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乾口渴經絡拍打、穴道按摩刮痧養生法!

- 最後更新:2024-05-10
關於口乾口渴的中醫證候分析:點選開啟

從主要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口乾口渴


隨著天氣逐漸升溫,夏季的高溫使人更容易出汗,因此口渴也顯得非常自然,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。

然而,即使在飲用足夠的水後仍感到口渴的情況,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。這可能表明口渴不僅僅是因為缺水,還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警示。

如果從經絡的角度,也可以看到為什麼天氣炎熱之下很容易口渴。

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,氣溫升高之後,絕大多數人體內的「少陽經」(三焦經、膽經)與「陽明經」(大腸經、胃經)的能量都會提升

進入夏季之後口渴,少陽經、陽明經的能力提升
進入夏季之後口渴,少陽經、陽明經的能力提升

由於這種經絡現象,可以印證漢朝時代的《傷寒論》關於口渴的描述,觀察出經絡與身體症狀之關聯。

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當一個人出現「少陽病」或「陽明病」的時候,就很容易口渴

因為當傷寒進入這個陽病階段的時候,體內會出現火熱症狀,其中就包含「口渴」的狀態。

少陽病與肝膽的功能有關,會出現口苦、口乾或咽喉乾燥等症狀,這些都可能導致口渴感增強。

陽明病與大腸和胃的功能有關,特徵為「大熱大渴」,身體內有大量熱邪,導致體溫明顯升高和極度口渴。

所以如果一個人在天氣熱的狀態下出現不正常的口渴,怎麼喝水都沒有用,就必須要去平衡這4條經絡。

同時,心火旺盛的時候也會口渴,在傳統中醫中,心被視為與火屬性相關的器官,主要負責人的精神和意識活動。

心臟的陰液不足時,就會出現虛火上升的情況,這種狀況會消耗體內的津液(體液),從而導致口乾和口渴的症狀

有一些會員就曾經長期觀察自己的心經,當經絡圖上「心經」出現實證的時候,確實就很容易出現口渴的現象。

某會員長期心經實證,口渴卻不喝水,體內就會出現慢性發炎現象,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他的臉上在冒痘子。

心經長期實證,火氣大且口渴的經絡現象
心經長期實證,火氣大且口渴的經絡現象

所以,當一個人異常口渴的時候,如果心經長期異常的話,也要平衡心經。

基於上述,在炎熱的夏天出現口渴的話,至少要平衡5條經絡(三焦經、膽經、大腸經、胃經與心經),相關介紹如下:

手少陽三焦經

手少陽三焦經

《黃帝內經.靈樞》提到:「三焦手少陽之脈...入缺盆,布膻中,散落心包,下膈,循屬三焦」。

這個三焦的概念很抽象,主持氣液運行,三焦是氣液在全身運行的通道,猶如水道,所以稱為「決瀆之官」。

從現代人的數據中發現,天氣炎熱的時候,三焦經的能量就會快速提升,這也代表火氣,也會出現口渴。

此刻,可以拍打整條三焦經,或是運用刮痧、拔罐,主要是上手臂的三焦經路線進行處理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手陽明大腸經

手陽明大腸經

《黃帝內經.靈樞》提到手陽明大腸經:「下入缺盆,絡肺,下膈,屬大腸」

火氣大的人通常都會便秘,這就是與陽明火氣有關聯,因而造成大便乾燥。

火氣大的人可以拍打大腸經,可以用空拳或拍打棒,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,從手指部位敲打到手臂根部。

拍打時可以連帶拍打三焦經,因為路線是一致的,尤其是上臂部分,通常多數人都是蠻疼痛的,因為多數人的大腸經都是異常的。

可以特別針對「合谷穴」、「曲池穴」進行按摩或拍打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足陽明胃經

足陽明胃經
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胃經:「其直者,從缺盆下乳內廉,下挾臍... 其支者,起於胃口,下循腹裏」胃經與腹部密切相關,嚴重實證時通常身體的火氣都很大。

當一個人得到陽明病時,中醫師會運用「白虎湯」來改善,其中的石膏就是可以降胃火。

因此容易夏季口渴的人,一定要疏通胃經的能量,除了大穴「足三里」之外,也可以按摩內庭穴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足少陽膽經

足少陽膽經

「膽經」與「三焦經」都屬於少陽經,影響的是身體側邊,火氣時會出現口苦、口乾、肋痛的症狀。

因此夏季口乾的人,除了拍打三焦經之外,也要疏通膽經。
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打膽經大腿部位,也可以針對足臨泣、邱虛穴加以按摩。

 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手少陰心經

手少陰心經
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心經與舌頭密切相關。「手少陰之脈,上挾咽」

手少陰心經的絡脈與別絡,上行經咽喉分布於舌頭。心經火熱的時候,通常都會感到口渴。

疏通心經改善口乾、口渴及舌頭相關疾病,可以按摩手部少府穴,效果很不錯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
從其他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口乾口渴


口乾、口渴在中醫經絡學中,也可能屬於津液虧虛的範疇。津液是一種滋潤身體的物質,它是由體內的陰血轉化而來的。

當陰血充足時,津液也會相應充沛,這時候人的口舌會感到濕潤。相反,如果陰血不足,津液也會減少,導致口乾和口渴的情況出現。

人體的津液與中醫的脾臟、腎臟密切相關。腎臟在中醫中被認為是與水相關的器官,主要功能是儲存陰精並生產津液。當腎陰不足時,腎臟無法製造足夠的津液,因此會導致口乾。

至於脾臟,在中醫中被視為負責生化過程的器官,是氣血生成的來源。如果脾氣虛弱,其運化功能衰弱,就無法使水液滋潤口舌,從而引起口渴。

所以脾虛的人很容易出現口渴,平時就要經常健脾,按摩脾經不可避免。平時要多按摩腎經上的穴道,同時配合心經與心包經的穴道,以預防心腎不交、陰虛火旺的口渴現象。

因此平衡腎經、脾經也可以改善口乾、口渴現象。

足太陰脾經

足太陰脾經

《黃帝內經.靈樞》提到脾經:「入腹,屬脾,絡胃,上膈,挾咽,連舌本,散舌下;其支者,復從胃,別上膈、注心中」

脾經通往舌頭,一個人如果脾虛的話就容易口渴,如果一個人脾氣與腎氣都提升了,自然可以生出津液。

一定要多按摩脾經,常運用的穴道是陰陵泉、太白穴、血海穴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
足少陰腎經

足少陰腎經

《黃帝內經.靈樞》提到:「腎足少陰之脈...以上踹內,出膕內廉,上股內後廉,貫脊,屬腎,絡膀胱」。

所以腎經異常的人,會出現水氣相關的症狀,例如口渴、排尿困難...等等。

可以針對大鐘穴、復溜穴、照海穴、陰谷穴進行經絡拍打或按摩。

建議穴道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