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次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次髎穴

穴名 次髎穴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

所屬經絡: 足太陽膀胱經。

定位: 位於骶部,當髂後上棘內下方,適對第二骶後孔處。

主治病症: 腰骶疼痛、月經不調、白帶異常、陰挺、痛經、疝氣、下肢痿痹、坐骨神經痛、盆腔炎,並可用於催產、引產等。

操作方法: 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3-7壯;或艾條灸5-15分鐘。

附註: 《針灸甲乙經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、《針灸大成》、《醫宗金鑒》均有相同的解釋。

穴位介紹

次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一個穴位,位於骶部,具髂後上棘內下方,對準第二骶後孔處。此穴位位置在骶骨的後方,鄰近髂後上棘。穴內經過第二骶神經後支及骶外側動靜脈後支。次髎穴可以調節膀胱功能,疏通經絡,促進氣血流通,減輕疼痛及消炎。

穴位配伍

  • 次髎穴配合承山穴和委中穴,對緩解腰骶疼痛有良好效果。
  • 次髎穴與三陰交穴和血海穴配伍,可以調節月經,減輕痛經症狀。
  • 次髎穴與中極穴和關元穴配伍,可用於催產、引產等情況。

穴位操作

次髎穴可進行直刺,深度約1-1.5寸。艾炷灸需燃燒3-7壯或艾條灸持續5-15分鐘。

注意事項

次髎穴是一個刺激性較強的穴位,懷孕婦女應謹慎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