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星衍

《神農本草經》~ 卷二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1)

1. 海藻

味苦,寒。主癭瘤氣,頸下核,破散結氣、癰腫、癥瘕、堅氣,腹中上下鳴,下十二水腫,一名落首。生池澤。

《名醫》曰:一名藫。生東海。七月七日採,曝乾。

案:《說文》云:藫,水草也,或作藻。《廣雅》云:海蘿,海藻也。《爾雅》云:薅,海藻也。郭璞云:藥草也。一名海蘿,如亂髮,生海中。《本草》云:又藫,石衣。郭璞云:水苔也,一名石發,江東食之,或曰藫。葉似䪥而大,生水底也,亦可食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,性寒。主要治療癭瘤氣(甲狀腺腫大)、頸部淋巴結腫大,能破除散結氣、癰腫、癥瘕(腹部腫塊)、堅硬的腫塊,以及腹部上下腸鳴,也能消退十二種水腫,又名落首。生長在池塘沼澤中。

《名醫別錄》說:又名藫。生長在東海。在農曆七月七日採集,曬乾。

考證:《說文解字》說:藫,是水草,有的寫作藻。《廣雅》說:海蘿,就是海藻。《爾雅》說:薅,也是海藻。郭璞說:是藥草,又名海蘿,像散亂的頭髮,生長在海裡。《本草經集注》說:又名藫,也叫石衣。郭璞說:是水苔,又名石髮,江東地區的人食用它,或稱之為藫。葉子像䪥(一種水草)但更大,生長在水底,也可以食用。

2. 澤蘭

味苦,微溫。主乳婦內衄(《御覽》作衄血),中風余疾,大腹水腫,身面四肢浮腫,骨節中水,金創、癰腫、創膿。一名虎蘭,一名龍棗。生大澤傍。

《吳普》曰:澤蘭,一名水香,神農、黃帝、岐伯、桐君:酸,無毒;李氏:溫。生下地水傍。葉如蘭,二月生,香,赤節,四葉相值枝節間。

《名醫》曰:一名虎蒲。生汝南。三月三日採,陰乾。

案:《廣雅》云:虎蘭,澤蘭也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,性微溫。主要治療婦女產後內出血(有文獻記載是鼻出血),中風後遺症,腹部腫大積水,全身和臉部四肢浮腫,關節積水,外傷、癰瘡腫痛、瘡口化膿等症狀。又名虎蘭,又名龍棗。生長在大的沼澤旁邊。

《吳普》說:澤蘭,又名水香。神農、黃帝、岐伯、桐君認為:味酸,無毒;李氏認為:性溫。生長在低窪潮濕的水邊。葉子像蘭花,二月生長,有香味,莖節是紅色的,四片葉子在枝節間相對生長。

《名醫別錄》說:又名虎蒲。生長在汝南。三月三日採摘,陰乾。

考證:《廣雅》記載:虎蘭,就是澤蘭。

3. 防己

味辛,平。主風寒溫瘧,熱氣諸癰,除邪,利大小便。一名解離(《御覽》作石解引云:通腠理,利九竅。《大觀本》六字黑)。生川穀。

《吳普》曰:木防己,一名解離,一名解燕。神農:辛;黃帝、岐伯、桐君:苦,無毒;李氏:大寒。如艿,莖蔓延,如艽,白根外黃似結梗,內黑又如車輻解。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根(《御覽》)。

《名醫》曰:生漢中。二月、八月採根,陰乾。

案:《範子計然》云:防己,出漢中旬陽。

白話文:

防己,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。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溫瘧,以及熱氣引起的各種癰腫,可以去除邪氣,疏通大小便。又名解離(《御覽》引述石解說:能通暢皮膚紋理,使九竅通利。《大觀本草》這六個字標為黑色)。生長在山谷中。

《吳普本草》說:木防己,又名解離,又名解燕。神農認為它味辛;黃帝、岐伯、桐君認為它味苦,沒有毒性;李氏則認為它性大寒。外形像芋頭,莖蔓生,像秦艽,白色根外表黃色,像桔梗一樣有結節,內部黑色,又像車輪的輻條。在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收根部(出自《御覽》)。

《名醫別錄》說:生長在漢中一帶。在二月、八月採收根部,陰乾。

考證:《範子計然》說:防己,出產於漢中旬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