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:2022-08-06
既然通往頭部的經絡都是陽經,補護頭部陽氣就是最重要的秘訣!所以中醫師楊世敏在其暢銷書《 去濕寒百病消,調養即治療 》 一書提出,保暖頭部是預防疾病的第一環。
他在書中提到一位病患的實際案例:每次這位病患每次只要頭部感到冷冷的,十幾分鐘之後就會開始頭暈、頭脹痛,血壓瞬間標高。
每次這些現象發生之後,這位病患只要立即戴上絨毛帽子,讓頭部開始暖活起來,不到二十分鐘之後血壓就恢復正常了,可見頭部經絡氣血不舒暢就是造成頭暈最直接的原因。
每個人進入冷氣房,或是冬天的時候,一定要保護整個「後腦杓」及「大椎穴」不要讓冷風直接吹著。
傷寒論中提到「太陽病…先刺風池、風府」,這個風池穴與風府穴,就是位於後腦杓,可見這是預防寒氣入侵體內的第一步!改善肩井穴氣血阻塞狀態也可以改善暈眩。
由於膀胱經遍及整個背部,許多人的頭暈源自於膀胱經氣血上不去,因此如果可以經常敲打背部,按摩抓一抓脖子,就可以推他一把,讓氣血順利往上走,可以改善一大部分的頭暈現象。
不少雲端中醫會員都發現,市面上銷售各式各樣的拍打棒、經絡槌,若能經常拍打之後會愛上它,因為拍打完後背後會暖呼呼的,氣血暢通時相當舒服。而只要幾天沒有敲打背部,背後就明顯感到開始阻塞了,敲打背部幾乎是一輩子都不能停止的養生法!
上文也提到,膽經左右差異過大現象會造成暈眩,少陽經不平衡是造成暈眩的原因。
如果是這種原因造成的暈眩,經常敲打「膽經」與按摩「三焦經」,對於改善暈眩有一定效果。
現代社會有一種族群,在工作的時候需要須高度集中力,例如:軟硬體工程師、股票期貨分析師(股票族)、會計師、文字編輯…等等。像這種經常耗費心思與眼力的工作,很容易出現「心脾血虛」的眩暈。
雲端中醫某位會員是文字工作者,一天經常需要打字數萬字,她就發現每次在密集工作的時候,最容易出現頭暈且脾胃障礙、消化不良,只要放鬆、放空腦部,閉目養神時按摩眼睛四周穴道之後就會緩解,這就是典型因為「思傷脾」所造成的頭暈。
而其他經絡如:「肝經」、「督脈」、「大腸經」、「三焦經」、「胃經」氣血異常時,因為氣血無法上達頭部,也會造成暈眩,可以開啟3D銅人找到相關穴道。
由於您沒有進行經絡檢測,系統中並沒有屬於您經絡體質數據,在此列出所有與暈眩相關的穴道131個,請自行過濾與判斷適合自己的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