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關

ST07

英文名稱Xiaguan

位置在面部耳前方,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

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

可灸

最後更新日:2023-05-21

穴名介紹


下,指面顴骨弓下方。關,指機關、活動之意。本穴位於下頜關節前牙關處,與上關相對,故名。

解剖位置


  • 位在顴骨下方的邊緣,這裏皮下有腮腺,也是咬肌開始的地方;
  • 在這個區域有面橫動脈和靜脈,再往裡面則是上頜動脈和靜脈;
  • 恰好在面神經的顴眶支以及耳顳神經的分支經過之處,而最深層則有下頜神經通過。

針刺方法


直刺0.3~0.5寸

穴道介紹


下關穴功效「消腫止痛,聰耳通絡」,主治牙關緊閉、下頜疼痛、面痛、齒痛、耳鳴、耳聾、眩暈、下頜關節炎、中耳炎、面神經麻痹、三叉神經痛。

下關是治療面部疾病之常用穴,因為這個穴道位於面部,所謂「腧穴所在,主治所在」,《銅人》中說下關穴主治「偏風,口目歪,牙車脫臼」。

故治療面部疾病非常有效,對面痛、面肌痙攣、面癱、下頜關節炎、鼻竇炎皆有良好的功效。

由於下關為足陽明經與足少陽經交會之穴,足少陽人耳中,足陽明氣血充盛,本穴在耳前。《圖翼》中說下關穴治「耳鳴耳聾,痛癢出膿」,所以可以改善耳聾、耳鳴、中耳炎,是治療耳疾之常用穴。

下關也是治療牙痛要穴,尤其是上牙痛。現代發現針刺下關穴可以治療慢性鼻炎,更可以治療足跟痛,這是很神奇的!

此穴道改善「打呼」是神效,嚴重打呼的人,首先要治療顳下頜關節,隨著年齡增長,顳下頜關節就會變得脆弱,睡覺、發呆時嘴巴就會張大而打呼。

穴道配伍


1. 牙痛:下關穴配伍頰車穴、合谷穴

  • 原理:牙痛多因胃經循行路線上的經氣阻滯不通所致。下關穴位於局部,直接作用於患處,能疏通經絡,消腫止痛。頰車穴同樣位於面部,與下關穴相鄰,協同作用於面部經絡,加強止痛效果。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,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功效,可從遠端調節面部經氣,增強整體治療效果。三穴合用,標本兼治,能有效緩解牙痛。

2. 面癱:下關穴配伍地倉穴、四白穴、頰車穴、合谷穴

  • 原理:面癱多因風寒濕邪侵襲,導致經絡氣血阻滯,經筋失養所致。下關穴、頰車穴直接作用於面部患處,疏通經絡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地倉穴、四白穴位於面部,與下關、頰車穴共同調節面部氣血運行。合谷穴作為遠端調節穴,可整體調理臟腑氣血,提升治療效果。此配伍標本兼治,從局部和整體兩個方面協同治療面癱。

3. 耳聾:下關穴配伍聽宮穴、太沖穴、中渚穴

  • 原理:耳聾的病因較為複雜,可能與肝膽、腎經功能失調有關。下關穴雖屬胃經,但與面部經絡關係密切,並能間接影響耳部經絡。聽宮穴為耳部局部穴位,直接作用於耳部,改善耳部氣血循環。太沖穴為肝經原穴,可疏肝理氣,調和肝腎。中渚穴為心包經經穴,可清心瀉火,配合其他穴位,綜合調理臟腑,改善耳聾症狀。此配伍多角度治療,注重整體調理。

Youtube影片


載入中...

穴道主治疾病


內分泌、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

  • 高血脂

神經系統疾病

  • 三叉神經痛
  • 半身不遂
  • 睡眠時磨牙

耳與乳突疾病

  • 耳鳴
  • 耳聾
  • 暈眩

消化系統疾病

  • 牙齦腫脹痛
  • 慢性肝炎

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

  • 顳顎關節痛

艾灸刮痧


艾灸下關穴

重點程序:

  1. 準備:
    • 選擇艾條或艾灸盒。
    • 保持穴位周圍清潔乾燥。
  2. 施灸:
    • 將艾條或艾灸盒點燃。
    • 將艾條或艾灸盒置於下關穴上,距離皮膚約 1-2 公分,以溫熱感為宜。
    • 施灸時間一般為 5-10 分鐘。
    • 過程中注意觀察灸感,若出現灼熱感或皮膚過熱,應立即停止施灸。
  3. 結束:
    • 艾灸結束後,將艾條或艾灸盒熄滅。
    • 可用毛巾輕輕擦拭穴位周圍。

遠紅外線加熱下關穴

重點程序:

  1. 準備:
    • 準備遠紅外線加熱燈(神燈)。
    • 保持穴位周圍清潔乾燥。
  2. 加熱:
    • 將遠紅外線加熱燈打開,並將燈光照射於下關穴上。
    • 將燈光距離下關穴約 10-20 公分,以溫熱感為宜。
    • 加熱時間一般為 10-15 分鐘。
    • 過程中注意觀察加熱感,若出現灼熱感或皮膚過熱,應立即停止加熱。
  3. 結束:
    • 加熱結束後,關閉遠紅外線加熱燈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,應保持穴位周圍通風,避免煙霧或熱氣聚集。
  • 施灸或加熱時,如有任何不適,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務人員。
  • 患有皮膚病、懷孕、月經期間、體質虛弱等情況,應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。
  • 每次施灸或加熱的間隔時間應至少間隔 24 小時。
  •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,切勿自行操作。

按摩推拿


下關穴按摩方法:

  1. 準備姿勢: 舒適地坐或躺下,放鬆面部肌肉。
  2. 定位: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輕輕觸摸顴弓(即臉頰骨的突出部分)下方,在顴弓與下頜切跡(下顎骨與臉頰骨交界處的凹陷)形成的凹陷處找到下關穴。
  3. 按摩手法:
    • 按揉法: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,以旋轉的方式按揉下關穴,每次按揉3-5分鐘。
    • 點按法: 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下關穴,每次按壓1-3分鐘。
  4. 按摩頻率: 每日按摩1-2次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按摩過程中,力道需適中,不可過度用力。
  • 若感覺疼痛,應立即停止按摩。
  • 孕婦和患有出血性疾病者,應避免按摩下關穴。

古代中醫典籍摘錄


  1. 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下關 大迎 翳風 完骨 主牙齒齲痛。...原文
  2. 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下關 大迎 翳風 主口失欠,下牙齒痛。...原文
  3. 針方六集》:「下關二穴,治中風口眼喎僻,牙車脫臼,目眩齒痛,聤耳有膿,耳鳴,耳聾,耳痛。...原文
  4. 針灸甲乙經》:「失欠,下齒齲,下牙痛,䪼腫,下關主之。...原文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