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下 (3)
卷下 (3)
1. 辨小便不通第二十二
小便不通分虛實虛則三焦失其職,屢經利水不相合,此宜金匱腎氣丸治其三焦決瀆官,象牙生煎服亦安。實者人素強或好食熱物,肺熱不能通水道,以致膀胱成熱結,宜用豬芩、澤瀉、梔、滑石。用後仍不效,須向膀胱尋外竅。經說毫毛是其應。"經曰:三焦膀胱才腠理毫毛其應。
是三焦主腠理,膀胱主毫毛。膀胱有出竅而無入竅,濟泌別汁而滲入膀胱者也。毫毛是其外竅。譬如水注塞其上竅則水不能出矣。如人不虛利小水而仍不通者,宜發其汗。外竅通而內竅亦通。此所謂開鬼門也。" 改從發汗最為妙。又有動其胞中血,虛寒實熱隨症別。虛寒便溫補,熱則而養血。
因症施方,不可執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通的分辨與治療
小便不通,要分虛實。虛者,指的是三焦失其職,多次使用利水藥物卻不見效。這種情況,宜用金匱腎氣丸治療,以通三焦之決瀆官,或用象牙生煎服用,也較為安全。
實者,指的是人體素來強壯,或平時喜食熱物,導致肺熱不能通水道,最終膀胱積熱成結。這種情況,宜用豬芩、澤瀉、梔子、滑石等藥物治療。
若用藥後仍不見效,就需要尋找膀胱的外竅。經書中說,毫毛是膀胱的外竅。
經書說:三焦主腠理,膀胱主毫毛。膀胱有出竅而無入竅,津液別泌而滲入膀胱。毫毛就是膀胱的外竅。就像水注,如果上竅堵塞,水就無法流出。同理,如果人體不虛,小便仍然不通,就應該發汗。外竅通了,內竅也會通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開鬼門」。
因此,改用發汗法治療,最為有效。此外,還可以根據虛寒實熱的不同情況,選擇不同的方法治療。虛寒者宜溫補,熱者宜養血。
2. 辨嘔第二十三
其人受暴寒"(審問)"; 或食生冷物吐酸"(證據)"; 並乾嘔平胃正氣合脈滑"(主腦)"; 胃有餘飲冷不喜熱"(證據)"; 服溫熱藥嘔愈甚黃連竹茹佐薑汁"(溫熱症)"; 肺胃不和每有嘔吐用黃連四分蘇葉五分泡湯吃即止"(兼虛參以參加入脈)"; 或虛大數"(主腦)"; 無力嘔吐清涎"(虛寒嘔證據)"; 及冷沫胃虛不能容穀食聞食即哎"(胃陽竭矣)"; 食反出人參理中最為良丁得附子加亦得脈滑有力"(主腦)"; 症不虛胸滿按之痛"(證據)"; 愈劇全、合用樸實與二陳此謂中焦之嘔"(東垣語)"; 從乎積
白話文:
這個人受到暴寒侵襲(詢問病史); 或者飲食生冷食物後嘔吐酸水(證據); 並且乾嘔,脈象滑利,服用平胃正氣散(主治); 胃裡有積聚的寒飲,不喜熱飲,反而喜冷飲(證據); 服用溫熱藥物後,嘔吐更加嚴重,可以用黃連、竹茹配薑汁(溫熱療法); 肺胃不和,經常嘔吐,可以用黃連四分、蘇葉五分泡水飲用,即可止吐(兼虛參:參加入脈); 或者虛寒嚴重(主治); 無力嘔吐,伴有清涎(虛寒嘔吐證據); 以及胃部虛寒,不能容納食物,聞到食物就想要嘔吐(胃陽竭矣); 食後反胃,服用人參調理最佳,輔以附子亦可,脈象滑利有力(主治); 並非虛寒,胸部滿悶,按壓時疼痛(證據); 嘔吐症狀日益嚴重,可採用樸實湯與二陳湯合用,這屬於中焦的嘔吐(東垣語); 由於積食所致。
3. 辨吐蛔第二十四
熱厥吐蛔,蛔必多。凡屬吐蛔,無論熱與寒,切忌涼藥。人情清楚,脈形和,隨生隨吐,無煩燥,瀉其濕熱,勿蹉跎。厥陰傷寒屬風木,吐蟲兼吐水清,緣手足厥冷,主腦。煩躁甚,烏梅丸義君須讀。
白話文:
發燒昏迷,嘔吐蛔蟲,說明蛔蟲很多。無論是熱證還是寒證引起的嘔吐蛔蟲,都要忌用寒涼藥物。如果患者神志清醒,脈象平和,隨著進食就嘔吐,沒有煩躁不安,就要瀉去濕熱,不可拖延。厥陰傷寒屬於風木,嘔吐蟲體兼吐清水,伴隨手足厥冷,主要影響頭部。如果煩躁不安,就要服用烏梅丸。
4. 辨汗第二十五
虛汗須分陰與陽最虛"凡服發汗藥不可太過,過則反致陽虛。如服一劑無汗,再作湯與之後無汗,此營衛乏絕,法當義陰轉正而再汗之。三治無汗者死。"自汗補其衛"其人素虛或勞傷或大病後,腠理虛陽不能衛外而為固,則自汗宜用參者、五味、芩、術,甚則加桂、附。如乾薑、半夏、陳皮,開達之功皆不可用。
"盜汗歸之陰氣虛,參、甘、歸、地從其類"人臥則血歸於肝,陰虛而不能為守,則盜汗宜參、芩、耆、術、五味、歸、芍、生熟地之類。"惟有陰、明邪並來,熱氣薰蒸毛竅開,汗出溱溱常不止,但宜涼解得和諧。"汗有心家血液之汗、太陽津液之汗俱不可出,惟陽明水穀,陽明水穀之汗雖出無害。
白話文:
虛汗要區分陰虛和陽虛。凡是服用發汗藥物,不可過度,過度則容易導致陽虛。如果服用一劑藥物後沒有出汗,再用湯藥治療仍然沒有出汗,這表示身體的營衛氣已經耗竭,應該用滋陰補陽的方法來重新促進出汗。如果連續三次治療都無效,患者就會有生命危險。
自汗是因為衛氣不足,身體虛弱,或者勞傷過度,或者大病之後,腠理疏鬆,陽氣不能護衛體表,導致汗液自發流出。治療自汗應該使用人參、五味子、黃芩、白朮,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加入桂枝、附子。像乾薑、半夏、陳皮等具有開達氣機功效的藥物則不宜使用。
盜汗是由於陰氣虛弱導致的,治療盜汗應該使用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、地黃等滋陰補氣的藥物。人睡覺時血液會回歸肝臟,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很好地守住血液,就會出現盜汗。因此,治療盜汗應該使用人參、黃芩、黃耆、白朮、五味子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黃等藥物。
只有陰邪和陽邪同時入侵,熱氣蒸熏毛孔導致汗液大量流出,而且一直停不下來,才應該使用涼解藥物來治療,以達到陰陽和諧的效果。
汗液包括心臟血液和太陽經的津液,這兩種汗液都不應該流出。只有陽明經的水穀之汗流出才無害。
故陽症傷寒熱氣薰蒸毛竅開發,溱溱而自出,亦猶滾湯盛於器中,熱氣上蒸而外濕也。若汗不出,熱氣不得泄,必鬱而發黃,即宜用清涼以解其熱,而汗自水必用止汗之藥。"更有傷寒病久無汗出,大劑參、耆、柴、桂合,頓然出汗退其熱,景岳書中亦曾說。
白話文:
所以陽證傷寒,熱氣會薰蒸毛孔而使汗液冒出,就像滾燙的湯水盛在器皿中,熱氣向上蒸騰並使器皿外壁濕潤一樣。如果汗液出不來,熱氣就無法宣泄,必然會鬱積而導致發黃,因此需要用清涼的藥物來解熱,而汗液一旦流出,就應該用止汗的藥物。此外,有些傷寒患者長期無汗,可以用大量的參、耆、柴、桂藥物組合,就能使汗液突然流出,退去熱氣,這一點在景岳的醫書中也有記載。
5. 辨讝語第二十六
讝語是多言,皆因胃液干就中。讝語有實象,讝字從嚴侃侃然,旋轉風輪難自主,才呼四便張三。鄭聲氣短,神蕭索。"鄭聲者,聲如鄭衛之音,不能正也。孔子曰:惡鄭聲之亂。雅樂經曰:虛則鄭聲。蓋因汗下過多,表裡虛竭,以致陽脫陰勝,其人正氣衰而本音失,精神奪而語句重,手足並冷,神昏舌短,音響模糊,與譫語迥不相同。此症十無一治,不得已姑與獨參湯或白通湯。
" 鄭重頻煩,不厭復一樣,逢人講話多,不曾說南又道北。設使讝語鄭,大半屬無稽,是則名為妄。虛實皆有之。若夫似睡非睡間,隱隱約約如交談,此為獨語未全亂,各從脈症細詳參。
白話文:
愛說話的人,都是因為胃液太少,導致身體燥熱。愛說話的人,其實是生病了,因為「讝」字是由「嚴」和「侃侃然」組成,就像風輪不停旋轉,不受控制,才會說個不停。這就像古代鄭國的音樂,聲音短促,精神萎靡。鄭國的音樂,聲音就像鄭國和衛國的音樂,不正派。孔子說過:討厭鄭國音樂的亂七八糟。雅樂經說:虛則鄭聲。這是因為出汗過多,導致身體虛弱,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人的正氣衰弱,聲音變得不正常,精神萎靡,說話含糊不清,手腳冰冷,昏昏沉沉,舌頭僵硬,聲音模糊不清,這和神志不清的胡言亂語完全不同。這種病症十個病人中幾乎沒有一個能治好,不得已只能用獨參湯或白通湯來治療。
如果一個人說話頻繁,反覆重複同一件事,不停地和別人說話,東說西說,那可能是無稽之談,也就是說,這是胡說八道。這可能是虛症也可能是實症。如果一個人像是睡著了,但又好像在說話,隱隱約約像是在跟別人交談,這就叫做獨語,還沒完全胡說八道,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仔細診斷。
6. 辨面目赤第二十七
面目赤有三,須從脈症參。陽氣鬱於表,辛涼可散焉。裡熱薰於上,白虎及黃連。無根火外浮,盯是內真寒。八味生脈煎,冷飲假對假,兮古所傳。
白話文:
面紅有三種情況,必須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。如果是陽氣在皮膚表層積聚,可以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。如果裡部的熱邪上炎,則可用白虎湯或黃連來清熱。若面紅是因內在虛寒導致的無根之火外現,實際上可能是真正的寒症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八味生脈煎,並配合冷飲來治療,這是古人傳下來的治療方法。
7. 辨下利第二十八
下清穀者為虛寒,下清水者為實熱。惟在膿血、稀溏和汁沫,此三件中細詳別。假如作嘔不食,腹痛喜按,心恍惚而煩,或動悸與頭眩,燥而不欲飲,頭眩耳鳴而口淡,後重逼迫,既解而仍不減,脈弦數而虛大,皆虛寒之外現。苟脈症之反是,即實熱之證驗。
白話文:
古人對於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,有一個基本的原則:「下清穀者為虛寒,下清水者為實熱」。這句話簡單來說,就是如果排泄物呈現水狀或是稀糊狀,通常代表著虛寒的狀態;反之,如果排出的是清穀(一種較乾硬的便便),則可能是實熱的表現。
然而,這還不夠詳細,因為實際上還需要進一步區分是「膿血」、「稀溏」還是「汁沫」。這三個情況需要仔細辨別。
例如,當患者出現噁心嘔吐,並且不想進食,腹部疼痛但喜歡被按壓,心神不定且容易煩躁,或者有心跳加速和頭暈的情況,同時口舌乾燥,頭部有眩暈感,耳朵嗡嗡作響,並伴有舌苔發白的現象,排便後仍然感到不適,脈搏強烈但虛弱,這些都是虛寒的外在表現。
相反地,如果診察到的脈象和症狀與上述表現相反,那麼就可能是實熱的病症了。
8. 辨厥第二十九
手足冷時為四逆厥才,其冷過肘膝,仲景傷寒俱禁汗,無論陽厥與陰厥。陽厥是傳經病,自三陽迸入陰,熱極必兼勝化行。還有始熱終寒,因藥誤也能轉入陰寒路,執定傳經亦是錯。陰厥是直中,喻氏中寒論當誦,寒邪斬關直入來急救,直陰休夢夢還怕熱邪深入血,頓然厥冷身無熱,君不見吞痧樣子,忌熱湯不比中寒一例說。總之脈症要詳,參莖草拈來生殺間。
陰厥譫渴陰吐涎,陰者身輕陰者踡復,看其人唇爪甲青紫為熱,青黑寒。又有痰厥食厥和屍厥,病久陰陽二氣虛亦厥,各等各樣在淮繩,步步須求脈症合。
白話文:
手足冰冷的四逆厥,辨明陰陽不可慌
手腳冰冷,屬於四逆厥,其冰冷程度若超過肘膝,仲景在傷寒論中都禁絕出汗,不論是陽厥還是陰厥。
陽厥是經絡傳病,由三陽經蔓延入陰經,熱極必會轉化為寒,因此常伴有寒象。還有開始發熱,最終轉寒的情況,也是因藥物使用不當,轉入了陰寒的病程,所以單憑傳經說法也是錯誤的。
陰厥則屬於直接中寒,喻氏的中寒論值得反复研讀。寒邪突破防禦直接入侵,需要急救,直中陰邪會讓病人做惡夢,並且害怕熱邪深入血脈。突然出現厥冷,身體無熱,就像吞痧時的表現,忌諱熱湯,這與一般的中寒情況並不相同。
總之,脈症要細緻觀察,像參莖草一樣,把握住生殺之間的關鍵。
陰厥的表現和診斷
陰厥伴有神志不清口渴,並且吐出冷涎,這種情況下,患者身體輕,並且蜷縮著。觀察其唇、爪、甲顏色,青紫色屬於熱證,青黑色則屬於寒證。
此外,還有痰厥、食厥和屍厥,以及久病陰陽兩氣虛導致的厥證,這些情況都各有不同,需要根據脈症一一辨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