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天士

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下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)

1. 辨舌第十

胃氣現於舌上,有淡白苔。俗醫漫消食,必致光無胎。調理到思食,苔白漸生來。君不見病有「厚苔」;厚苔滿舌者,忽然退去,光而燥,乃為胃氣絕之症。從此參詳便分曉。又有大紅舌無苔者,君火色浮於外,盛極將衰,欲化灰;無病之人亦常有之,宜用附子;引火歸源才得退。舌色純紅,必腎氣素虛之人,無他症而忽現此舌者,附子引火歸源固合。

又若敖氏傷寒金鐿載純紅為將瘟舌,乃熱蓄於內而病將發,也不問何經,宜用透頂清神散,搐鼻法亦不可不知。又有舌黑如淡墨,更不須問燥與濕,總歸腎水克心火,陰盛陽衰,須早識。除非黑起芒刺,燥而制陽熱結,何消說?

白話文:

胃氣反映在舌頭上,會出現淡白色的苔。一些庸醫只顧著消食,卻會導致舌苔消失,變得光滑無苔。只有調理到病人想吃飯的時候,舌苔才會逐漸恢復白色。你沒看到有些病人舌苔很厚嗎?舌苔布滿整個舌頭,然後突然消失,變得光滑乾燥,這就是胃氣消失的徵兆。從此以後,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。

另外,有些人舌頭又紅又沒有苔,這是心火旺盛,浮於表面,即將衰竭,快要變成灰燼的表現。即使是沒有病的人,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舌頭,需要用附子引火歸源才能退燒。如果舌頭顏色純紅,一定是腎氣本來就虛弱的人,沒有其他病症卻突然出現這樣的舌頭,用附子引火歸源最合適。

還有,如果像敖氏傷寒金鐿所記載的那樣,舌頭呈現純紅色,這就是將要發瘟的徵兆,說明熱氣積聚在體內,即將發病,不論是哪條經絡,都要使用透頂清神散,搐鼻法也不可不知。另外,舌頭呈黑色,像淡墨一樣,也不需要管是乾燥還是濕潤,總歸是腎水克制心火,陰盛陽衰,必須及早識別。除非舌苔出現芒刺,乾燥而抑制陽熱結聚,才不用擔心。

2. 辨虛寒舌燥第十一

舌燥有多般,或淡黃,或淡白,或起微刺,或灰色,更望之如燥,捫之澤。"望之燥,捫之澤,溫證論言舌絳,望之似燥,手捫之原有津液,此津虧,濕熱薰蒸,將成濁痰蒙閉心胞也。" 其色或紫而或黑,必兼吐利而厥逆,神昏譫語,詞謇澀。"舌燥而語言不清,因燥而不清可治,舌黑而語言不清,所謂口雖欲言舌不得前,死證也。

" 脈形微細,定如絲,或雖洪大終無力。"虛寒定案。" 急用生脈以養津,附姜芩草和耆朮。"俗醫為五味,味厚,多則用十餘粒,少則七八粒,此不通之論,必須錢餘方效。"

白話文:

舌頭乾燥有很多種情況,可能是淡黃、淡白,也可能表面有細小的刺狀物,或者呈現灰色,看起來很乾燥,但摸起來卻有濕潤感。如果舌頭看起來很乾燥,但用手摸卻有津液,這表示津液不足,濕熱蒸騰,快要形成濁痰阻塞心臟了。舌頭的顏色可能是紫色或黑色,往往伴隨嘔吐、腹瀉、昏厥、神志不清、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。舌頭乾燥而說話不清,是因為乾燥導致發音不清,可以治療;但如果舌頭發黑且說話不清,就叫做「口雖欲言舌不得前」,是死亡的徵兆。脈象細小,像一根細絲,或者雖然洪大但缺乏力量,這就屬於虛寒。應該緊急使用生脈飲來滋養津液,同時搭配附子、黃芩、柴胡、黃芪、白朮。民間醫生常用五味子來治療,劑量很多,一次用十幾顆,少則七八顆,這種方法是錯誤的,必須用錢幣大小的劑量才有效。

3. 辨實熱舌燥第十二

實熱舌燥,先有地或黃或黑,起芒刺。』溫證論凡舌不拘何色,生芒刺者,皆是上焦熱極也。常用青布拭冷,薄荷水揩之,即去者輕旋,生者險。』即使苔輕偏破裂,必兼身熱焦,唇齒渴,喜飲冷,麵目赤,並無吐利與厥逆、讝語、便閉諸症現,洪數滑長脈可驗,白虎承氣隨變換(隨症變換也)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乾燥,表面有黃色、黑色或像芒刺一樣的粗糙感,表示體內有實熱。無論舌頭是什麼顏色,只要出現芒刺,都是上焦熱氣過盛的表現。可以用冷的青布或薄荷水擦拭,輕微的芒刺就能很快消失,嚴重的則需要小心處理。即使舌苔很薄或出現裂痕,只要伴隨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喜喝冷飲、面紅目赤,但沒有嘔吐、腹瀉、昏迷、譫語、便秘等症狀,並且脈象洪數滑長,就可以用白虎湯加減治療。

4. 辨寒頭痛第十三

寒頭痛,脈浮而緊"主腦";或弦或沉,更兼遲,惡風與寒,四肢冷"大證據";頭喜熱,物包里之。更有劉河間論頭痛屬熱者,亦惡寒喜熱,緣熱為寒閉,則其痛甚,熱氣流通,則痛止也。然上後必復作而益甚,為驗,脈亦必有異。理中參人桂、天麻、附子、細辛,重者加少佐羌、防法亦佳。

白話文:

寒頭痛,脈象浮緊,說明病在頭部;或是脈弦或沉,並且脈象遲緩,怕風怕冷,四肢冰冷,這是病情嚴重的徵兆;頭部喜歡熱,感覺有東西包住頭部。劉河間認為,頭痛屬於熱證的,也怕冷喜歡熱,這是因為熱氣導致寒氣閉塞,所以疼痛加劇,熱氣流通後疼痛就會減輕。不過,疼痛之後必會復發而且加重,這是驗證,脈象也會有所變化。可以服用理中湯加入桂枝、天麻、附子、細辛,病情嚴重者再加少佐薑、防風,效果也很好。

5. 辨熱頭痛第十四

熱頭痛,脈浮而數,或滑而長,亦有諸口苦,舌乾渴,欲飲痛連風府與風池,惡熱,其常惡風,暫此為風熱症已顯,羌防柴葛,連翹芩,甚則石膏,用之驗。

白話文:

熱頭痛,脈象浮動且數,或者滑動且長。有時候會感到口苦,舌頭乾燥,口渴,想喝水,疼痛連接著風府和風池的位置,非常怕熱,常常畏風。這表明風熱的症狀已經顯現。應使用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葛根、連翹、黃芩,嚴重時可加入石膏,這些藥物的使用可以驗證療效。

6. 辨虛頭痛第十五

虛頭痛,脈弦而大,弦則為寒,大則虛"主腦";痛極不堪,喜得按,日夜呼叫,語聲嘶"大證據";其痛或專在額上,遍頭皆痛亦有之,急宜參、芩、術加附子,此症失治,危即死。

白話文:

頭痛若為虛弱之狀,脈象既有弦感又顯大,弦代表寒邪,大則顯示體虛。此種病症影響「主腦」部位。當頭痛達到極度,讓人無法忍受,且喜歡被按摩,整日整夜地呼叫,聲音變得沙啞,這就是一個重要的病情指標。頭痛可能只集中在額頭,也可能整個頭部都疼痛,情況急迫時應使用黨參、黃芩和白術,再加入附子來治療。如果此症狀未能得到適當處理,那麼病況隨時可能危及生命。

7. 辨風寒骨痛第十六

風寒骨痛,脈弦緊"主腦";或遲而緩,亦有淮身熱、惡寒、手足冷"大證據";舌上白苔,口不渴,拘攣偏體痠難忍,甚則上嘔下利,並桂枝湯內手天麻,有濕去芍加附穩。

白話文:

患者出現風寒引起的骨頭疼痛,脈象弦緊,主症為頭痛;或是脈象遲緩,同時伴隨身體發熱、怕冷、手腳冰冷等症狀,這些都是明顯的證據。舌苔白,口不渴,身體拘攣、半身痠痛難忍,嚴重者還會出現嘔吐腹瀉。

針對此情況,可使用桂枝湯,並加入天麻以祛風散寒止痛。如果患者還有濕邪困阻,可加入芍藥、附子,以溫經散寒除濕止痛。

8. 辨虛骨痛第十七

脈弦而大數無力"主腦";或發熱兮,或不熱惡同兮,拘急口淡兮,神思恍惚,大證據;痛在骨節兮,服發散藥而痛愈劇,此神氣傷也,合用桂枝與耆術。大凡人身諸骨節,其數三百有六十,是神氣之所遊行而出入。君不見仲景新加湯,重用參姜以復陽(桂枝加參姜)。

白話文:

脈搏弦緊而有力不足,主要反映腦部問題;或是發熱,或是沒有發熱但惡寒,身體拘緊,口淡無味,精神恍惚,這些都是嚴重症狀。疼痛在骨節,服用發散藥後疼痛加劇,這是神氣受傷,應該使用桂枝和黃芪。一般來說,人體全身骨骼共有三百六十個關節,是神氣運行出入之處。您沒看到仲景的「新加湯」,以參、薑重用來恢復陽氣嗎?這就是桂枝加參、薑的道理。

9. 辨虛寒腹滿第十八

臟寒生滿"出內經" 病脈遲緩兮,或沉緊,可虛大兮,按無力,腹滿時減,又甚不欲食兮,食即嘔,或泄瀉,惡寒兮,而渴喜熱飲。薑桂香砂溫散之,不應再加參朮耆。

白話文:

【臟寒生滿出自內經】 病狀脈搏遲緩或緩慢,有時脈象沈緊,可見脈象虛大,按之無力。腹部感到脹滿,時而減輕,但又不願進食,進食後會嘔吐,或者出現腹瀉的情況。伴有畏寒感,同時喜歡喝熱飲。

治療方法應以薑、桂、香、砂等溫和且具有散寒功效的藥物為主,不應再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補益藥物。

10. 辨實熱腹滿第十九

脈沉而實"主腦";兮或滑與長兼腹滿"證據";不減兮減亦不足言"二句出金匱";大便雖解而不暢兮或得解而少寬,滿腹硬痛不可按兮,無吐暈等虛症之相參,此宜枳樸以消之,甚則加大黃參其間。

白話文:

脈象沉而有力,說明是腦部問題;呼吸急促或滑利且長,伴隨腹部脹滿,這些都是症狀;不減輕或減輕也不明顯,這兩句話出自《金匱要略》;雖然大便能排泄,但並不通暢,或者排泄後也只有一點點舒緩,肚子脹滿硬痛,按壓不了,沒有嘔吐暈眩等虛症的表現,這種情況應該用枳實、厚朴來消導,嚴重的話,就加點大黃輔助。

11. 辨虛寒不大便第二十

大便不通群呼熱,不知寒凝亦斂結,腹不滿兮不渴"穎案";白滑胎兮弦緊脈"定案";上屬虛寒,無浪攻,照常飲食"切不可飢";且從容遲之一二十日後,溫補足時,氣自通。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時,人們往往認為是熱症,但實在有時候是因寒邪凝滯而導致。肚子不脹、不口渴是病情的特徵。

根據「穎案」,白帶滑膩、脈象為弦緊,這表示病況屬虛寒。

根據「定案」,對於白帶滑膩、脈象弦緊的情況,應當避免盲目攻擊,保持正常飲食。

對於虛寒病狀,切記不可餓著,應保持心情平和,等待一到二十天左右,等到用溫和滋補的方法調整了身體,氣血自然就會流通。

12. 辨實熱不大便第二十一

脈數有力,長滑,甚煩渴,腹滿,按之硬,或潮熱,食即脹,時有濁氣從後並此為胃熱宜下之。"凡服下藥燥糞已來,又得溏泄,此已解也。如服下藥,但利清水一二次,又無燥屎,痞滿如故,此未解也,再當下之。如服下藥二三次,仍不通者,此腸胃枯澀也,當下取之,取之而不通者死。

"一有虛症須綱審。"大約實症一下即愈,一有虛症便須細審,即必當下者亦中用涼隔以微利之,解毒以和之,陶氏黃龍湯以補而下之。""陶節庵黃龍湯即大承氣湯加參、歸、草、桔、薑、棗。"

白話文:

脈搏有力,摸起來又長又滑,患者非常口渴,肚子脹滿,按壓起來硬硬的,可能還會發燒,吃東西就覺得肚子脹,有時還會感到濁氣從後方湧上來。這些都是胃熱的症狀,應該要服用瀉下藥。

如果服用瀉下藥後,大便乾燥,但之後又開始腹瀉,這表示病症已經好轉。如果服用瀉下藥後,只拉了幾次清水,也沒有排出乾燥的大便,肚子仍然脹滿,就表示病症還沒有好轉,需要繼續服用瀉下藥。如果服用瀉下藥兩三次後,還是沒有排便,就表示腸胃太乾燥,必須要服用瀉下藥把積滯排出來,如果服用後還是沒有排便,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

對於虛症,要格外謹慎。一般來說,實症服用瀉下藥後就會痊癒,但如果是虛症,就必須仔細觀察,即使是需要服用瀉下藥的患者,也要使用涼性藥物並稍微增加利尿效果,用解毒藥物來調和,可以參考陶氏的黃龍湯,以補益的方式來瀉下。陶節庵的黃龍湯就是大承氣湯加參、歸、草、桔、薑、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