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病別鑑》~ 卷上 (4)
卷上 (4)
1. 第十七論白㾦
白㾦小粒如水晶色者,此濕熱傷肺,邪雖出而氣液枯也,必得甘藥補之。』此言病久宜然。若未至久延,氣液尚在未傷,乃為濕鬱衛分,汗出不徹之故,當理氣分之邪。辛溫疏表如蘇梗、藿梗,使氣伸,汗出邪達而愈。枯白如骨者,枯白如暴露人獸死骨色,多凶,氣液竭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第十七篇討論關於白色疹子的論述】
如果出現的小疹子像水晶一樣小小的,這是因為濕熱影響到了肺部,雖然體內的邪氣有排出,但身體的氣血和津液已經顯得乾涸,這種情況下必須用甘味的藥物來補充體力。這句話是在說,如果疾病持續時間很長,應採取這樣的治療方式。
然而,如果疾病尚未持續很久,體內的氣血和津液尚未受到損傷,那麼這就是因為濕氣鬱結在體表防禦系統,導致汗液無法正常排出所造成的,這時應該要針對體內的邪氣進行調理。可以使用一些辛溫的藥材,像是蘇梗、藿梗,來幫助體內氣機暢通,促進汗液排出,讓邪氣隨著汗液排出體外,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。
至於那些看起來像枯骨一樣的極度乾燥且白色的疹子,就像是曝曬過的人或動物的枯骨那樣,通常預示病情較嚴重,體內的氣血和津液幾乎已經消耗殆盡,是個不好的徵兆。
2. 第十八論齒血
溫病看舌亦須驗齒,齒為腎之餘,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,故齒浮齦不腫為腎火水虧也。齦為胃之絡,胃脈絡於上齦,大腸脈絡於下齦,皆屬陽明,故牙齦腫痛為陽明風火或濕遏火伏。熱邪不燥,胃津必耗腎液,且二經之血走於此處,病深動血。邪熱入胃,必連大腸血循經絡而行,遂動血上溢,結瓣於上,陽血色紫紫如干漆,陽明之血;陰血色黃黃如醬瓣,少陰之血。陽血若見,安胃為主,鮮地霍斛石膏知母之類;陰血若見,救腎為要,生地阿膠之類。
然豆瓣色者多陰,惟病尚不逆者猶可治,否則難治矣。此何故?陰下竭陽上厥也,水不勝火。
白話文:
【第十八篇討論牙齦出血】
在診斷溫熱性疾病時,除了觀察舌象外,也要檢查牙齒。因為牙齒是腎臟功能的延伸,腎臟主管骨骼,而牙齒又可視為骨骼的延伸部分。因此,如果牙齒鬆動,牙齦沒有腫脹,這可能是腎火不足,腎水虧損的表現。
牙齦則與胃部有著密切的聯繫,胃部的脈絡連接至上牙齦,大腸的脈絡連接至下牙齦,這些都屬於陽明經範疇。所以,當牙齦出現腫痛,可能是由於陽明風火或濕氣阻礙了火氣的正常運作。
如果熱邪未被清除,胃部的津液必將消耗腎臟的液體,並且這兩條經絡的血液會在此處匯聚,導致疾病深入,觸發出血現象。當邪熱進入胃部,會影響大腸,使血液沿著經絡流動,進而引起出血,向上湧出,形成結塊。陽性的血液呈深紫色,就像乾枯的樹脂,這是陽明經的血液;陰性的血液則呈現黃褐色,像醬油的顏色,這是少陰經的血液。
如果發現的是陽性血液,應以安定胃部為主,可以使用如鮮地黃、石斛、石膏、知母等藥物;若是陰性血液,則應該以滋養腎臟為首要目標,可以使用生地黃、阿膠等藥物。
然而,若血液呈現豆沙般的顏色,通常代表身體的陰氣已經衰竭,如果病情尚未到達逆轉的程度,尚可治療;但若已達到逆轉,就比較難以治療。這是因為身體的陰氣已經衰竭,陽氣上衝,水無法剋制火,形成水火失調的情況。
3. 第十九論齒燥具枯
齒若光燥如石者胃熱甚也,證見無汗惡寒,衛偏勝也。衛陽內郁,表氣不通,故無汗,為衛偏勝
。辛涼泄衛,透汗為要。泄衛發汗,內熱即從表散。凡惡寒而汗出者,為表陽虛,腠理不固,雖有內熱,亦非實火。如枯骨色者,腎液枯也。
齒燥有光,胃液雖干,腎氣未竭,如枯骨色,腎液大敗`。
為難治。如上增截潤,當作燥。觀上水不上承句可知。為不上承而心火炎急,宜清心救水。
黃連阿膠湯。俟枯處轉潤乃妥。若咬牙齧齒者,濕熱化風,痙病也。但咬牙者,胃熱氣走其絡也。咬牙而脈症皆衰者,辦虛無谷以內榮也。
胃中空,內風乘虛而入其絡`。此何以故?虛則喜實。
耳舌本不縮而硬牙關咬定難開者,此非風痰阻絡,即欲作痙症。用酸物擦之,即開。酸走肝木,來泄土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牙齒乾燥且毫無生氣的探討】
如果牙齒看起來光澤乾燥,像石頭一樣,這代表胃部的熱氣過盛。症狀會呈現為沒有汗水,感覺寒冷,這表示身體的防禦系統過於強烈。防禦系統在內部鬱積,導致表面氣流無法通暢,所以不會出汗,這就是防禦系統過度活躍的表現。使用辛涼的食物或藥材來疏解防禦系統,並透過排汗來調節是關鍵。一旦防禦系統得以釋放汗水,內部的熱氣就會從表面散去。凡是有感覺寒冷卻同時出汗的人,通常都是表層的陽氣不足,毛孔閉塞不穩定,即使有內部的熱氣,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火氣。
如果牙齒的顏色像是枯骨,這表示腎臟的津液已耗盡。牙齒光澤乾燥,雖然胃部的津液已經乾涸,但只要腎氣還存在,就有希望。然而,若是牙齒的顏色像枯骨,那腎臟的津液已經嚴重耗損,這是非常棘手的情況。在此情況下,我們需要增加滋潤,但不能過度,可由上方的"上水不上承"的句子理解。這代表心臟的火氣過旺,應當清心補水,可以考慮使用黃連阿膠湯。等到乾枯的地方轉為濕潤,纔是好的轉變。如果出現咬牙切齒的情況,可能是濕熱轉化為風邪,這是一種痙病。咬牙的情況,通常是由於胃熱導致經絡受影響。如果咬牙且脈象和症狀都顯示衰弱,這可能代表胃部虛弱,需要食物來滋養。胃部空虛時,風邪會趁虛而入,影響到經絡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虛弱的狀態會使人更渴望得到充實。
如果耳朵和舌頭原本正常,但突然變得僵硬,牙關緊閉難以打開,這可能是風邪或痰濕阻礙了經絡,或是即將發生痙病的徵兆。使用酸性的物質擦拭,通常可以解決問題。酸性物質能作用於肝臟,以抑制胃部的影響。
4. 第二十論齒垢
若齒垢如灰糕樣者,胃氣無權,津亡而濕濁用事,多死。齒垢由腎熱蒸爍,胃中濁氣所結,甚色如灰糕,則枯敗而津氣俱亡,腎胃竭,惟有濕濁用事,故知必死。初病齒縫流清血痛者,為胃火沖激,出於牙齦屬陽明故痛;不痛者為龍火內燔。龍火謂腎火,宜壯水主。齒焦無垢者死。
齒焦腎水告涸,無垢胃液亦竭,故死。齒焦有垢者,腎熱胃劫也。有垢者火盛而氣液未竭,用調胃承氣微下胃熱。當微下之,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。腎水虧者用之。
白話文:
【第二十篇討論牙垢】
如果牙垢像灰色的糕點一樣,這表明胃氣虛弱,體內津液流失,溼濁之氣盛行,這樣的人多數會死亡。牙垢的形成,是由於腎熱蒸發,與胃中濁氣結合凝結而成。如果顏色深如灰色的糕點,說明身體已極度枯敗,津液和元氣皆已喪失,腎臟和胃功能衰竭,只剩下溼濁之氣在體內作祟,因此可判斷此人將不久於人世。
剛生病時,如果牙齒縫隙流出清澈的血液並感到疼痛,這是因爲胃火上衝,從牙齦溢出,屬陽明經故而疼痛;如果不疼,那是因爲內火在燃燒。這裏的內火指的是腎火,應增強體內的水分爲主。牙齒乾燥無垢的人,將會死亡。
牙齒乾燥說明腎水即將耗盡,無垢則表示胃液也已乾涸,所以會死亡。牙齒乾燥但有牙垢的人,是腎熱和胃部被消耗的結果。有牙垢說明火氣旺盛,但體液尚未完全耗盡,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輕微降低胃熱。應當進行輕微的排泄,或者使用玉女煎來清胃救腎也是可以的,適用於腎水不足的情況。
5. 第二十一論婦人溫病
婦病與男同,但多胎前、產後及經水適斷。大凡胎前病,古人皆經四物加減用之,謂恐邪來害妊也。然邪猶在表分,當從開達外解。倘執用四物,反引邪入里,輕病變重,故必審其邪之淺深而治為至要也。如熱極者,有用井底泥及藍布浸冷覆蓋腹上等,須見邪熱逼胎,有胎躍不已之象,急清內熱,可用此治,否則致熱內走,反傷其胎。皆是護胎之意,然亦須看其邪之可解而用之。
如血膩之藥不零,又當審察。不零當作不宜斷,無試之不零,而後更之,清熱解邪,勿使傷胎,即為保護。若助氣和氣之藥,猶可酌用。若滋膩補血,本元未傷而用之,恐反遏其邪。不可固執,仍宜步步保護胎元,恐正損邪陷也。至於產後,方書謂慎用苦寒,恐傷已亡之陰也。
然亦要辨其邪,以從占解者,稍從證用之,亦無妨也。上者如宣肺之類,中者如疏中和中之類,不過勿犯下焦。謂肝脾腎初治不善,邪陷入臟即死。且屬虛體,當如虛怯人病邪而治。此法最妥。況產後當血氣沸騰之際,最多空隙,邪必乘虛內陷,虛處受邪,為難治也。產後大傷下元,若稟質陽虛者,偶傷寒邪,飲食瀉痢不止,脾腎氣脫,往往二三日即死。
其陰虛者,肝風易熾熱,邪乘之,即成痙者有之,故最為難治。陽虛者,養陰為先。如經水適斷,邪將陷於血室,少陽。衛脈為血室,肝主之。少陽為肝之表,其脈起於氣街,氣街又陽明胃經之穴,故云隸屬陽明也。傷寒言之詳悉,不必多贅。但數動,當作變動,或竟作溫邪亦可。
與正傷寒不同。仲景立小柴原湯,提出所陷熱邪,從少陽提出。參棗以扶胃氣,必胃無邪及中虛之人方或用之,否則肋邪為害。因衝脈隸屬陽明也。此惟虛者為合治。若熱邪陷入與血相結者,當宗陶氏。陶節庵有傷寒全生集。小柴胡湯去參棗,加生地、桃仁、查肉、丹皮或犀角等。
此因邪血結。若本經血結自甚,必少腹滿痛。輕者刺期門穴,在左肋。重者小柴胡湯去甘草,加延胡歸尾、桃仁,尾桃仁挾寒,加肉桂,心氣滯,加香附、陳皮、枳殼等。此血結為主。然熱陷血室之症,多有讝語如狂之象,與陽明胃熱相似。此等病機,最須辨別。血結者,身體必重,非若陽明之輕便者何也?險主重濁,絡脈被阻,身之側旁所痹連,及胸背皆為阻窒,故云邪通絡,正合其病。往往延久上逆,心胞胸中痹痛,即陶氏所謂血結胸也。
王海藏出一桂枝紅花湯,加海蛤、桃仁,原欲表裡上下一時盡解之。此方大有巧妙也。血室者,營血停止之所,經脈留會之處,即衝脈是也。衝脈者,奇經八脈之一脈也。起於腎下,出於氣街,並陽明經夾臍,上行至胸中而散,為十二經之海。王水曰沖為血海,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。
男子則運行生精,女子則上為乳汁,下為月事
白話文:
[第二十一討論婦女溫病]
婦女的疾病與男性相同,只是多了懷孕、產後及月經期間的情況。通常懷孕期間的疾病,古人多半使用四物湯做加減調配,認為這樣可以避免邪氣傷害胎兒。然而,如果邪氣還在表面,應該選擇從外部疏散邪氣的方式治療。如果堅持使用四物湯,反而可能讓邪氣進入體內,使原本輕微的病情轉為嚴重,因此必須審視邪氣的深淺程度,再進行適當的治療。
例如,當熱度達到極點時,有時候會用井底的泥土或者浸泡過冷水的藍布覆蓋在腹部,這需要看到邪熱逼迫胎兒,有胎兒不停跳動的現象,才需要急著清除體內的熱氣,可以採用這種方式治療,否則可能會導致熱氣在體內流竄,反而傷害胎兒。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胎兒,但也需要判斷邪氣是否可以被清除再使用。
對於血液黏稠的藥物,也需要仔細考慮。如果血液黏稠,應避免使用,除非確定不會造成血液黏稠,才能更換藥物。在清除熱氣、解除邪氣的同時,也要避免傷害胎兒,就是對胎兒最好的保護。如果是補氣和氣的藥物,可以酌量使用。但是滋膩補血的藥物,如果本來的元氣沒有受損就使用,可能會壓抑邪氣。不能太固執,仍然要步步保護胎兒的元氣,避免正氣受損,邪氣趁虛而入。至於產後,醫書上說要謹慎使用苦寒的藥物,因為會傷害已經流失的陰氣。
然而,還是要判斷邪氣的情況,根據病徵來使用藥物,這樣也無妨。比如像宣肺的藥物,或者是疏中和中的藥物,只要不影響到下焦就可以了。這是因為肝、脾、腎如果治療不得當,邪氣侵入臟腑就會致命。而且產後的人體質虛弱,應當像治療虛弱的人一樣。這個方法最穩妥。況且產後正是血氣沸騰的時候,身體有很多空隙,邪氣必定會趁虛而入,虛弱的地方受到邪氣的侵襲,會很難治療。產後對下焦有很大的傷害,如果是體質陽虛的人,偶爾受到寒邪,飲食不正常,拉肚子不止,脾腎氣脫,往往兩三天就會死亡。
對於陰虛的人,肝風容易熾熱,邪氣侵入,就會產生痙攣,因此最難治療。對於陽虛的人,養陰是首要之務。像是月經期間,邪氣可能侵入血室,即少陽。衛脈是血室,由肝主導。少陽是肝的表面,它的脈絡起於氣街,氣街又是陽明胃經的穴位,所以說它隸屬於陽明。傷寒論中有詳細的說明,這裡就不多贅述。但是數動,也可以理解為變動,或者直接理解為溫病也可以。
與真正的傷寒不同。張仲景創立了小柴胡湯,把陷入血室的熱邪從少陽提出。參棗可以扶助胃氣,只有當胃部沒有邪氣以及體質虛弱的人才能使用,否則可能會肋助邪氣為害。因為衝脈隸屬於陽明。這個方法只適合體質虛弱的人。如果熱邪陷入血室,與血液結合,應該遵循陶氏的治療方法。陶節庵有《傷寒全生集》。小柴胡湯去掉參棗,加入生地、桃仁、山楂肉、丹皮或者犀角等。
這是因為邪氣與血液結合。如果本經的血液結塊,必然會感到小腹滿痛。輕微的可以針灸期門穴,位於左側肋骨。嚴重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甘草,加上延胡索、歸尾、桃仁,如果桃仁有寒性,可以加入肉桂,如果心氣滯塞,可以加入香附、陳皮、枳殼等。這是主要處理血液結塊的情況。然而,熱邪侵入血室的病症,多有胡言亂語,像是發狂的現象,與陽明胃熱相似。這種病機,最需要辨別。血液結塊的人,身體一定會沉重,不像陽明病那樣輕鬆。這是因為危險的主導是沉重,絡脈被阻塞,身體的一側被麻痹,連帶胸背都被阻塞,所以說邪氣進入絡脈,正好符合病情。常常會持續很久,向上逆流,心包和胸中疼痛,就是陶氏所說的血結胸。
王海藏有一個桂枝紅花湯,加入海蛤、桃仁,原本是想一次性解決表裡上下所有的問題。這個方子非常巧妙。血室是營血停留的地方,經脈交匯的所在,也就是衝脈。衝脈是奇經八脈之一。起始於腎下,穿出氣街,伴隨陽明經夾著肚臍,向上行至胸中散開,是十二經的海洋。王水說衝脈是血海,意思是所有經脈的血液都聚集在此。
對於男性來說,衝脈運行生精;對於女性來說,衝脈上為乳汁,下為月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