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上 (4)
卷上 (4)
1. 第十七論白㾦
白㾦小粒如水晶色者,此濕熱傷肺,邪雖出而氣液枯也,必得甘藥補之。』此言病久宜然。若未至久延,氣液尚在未傷,乃為濕鬱衛分,汗出不徹之故,當理氣分之邪。辛溫疏表如蘇梗、藿梗,使氣伸,汗出邪達而愈。枯白如骨者,枯白如暴露人獸死骨色,多凶,氣液竭也。
白話文:
白痰小粒如水晶色者,此濕熱傷肺,邪雖出而氣液枯也,必得甘藥補之。』此言病久宜然。
白痰的小顆粒如同水晶般透明,這是濕熱傷及肺部,雖然邪氣已經排出,但氣血津液卻枯竭了,必須用甘甜的藥物來滋補。 這種情況適用於病程較長的患者。
若未至久延,氣液尚在未傷,乃為濕鬱衛分,汗出不徹之故,當理氣分之邪。辛溫疏表如蘇梗、藿梗,使氣伸,汗出邪達而愈。
如果病程不長,氣血津液尚未受到傷害,那麼是因為濕邪鬱結在衛氣分,導致汗出不暢,所以應該理氣化解衛氣分中的邪氣。 可以用辛溫解表的中藥,例如蘇梗、藿梗,讓氣血通暢,汗液暢通排出,邪氣也就隨之而愈。
枯白如骨者,枯白如暴露人獸死骨色,多凶,氣液竭也。
如果痰液乾燥發白,如同暴露在外的動物屍骨的颜色,這就凶多吉少,表示氣血津液已經枯竭了。
2. 第十八論齒血
溫病看舌亦須驗齒,齒為腎之餘,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,故齒浮齦不腫為腎火水虧也。齦為胃之絡,胃脈絡於上齦,大腸脈絡於下齦,皆屬陽明,故牙齦腫痛為陽明風火或濕遏火伏。熱邪不燥,胃津必耗腎液,且二經之血走於此處,病深動血。邪熱入胃,必連大腸血循經絡而行,遂動血上溢,結瓣於上,陽血色紫紫如干漆,陽明之血;陰血色黃黃如醬瓣,少陰之血。陽血若見,安胃為主,鮮地霍斛石膏知母之類;陰血若見,救腎為要,生地阿膠之類。
然豆瓣色者多陰,惟病尚不逆者猶可治,否則難治矣。此何故?陰下竭陽上厥也,水不勝火。
白話文:
溫病診斷:觀察舌頭,也要驗看牙齒
在診斷溫病時,觀察舌頭固然重要,但也要仔細查看牙齒。牙齒是腎臟的餘氣,腎主骨,而牙齒是骨的餘氣,所以如果牙齒浮動、牙齦不腫,就說明腎火和腎水不足。
牙齦是胃經的絡脈,胃經的脈絡連接到上牙齦,大腸經的脈絡連接到下牙齦,兩者都屬於陽明經。因此,如果牙齦腫痛,就可能是陽明經的風火襲擊,或者濕邪阻遏火氣。
當熱邪不燥時,胃津會消耗腎液,再加上胃經和大腸經的血氣都流經這裡,病情加重時可能會動血。熱邪入侵胃部,一定會連帶大腸經的血氣循經絡而行,導致血氣上溢,凝結在牙齦上。
凝結在牙齦上的血塊,如果顏色紫紅如漆,就屬於陽明經的血液;如果顏色黃如醬瓣,就屬於少陰經的血液。
如果看到陽血,就要以安胃為主,用鮮地黃、霍斛、石膏、知母等藥物;如果看到陰血,就要以救腎為主,用生地、阿膠等藥物。
不過,如果牙齦上出現豆沙色的血塊,就多半是陰血不足,但如果病情尚未逆轉,仍然可以治療,否則就難以治癒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陰血不足,導致陽氣上厥,水火失衡,水氣不足以制火。
3. 第十九論齒燥具枯
齒若光燥如石者胃熱甚也,證見無汗惡寒,衛偏勝也。"衛陽內郁,表氣不通,故無汗,為衛偏勝"。辛涼泄衛,透汗為要。泄衛發汗,內熱即從表散。凡惡寒而汗出者,為表陽虛,腠理不固,雖有內熱,亦非實火。"如枯骨色者,腎液枯也。"齒燥有光,胃液雖干,腎氣未竭,如枯骨色,腎液大敗"。
為難治。如上增截潤,當作燥。觀上水不上承句可知。"為不上承而心火炎急,宜清心救水。"黃連阿膠湯"。俟枯處轉潤乃妥。若咬牙齧齒者,濕熱化風,痙病也。但咬牙者,胃熱氣走其絡也。咬牙而脈症皆衰者,辦虛無谷以內榮也。"胃中空,內風乘虛而入其絡"。此何以故?虛則喜實。
耳舌本不縮而硬牙關咬定難開者,此非風痰阻絡,即欲作痙症。用酸物擦之,即開。酸走肝木,來泄土也。
白話文:
齒齒像光滑的石頭,表示胃部熱度非常高,常見於沒有出汗且畏寒的情況,這是由於衛氣偏盛所導致。衛陽內部被壓抑,表層氣血流通受阻,因此會出現無汗的現象,這就是衛氣偏盛的表現。治療方式應採取辛涼的藥物來清洩衛氣,並促進出汗,這樣可以讓內部的熱氣從表層散去。如果出現畏寒但又出汗的情況,這通常表示表層的陽氣虛弱,皮膚的門戶(腠理)不穩固,即使存在內熱,也不是真正的熱毒。
如果牙齒乾燥且光亮,可能代表胃液已經乾涸,但腎氣尚未完全耗盡。如果牙齒呈枯骨色,則表示腎液已經大量耗損。
這種情況較難處理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們需要根據症狀進行調整治療,可能是增加潤滑劑或減少燥熱的藥物。通過觀察“上水不上承”的句子,我們可以得知這種情況可能涉及心火亢奮,需要清心並補救水分。黃連阿膠湯可以是適當的治療選項。
對於咬牙齧齒的情況,可能是因為濕熱化為風邪,引發痙病。然而,咬牙的情況通常是胃部熱氣影響了神經。如果咬牙同時伴有脈象和症狀的衰退,則可能是虛弱無力的表現,需要考慮是否因胃中空虛,導致內在的風邪乘虛而入神經。
這是因為虛弱的情況往往喜歡補實。
耳、舌、牙關等部位不收縮且硬化,咬牙緊閉難以打開,這可能是風痰阻塞神經,或者將要引發痙病。使用酸性物質擦拭,可以幫助打開這些部位。酸性物質能夠進入肝木,並具有清洩土氣的作用。
4. 第二十論齒垢
若齒垢如灰糕樣者,胃氣無權,津亡而濕濁用事,多死。齒垢由腎熱蒸爍,胃中濁氣所結,甚色如灰糕,則枯敗而津氣俱亡,腎胃竭,惟有濕濁用事,故知必死。初病齒縫流清血痛者,為胃火沖激,出於牙齦屬陽明故痛;不痛者為龍火內燔。龍火謂腎火,宜壯水主。齒焦無垢者死。
齒焦腎水告涸,無垢胃液亦竭,故死。齒焦有垢者,腎熱胃劫也。有垢者火盛而氣液未竭,用調胃承氣微下胃熱。當微下之,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。腎水虧者用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牙垢像灰糕一樣,說明胃氣虛弱,津液喪失,濕濁之氣作祟,多半會死亡。牙垢是由腎熱蒸灼,胃中濁氣凝結而成,如果顏色像灰糕,就代表身體枯敗,津液都耗盡了,腎胃功能衰竭,只有濕濁之氣在作怪,所以知道一定會死。剛開始生病的時候,牙縫流清血疼痛,是胃火衝擊牙齦,因為牙齦屬於陽明經,所以疼痛;如果沒有疼痛,就是腎火內燃。腎火也叫做龍火,應該要滋補腎陰。牙齒焦黑沒有牙垢的人會死。
牙齒焦黑代表腎水枯竭,沒有牙垢代表胃液也耗盡,所以會死。牙齒焦黑有牙垢,說明腎熱侵襲胃部。有牙垢說明火氣旺盛,氣液尚未耗盡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稍微瀉下胃火。應該要稍微瀉下,或者用玉女煎清胃救腎也可以。腎水不足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。
5. 第二十一論婦人溫病
婦病與男同,但多胎前、產後及經水適斷。大凡胎前病,古人皆經四物加減用之,謂恐邪來害妊也。然邪猶在表分,當從開達外解。倘執用四物,反引邪入里,輕病變重,故必審其邪之淺深而治為至要也。如熱極者,有用井底泥及藍布浸冷覆蓋腹上等,須見邪熱逼胎,有胎躍不已之象,急清內熱,可用此治,否則致熱內走,反傷其胎。皆是護胎之意,然亦須看其邪之可解而用之。
如血膩之藥不零,又當審察。不零當作不宜斷,無試之不零,而後更之,清熱解邪,勿使傷胎,即為保護。若助氣和氣之藥,猶可酌用。若滋膩補血,本元未傷而用之,恐反遏其邪。不可固執,仍宜步步保護胎元,恐正損邪陷也。至於產後,方書謂慎用苦寒,恐傷已亡之陰也。
白話文:
婦科疾病與男性疾病的差異,以及孕期用藥的注意事項
婦女疾病與男性疾病雖有共同點,但更多差異。特別是孕期前後及月經週期,需要特別注意。
古人認為,孕期最重要的是預防外邪入侵。因此,過去多用四物湯加減治療,希望能抵禦外邪。但如果外邪僅停留在表層,就應該用開達外解的方法治療。如果執意使用四物湯,反而會將外邪引至內部,輕症變重。所以,必須根據外邪的深淺程度來治療,這是最重要的。
例如,若孕婦有明顯的熱症,可以使用井底泥、藍布浸冷覆蓋腹部等方法治療。但必須注意,只有當外邪熱氣逼近胎兒,出現胎兒不安、不斷跳動的現象時,才能使用這些方法急救清熱。否則,熱氣會內入,反而傷及胎兒。這都是為了保護胎兒而採取的措施,但一定要根據外邪的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法。
另外,對於孕期用藥,也要謹慎選擇。例如,像血膩的藥物,不適合長期使用,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。切忌不經嘗試就斷定某種藥物不適合,而直接換用其他藥物。清熱解邪的藥物,也要注意不要傷及胎兒,才能達到保護胎兒的目的。
對於輔助氣血的藥物,可以酌量使用。但如果只是為了滋補血氣,而胎兒本身並未受到損傷,就不適合使用補血藥,因為可能會阻礙外邪的排出。切忌固執己見,應一步步地保護胎元,以免正氣受損,邪氣入侵。
至於產後,古籍記載要謹慎使用苦寒藥物,以免傷及已經虛弱的陰氣。
然亦要辨其邪,以從占解者,稍從證用之,亦無妨也。上者如宣肺之類,中者如疏中和中之類,不過勿犯下焦。謂肝脾腎初治不善,邪陷入臟即死。且屬虛體,當如虛怯人病邪而治。此法最妥。況產後當血氣沸騰之際,最多空隙,邪必乘虛內陷,虛處受邪,為難治也。產後大傷下元,若稟質陽虛者,偶傷寒邪,飲食瀉痢不止,脾腎氣脫,往往二三日即死。
其陰虛者,肝風易熾熱,邪乘之,即成痙者有之,故最為難治。陽虛者,養陰為先。如經水適斷,邪將陷於血室,少陽。衛脈為血室,肝主之。少陽為肝之表,其脈起於氣街,氣街又陽明胃經之穴,故云隸屬陽明也。傷寒言之詳悉,不必多贅。但數動,當作變動,或竟作溫邪亦可。
白話文:
然而,也要辨別邪氣的性質,用來參考占卜的結果,稍微根據證狀使用,也沒有妨礙。上焦的病症,例如宣肺之類,中焦的病症,例如疏中和中之類,只要不侵犯下焦就可以了。所謂肝脾腎初治不善,邪氣侵入臟腑就會致死。而且產婦屬於虛體,就應該像虛弱的人患病一樣治療,這種方法最妥當。況且產後血氣沸騰,身體空虛,邪氣必然乘虛而入,虛弱的地方受邪氣侵襲,就難以治療。產後元氣大傷,如果體質陽虛,偶爾感染寒邪,飲食不節導致瀉痢不止,脾腎氣虛,往往兩三天就會死亡。
陰虛的人,肝風容易熾熱,邪氣乘虛而入,就會變成痙攣,因此是最難治療的。陽虛的人,應該以養陰為先。例如經水剛止,邪氣將要侵入血室,少陽。衛脈是血室,肝臟主之。少陽是肝臟的表面,其脈絡起於氣街,氣街又是陽明胃經的穴位,所以說隸屬於陽明。傷寒論中已經詳細說明了,不必多說。只是要提醒,數動,應該理解為變動,或者可以理解為溫邪。
與正傷寒不同。仲景立小柴原湯,提出所陷熱邪,從少陽提出。參棗以扶胃氣,必胃無邪及中虛之人方或用之,否則肋邪為害。因衝脈隸屬陽明也。此惟虛者為合治。若熱邪陷入與血相結者,當宗陶氏。陶節庵有傷寒全生集。小柴胡湯去參棗,加生地、桃仁、查肉、丹皮或犀角等。
此因邪血結。若本經血結自甚,必少腹滿痛。輕者刺期門穴,在左肋。重者小柴胡湯去甘草,加延胡歸尾、桃仁,尾桃仁挾寒,加肉桂,心氣滯,加香附、陳皮、枳殼等。此血結為主。然熱陷血室之症,多有讝語如狂之象,與陽明胃熱相似。此等病機,最須辨別。血結者,身體必重,非若陽明之輕便者何也?險主重濁,絡脈被阻,身之側旁所痹連,及胸背皆為阻窒,故云邪通絡,正合其病。往往延久上逆,心胞胸中痹痛,即陶氏所謂血結胸也。
白話文:
這和正傷寒有所不同。張仲景創立小柴胡湯,認為熱邪入侵,從少陽開始。人参、大棗用來扶持胃氣,只有胃氣無邪且虛弱的人才可以使用,否則會加重肋部的邪氣。因為衝脈屬於陽明經。所以只有虛弱的人才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如果熱邪深入血脈凝結,就要參考陶氏的治療方法。陶節庵有《傷寒全生集》。小柴胡湯中去掉人参和大棗,加入生地、桃仁、赤肉、丹皮或犀角等藥物。
這是因為邪氣與血凝結。如果本經血脈凝結嚴重,就會出現少腹脹痛。輕者可以針刺期門穴,位於左肋。重者小柴胡湯去掉甘草,加入延胡索、歸尾、桃仁,如果桃仁屬寒性,就加肉桂;如果心氣鬱滯,就加香附、陳皮、枳殼等。這是以血凝結為主。
然而熱邪陷入血室,往往會有神志不清、語無倫次的症狀,與陽明胃熱相似。這些病症的機理,一定要仔細辨別。血凝結的人,身體一定沉重,不像陽明病那樣輕便。血凝結容易導致身體沉重、血脈阻塞,身體側面、胸背部都會感到痹痛和阻塞,所以說邪氣通絡,正好符合這種病症。
往往久病會向上逆行,心包和胸部都會感到痹痛,這就是陶氏所说的血結胸。
王海藏出一桂枝紅花湯,加海蛤、桃仁,原欲表裡上下一時盡解之。此方大有巧妙也。血室者,營血停止之所,經脈留會之處,即衝脈是也。衝脈者,奇經八脈之一脈也。起於腎下,出於氣街,並陽明經夾臍,上行至胸中而散,為十二經之海。王水曰沖為血海,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。
男子則運行生精,女子則上為乳汁,下為月事
白話文:
王海藏提出了一種叫做「桂枝紅花湯」的藥方,並且在其中加入海蛤和桃仁,原意是為了使身體內外上下各處的症狀在一時間內得到徹底的解除。這個藥方確實充滿了巧妙之處。
所謂「血室」,是指營養血液停滯的部位,以及經脈聚集的地方,即是衝脈。衝脈是奇經八脈中的其中一條脈絡。它起自腎下,從氣街出發,沿著陽明經路線繞過肚臍,向上到達胸中而散發,是十二條經脈的聚集地。王海藏認為衝脈就是血海,意思是各種經脈的血液都在此處會合。
對於男性來說,衝脈運行於生殖系統,促進精子的生成;對於女性而言,衝脈上行至胸部,成為乳汁的來源,下行則是月經的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