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天士

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下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4)

1. 辨腹痛第三十

腹痛是虛喜揉按,虛者必寒,病涉陰脈遲緩兮,或虛大,諸多虛象,察其因,理中桂附可施行。熱者面黃澤,加以長滑脈,宜用黃連,苦清熱,少佐姜萸亦相得。治脾寒泄瀉腹痛,仿仲景溫下之法,先去其滯,而後調補,勿畏虛以養病。 更有欲嘔不嘔,腹痛多寒熱,其如錯雜何,黃連湯內乾薑桂好共參,甘兩下和食痛,應消食。

凡治傷寒,須按其腹痛與不痛,硬與不硬,若腹中痛與硬者,此燥屎也,臍下硬而痛者,此燥屎與蓄血也,臍下築築然痛,上衝於心者,此奔豚氣也,腹中氣響下趨者,欲作瀉也,燥也。燥屎者,小便不利,而臍下如疙瘩狀,蓄血者,小便利,而臍下如懷孕狀。 難在虛寒,兼仿積學士溫脾法可宗。

許學士有溫脾湯,見本事方。 許叔微溫脾湯,乾薑肉桂心熟附子炙甘草枳實厚朴大黃。 化為煎法尤慰貼。有虛寒之人患腹痛,服溫補藥而相安,時止時作痛,仍不解,甚則清水或白沫,此虛中有實,或先有宿食在腸不曾去,或病中腸胃虛不能運化,所食之物停於腸中,即一二塊宿糞亦能作楚,宜用溫補藥煎好去渣,人大黃一錢,不甚虛者,可加一錢五分,滾四五沸服之,宿食自下,正氣不傷,而病隨愈,此屢試屢驗之妙法也。 蟲痛面黃吐涎沫,食酸即安甜即劇,虛實寒熱要分曉,殺蟲方中求配合。

氣痛因郁惱,心運脘與兩病久,人必虛,滋補兼疏郁。痛不可近者,按之濡軟為蓄血,不比硬滿為熱結,重則桃仁承氣湯,輕者宣通微下奪。別有吞痧現,濕熱薰蒸邪變幻,急刺委中出血良,磨服玉樞丹亦善。最怕是三陰寒症,認為痧不飲溫湯,飲冷茶,亂進丹丸並放刮,臨危空自悔前差。

白話文:

[辨識腹痛第三十]

腹痛的人如果喜歡被揉按,通常表示他的身體處於虛弱狀態,而虛弱的狀況多半會伴隨著寒冷。疾病涉及到陰脈的遲緩,或是出現大虛的現象,這些都是虛弱的徵兆。我們必須仔細觀察病因,如果是因為虛弱導致的,可以考慮使用理中湯、桂附等方劑進行治療。

若是患者臉色呈現黃色且有光澤,加上脈象長滑,這通常是因為熱氣所致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黃連來清熱解毒,同時輔以生薑、山茱萸等藥材,效果更佳。

對於脾臟受寒引起的腹瀉、腹痛,可以仿效張仲景的溫下法,先排除體內的阻滯,再進行調理和補充,不要因為害怕虛弱而放任病情發展。

有時候患者會有想吐又吐不出的感覺,腹痛伴隨著寒熱交錯,這種複雜的情況,可以使用黃連湯,加入乾薑和肉桂,再配合適量的甘草,達到調和脾胃、消除疼痛的效果。

在治療風寒感冒時,我們必須判斷患者是否有腹痛,以及腹痛的程度和性質。如果腹痛且腹部堅硬,這可能是因為燥屎造成的;如果肚臍下方堅硬且疼痛,可能是因為燥屎和蓄血的問題;如果肚臍下方持續疼痛,且向上衝擊到心臟,可能是因為奔豚氣;如果腹部有氣響向下移動,可能即將發生腹瀉。燥屎會讓小便不順,且肚臍下方會有硬塊;蓄血則會讓小便順暢,但肚臘下方會像懷孕一樣隆起。

對於虛弱且寒冷的患者,可以參考許學士的溫脾法進行治療。

許學士的溫脾湯配方,包括乾薑、肉桂、熟附子、炙甘草、枳實、厚朴和大黃。這些藥材經過煎煮後,效果更加舒適。

對於虛弱且寒冷的患者,服用溫補藥物可以得到舒緩,但如果腹痛時好時壞,甚至出現清水或白沫,這可能是因為虛弱中夾雜著實症。有時是因為腸道中殘留的食物未被排出,有時則是因為腸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,導致食物在腸道中停留。即使只有一兩塊舊糞便,也可能引起嚴重的不適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使用溫補藥物煎煮後去除渣滓,再加入一錢大黃,如果不虛弱,可以增加至一錢五分。煮沸四五次後服用,可以幫助排出腸道中的舊食物,不會傷害正氣,病情也會隨之改善。這是經過多次實踐證明的有效方法。

蟲痛的患者通常臉色黃,會吐出口水和泡沫,吃酸的東西會感到舒服,但吃甜的東西則會加重病情。在治療蟲痛時,必須分辨虛實寒熱,尋找適合的殺蟲方劑。

氣痛通常是由於情緒鬱悶,長期影響到心臟、胃和肝臟。患者通常會變得虛弱,治療時需要滋補和疏導鬱悶的情緒。

如果患者腹痛到無法接觸,但按壓時感覺柔軟,這可能是因為蓄血。與此不同的是,如果按壓時感覺堅硬,可能是因為熱結。對於蓄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;對於熱結的情況,則需要使用宣通微下的方劑。

另一種情況是患者出現痧現,這是由於濕熱燻蒸導致邪氣變化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迅速刺破委中穴出血,或者使用玉樞丹磨碎後口服。

最可怕的是三陰寒症,如果誤以為是痧而喝冷茶,或者亂吃丹丸、刮痧,可能會在病情危急時後悔莫及。

2. 辨脈脫第三十一

六脈俱脫者,大命垂危矣。『神昏脈脫者死,神清脈脫者亦死』。通脈四逆急服之。『仲景四逆湯中姜附草,三陰厥逆太陽沉,或益蔥姜參芍桔,通陰復脈力能任』。還怕脈因暴出死,但得脈來微續生,更需附子四五枚,人參小半周時服盡休間斷,隨進米粥始回春,參力偶不繼,前功必盡棄。平時無學力,到此滋疑懼。

每見虛寒之極,服溫補躁亂不寧『換陽也』。嘔且吐,此為藥力尚未全切,莫心疑換別路。大約三陰病症露危劇,急則六日三日,緩則行期十二日,幸而君火未全衰,反見舌乾等症出,更須姜附助其陽,漸得陰回舌生液。『景岳六味回陰飲,又增地歸姜附草人參。諸虛則甚陰陽脫,此劑扶危力可任。

四味回陽用理中,以術易附力加雄元,虛虛脫垂危頃溫服,徐徐定有功』。若見舌乾投涼劑壞,『切戒切戒』。乃百年人壽事,起手果然認行真,斷不朝三與暮四。君不見景岳全書用法精,十補一清巧相濟。又不見嘉言寓意重叮嚀,寧陰症轉陰必自愈,濟困扶顛道在斯。一有遊移去,更有虛寒服藥來,溫補不安涼適意,兩寒相得從其類,正氣敗壞決不治。

至於實熱失汗下,脈伏似脫君休怕,大承十棗用即安神,氣分明現真假。須知實熱治可緩涼瀉,一投撥便轉,不比虛寒救濟難。仁術全馮思與辨。

白話文:

[辨識脈脫第三十一]

如果六脈都呈現脫落的跡象,這表示生命已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。無論是神志不清還是清醒,只要出現脈脫的狀況,後果都是致命的。這種情況下,應立即服用通脈四逆湯。

張仲景的四逆湯配方包含薑、附子和甘草,主要用於治療三陰厥逆和太陽沉證。有時候會添加蔥、薑、人參、芍藥和桔梗,以增強通陰復脈的效果。

最怕的是脈搏突然消失導致死亡,但只要脈搏還有一絲續生的跡象,就還有希望。通常需要使用四五枚附子,半兩人參,持續服用一個週期,不可間斷。同時配合米粥的攝入,纔能有望恢復健康。如果人參的力量無法持續,之前的治療效果將付諸東流。

常見到極度虛寒的人,在服用溫補藥物後反而出現躁亂不寧的現象,這是因為身體正在進行調整。可能會有嘔吐的反應,這表明藥效尚未完全發揮,此刻不能輕易改變治療方案。

對於三陰病症,病情嚴重時,可能在六天或三天內迅速惡化;病情較輕時,也可能在十二天內逐漸加劇。如果君火未完全衰弱,反而出現舌乾等症狀,應該使用薑和附子來輔助提升陽氣,逐漸使陰氣回復,舌頭產生津液。

景嶽的六味回陰飲,加上熟地、當歸、薑、附子、甘草和人參,對於各種嚴重的陰陽脫離症狀,這劑藥方有扶危救急的效果。

四味回陽湯是以理中湯為基礎,用白朮代替附子,並增加黃耆的用量。對於虛脫垂危的患者,溫服此湯,可以慢慢看到療效。

如果看到舌乾就盲目使用涼性藥物,這種做法絕對要避免。人的一生很長,一旦開始治療,就要堅持到底,不能朝三暮四。

你看過景嶽全書的精妙用法嗎?他巧妙地將溫補和清熱結合在一起。你聽過嘉言的寓意嗎?他強調,寧願讓陰症自然恢復,也不要輕易幹預,因為救治困難的病人,關鍵就在這裡。一旦猶豫不決,虛寒的患者服用藥物後,溫補會讓他們感到不安,而涼性藥物則讓他們感到舒適。兩種寒冷的影響相互疊加,正氣就會被破壞,病情也就無法治癒。

至於實熱導致的出汗和脈伏,看似脈脫,其實不必恐慌。使用大承氣湯或十棗湯,可以立即安神,清楚區分真假病情。實熱的治療可以緩慢進行,使用涼性藥物和瀉下藥物,一經使用即可轉危為安,不像虛寒的病情,救治起來困難重重。醫生的技藝全憑思考和辨識。

3. 司天在泉歌

子午少陰君火,天陰明燥金應在泉。丑未太陰太陰治寅審少陰厥聊。卯酉劫與子午倒,辰戍巳亥亦皆然。每歲天泉四間氣,上下分統各半年。卯酉與子午倒,辰戍與丑未倒,巳亥與寅申倒。

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;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陰寒水在泉;寅申年少陰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;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;辰戍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土在泉;巳亥厥陰風木司天少陰相火在泉

白話文:

在子午年,少陰君火主宰天空,而地面上則是陽明燥金的影響。 在醜未年,太陰濕土主宰天空,地面上則由太陰寒水主導。 在寅申年,少陰相火主宰天空,而地面上則由厥陰風木影響。 在卯酉年,陽明燥金主宰天空,地面上則是少陰君火的影響。 在辰戍年,太陽寒水主宰天空,地面上則由太陰濕土主導。 在巳亥年,厥陰風木主宰天空,地面上則由少陰相火影響。

每年天空和地面的四種氣候,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別統治半年。其中,卯酉與子午的情況相反,辰戍與醜未的情況相反,巳亥與寅申的情況也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