷胸湯來治療。在治療時,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調整藥物的劑量,不宜過於強烈。因為上焦部位是身體中氣血最旺盛的地方,若過度使用強烈的藥物,可能會損傷元氣。因此,使用陷胸湯丸時,應採取緩和的方式進行治療。

根據仲景《傷寒論》中的描述,結胸的形成原因是在於發燒的病人如果過早地使用瀉下療法,熱氣就會進入胸腔,形成結胸;若是原本就寒涼的病人如果過早地使用瀉下療法,則會導致痞滿。結胸的形成,正是因為過早使用瀉下療法所致。成無己在註釋中解釋,發燒怕冷的人,是因為受到陽邪的影響;而無發燒卻怕冷的人,是因為寒邪直接進入陰經,屬於真陰的證候,而非由陽經傳遞至陰經的疾病。

如果錯誤地進行瀉下療法,即使病人不死,也會陷入危急狀態。怎麼可能用瀉心湯這種含有熱性成分的藥物來治療,並且期望病情會好轉呢?又怎麼可能將結胸視為輕微的疾病呢?仔細研究後,我懷疑這裡所提到的應該是指衛陽和陰陽的概念。風邪屬於陽邪,會傷害衛氣,引起頭痛、發燒、微微盜汗以及怕冷的症狀,應該服用桂枝湯來止汗和驅邪。然而,醫生若未能理解此點,未能正確治療,就會導致衛氣受傷,使胸中產生結塊。

此外,《傷寒論》還提到,如果結胸患者的脈象浮大,就不能進行瀉下療法,否則會導致死亡;同樣地,如果結胸的症狀全部出現,並且伴有煩躁不安的症狀,也是致命的。

衛氣是由上焦產生的,若僅僅受到輕微傷害,使用陷胸湯這種具有強烈利尿作用的藥物來進行瀉下療法。而寒邪屬於陰邪,會傷害營氣,應該使用麻黃來發汗解表。如果因為誤用瀉下療法而導致痞滿,則應使用瀉下藥物來調理痞滿。營氣是由中焦產生的,黃連能夠清除心下的痞滿,邪氣滲入膈肌,但未影響到清道,因此不會傷害元氣,所以結胸的病情較輕。然而,對於因陰經受到寒邪侵襲而產生的疾病,我認為單純使用瀉心湯來治療並無法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