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天士

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下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)

1. 辨假虛寒第七`實熱內伏也`

脈沉細兮,或緩長,出則遲兮,入則疾主腦;或伏筋骨,按有力沉實也,本宜下;口中不渴,舌燥短邪入營,往往不渴,四逆謂熱深,厥亦深;不但身涼且四逆,神昏讙語,口目動,狀若驚風作痙厥,或利清水熱瀉;可不便解下,或如爛桃色,人事不知,歌且哭,身輕偏自能起立大證據;或吐蛔蟲,口舌苦辣,小便行時長且赤,此是虛寒假證,現應須解毒和涼膈。

白話文:

脈搏顯得沉而細,或者緩慢而長,往外觸摸時似乎緩慢,往內則快速(這顯示病源在身體深處);有時脈象隱伏於筋骨之間,用力按壓才感受得到(顯示脈象沉實,通常適合用攻下法治療);病人雖說不出口渴,但舌頭乾燥縮短(這是邪氣侵入營分的表現,常見於四逆湯症,意味著熱度越深,肢體冷厥的程度也越深);不僅身體發涼,四肢也冰涼,精神混亂,胡言亂語,口眼震顫,像驚風抽搐,或者排泄物呈清澈的水狀(這是熱瀉的表現);可能排便不暢,或者排出的糞便呈現爛桃般的顏色,對外界無知覺,時而唱歌時而哭泣,身體看似輕鬆卻能自行站立(這是病情嚴重的表現);也可能會出現吐蛔蟲的情況,感覺口舌苦辣,小便頻繁且顏色赤紅,這些都是虛寒假象的表現,實際上應該解毒清熱,調理膈肌。

2. 辨假實熱第八`虛陽上浮也`

脈浮而大或洪數,無奈按之全不見主腦;任他熱勞如燎原浮大洪數卻是熱象,按之不見全是虛證,然邪盛之脈亦有按之不見,教師不可不慎也;真底實板已先現,苔白或黑短不燥,或如豬腰或米糙而目俱赤,為戴陽譫語發狂,手足躁或有汗兮或無汗,從臥只求並中蹈,舌腫唇齒出血,渴飲湯水常不絕,內是真寒外假理中八味合生脈煎成冷飲代茶湯,庶幾虛火歸源,得誤服芩連增躁渴變成死證;庸醫到此休饒舌。

白話文:

【辨別假性實熱第八,虛火上升的情況】

脈搏看似浮大或洪大且頻率快,但若用力按壓卻幾乎摸不到。這就像表面的現象並不能代表真實情況;就算發燒嚴重如野火燎原,脈搏浮大且頻率快看似熱象,但按壓後發現沒有脈動,則完全是虛弱的證狀。然而,有些邪氣旺盛的脈象,按壓時也可能摸不到,醫生在診斷時必須格外小心。

身體真正的實證已顯現,舌苔可能白或黑,但並不乾燥,或者像豬腰子的質地,或像糙米般粗糙,且眼睛都是紅色的。這是虛火上升的表現,會出現胡言亂語、發狂,手腳躁動不安,可能有汗也可能不出汗。患者只想躺著,並且腳不停踩踏,舌頭腫脹,嘴脣和牙齦出血,口渴想喝水,且喝水量很大。

這種情況,體內實際上是寒冷的,外表看起來卻像有熱象,可用理中湯加上八味地黃丸和生脈散煎成冷飲,代替日常的茶水飲用。這樣或許可以讓虛火回歸正常,若誤服黃連等苦寒藥物,反而會增加焦躁和口渴,甚至轉變為致命的病症。對於這種情況,庸醫在此就不要多言了。

3. 辨渴第九

渴症須分寒與熱,熱者脈數而口舌主腦;身熱汗出喜冷飲,或兼湯下百杯可大證據;此宜花粉與川連加味參同伴白虎。虛寒而渴者,脈必細兼遲,即教洪且大,終是數而虛主腦;渴喜極熱湯,稍溫便嫌冷,有時思得水大證據;仍復不能飲,此宜生脈中姜附辛以潤。

又有汗下之後亡津液,生津之品始為得,不宜涼藥不宜溫生津為主;何況諸多辛與熱此非口渴乃口乾濁,屬實熱干為虧,當生津如酸甘化陰之類

白話文:

[辨識口渴第九]

對於口渴的病症,我們必須區分是由寒還是熱引起的。如果是因熱導致的口渴,通常會表現為脈搏快速,口和舌頭感覺非常乾燥;身體發熱,容易出汗,喜歡喝冰冷的飲料,甚至可以喝到上百杯的程度,這是熱性口渴的明確徵兆;這種情況,適合用花粉、川連等藥物,加上人參,配合白虎湯來治療。

然而,如果口渴是由虛寒引起的,脈搏通常會細弱且慢,即使脈象顯得洪大,但終究是虛弱且快速的;這種口渴的人,只喜歡喝極熱的湯,稍微溫一點都會覺得太冷,有時候會非常想喝水;但是實際上卻喝不了多少,這時候應該用生脈散中的薑、附子和辛夷來滋潤。

此外,如果在大量出汗或瀉後,身體流失了大量津液,這時候應使用能生津的藥物,而不宜使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,因為這些藥物無法生津;更何況,過多的辛味和熱性的藥物,這種情況下的口渴並非真正的口渴,而是口乾且混濁,屬於實熱和津液虧損的狀況,應當使用像酸甘化陰之類的藥物,以生津解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