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六 (7)

1. 外障

痛如針刺六十一:

睛忽然疼痛如針刺,雙目根緊急,坐臥不安。此因熱毒在心,服洗心散,次服前還睛散。(方見大方科積熱類。)

癢極難任六十二:

眼癢極甚,瞳子連眥間皆癢,不能收瞼。此因清淨腑先受風熱得之。宜服:

驅風一字散

川芎(半兩,炮,去皮尖),羌活,防風(各一分),川芎,荊芥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,薄荷湯調下。

起坐生花六十三:

凡起坐生花,或覺頭旋而悶,耳內蟬鳴。此乃腎虛兼受客熱,不節房事,宜多服補腎丸。

瞳仁幹缺六十四:

此證其睛乾澀,全無淚液,或白或黑,始則疼痛,後來稍定,而黑不見。

此證不可治療。

黃膜上衝六十五:

黑睛從下生,其黃膜上衝,疼痛至甚,閉澀難開。此乃脾經受風,食毒傷胃而得之。宜服:

犀角飲

犀角(二角),黃芩(半兩),白附子(一分,炮,去皮尖),麥門冬(一分,去心),車前子,羌活(各半兩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煎,食後溫服。

赤膜下垂六十六:

眼中有膜,自上垂下遮黑睛,或名垂簾膜,望風淚出,怕日羞明,此乃客熱上衝。用後明上膏點之,次服前通肝散。

小眥赤脈六十七:

小眥中生赤脈,漸漸沖眼,急宜早治。此蓋三焦積熱得之,宜服前犀角飲。兼戒忌辛酸熱毒等物及房事方安。

小兒通睛六十八:

小兒雙眼睛通者,欲觀東邊,則見西畔。若振掉頭腦,則睛方轉,此肝受驚風。宜服:

牛黃膏

牛黃(一錢),犀角(二錢),金銀箔(各五片),甘草(一分)

上為末,蜜丸,綠豆子大。每服七丸,用薄荷湯吞下。

小兒斑瘡入眼六十九:

眼胞患斑瘡,熱氣衝透睛中,疼痛淚出,翳如銀片,腫澀難開,宜服:

柴胡散

柴胡,黃芩,芍藥(各半兩),甘草(一分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煎,大人小兒加減服。兼以藥墜洗之。(余方見後。)

小兒瞼中生贅七十:

眼瞼中生贅子,初生如麻子大,日漸如豆,懸垂瞼內。用脾經風熱所攻,宜加減服前五退散。

小兒疳眼七十一:

小兒疳眼初生則澀癢,久而生瘡,翳腫難開,怕見光明,時時出淚。此因肝風所攻,或因瀉痢後虛熱上衝。不可點,宜服前還睛散。(余方見小方科諸疳類。)

小兒青盲七十二:

胎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汁,兩眼一同視物不明,無藥可治。

上七十二證方藥條陳於前,毋謂其略。蓋眼科中用藥,不可太繁,或有好奇,鳩撮眾藥,合為一方,不問虛實冷熱,悉與服之,群隊爭功。豈知補瀉溫涼之性各異,其為害也不少,可不戒之。

白話文:

[外障]

  1. 針刺般的疼痛 (61): 眼睛突然疼痛,如同針刺般,眼窩緊繃,坐臥不安。這是心經熱毒所致,服用洗心散,接著服用還睛散。(方劑詳見大方科積熱類)

  2. 劇癢難忍 (62): 眼睛奇癢無比,從瞳孔到眼角都奇癢無比,無法閉眼。這是因清淨腑先受風熱引起。應服用驅風一字散:(川芎半兩,炮製去皮尖;羌活、防風各一分;川芎、荊芥各一分) 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薄荷湯送服。

  3. 起坐眼花 (63): 起坐時眼花,或感覺頭暈目眩,耳鳴如蟬。這是腎虛兼受外邪熱氣所致,房事不節制,宜多服用補腎丸。

  4. 瞳仁乾澀 (64): 眼睛乾澀,完全沒有淚液,瞳孔顏色或白或黑,初期疼痛,後期疼痛減輕,但視力模糊,甚至看不清。此症無法治療。

  5. 黃膜上衝 (65): 黑眼球下方出現黃膜上衝,疼痛劇烈,眼睛閉合困難。這是脾經受風,飲食中毒傷及胃部所致。應服用犀角飲:(犀角二角,黃芩半兩,白附子一分,炮製去皮尖;麥門冬一分,去心;車前子、羌活各半兩) 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
  6. 赤膜下垂 (66): 眼睛裡有膜從上往下垂遮蓋黑眼球,也叫垂簾膜,遇風流淚,怕光畏日。這是外邪熱氣上衝所致。用後明上膏點眼,然後服用前通肝散。

  7. 小眥赤脈 (67): 眼角長出紅色的血管,逐漸蔓延至整個眼睛,應及早治療。這是三焦積熱所致,應服用前述犀角飲,並戒除辛辣酸熱等刺激性食物及房事,才能痊癒。

  8. 小兒斜視 (68): 小孩斜視,看東邊卻看到西邊,搖晃頭部才能使眼睛轉動,這是肝受驚風所致。應服用牛黃膏:(牛黃一錢,犀角二錢,金銀箔各五片,甘草一分) 研磨成粉末,做成蜜丸,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七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
  9. 小兒眼部斑瘡 (69): 眼瞼患有斑瘡,熱氣衝到眼睛裡,疼痛流淚,眼翳如銀片,腫脹疼痛,難以睜開。應服用柴胡散:(柴胡、黃芩、芍藥各半兩,甘草一分) 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煎煮,大人小孩劑量需調整。同時配合藥物清洗。 (其他方劑詳見後文)

  10. 小兒眼瞼贅生 (70): 眼瞼長出贅生物,初期如麻子般大小,逐漸長大如豆子般大小,下垂於眼瞼內。這是脾經風熱所致,應調整服用五退散的劑量。

  11. 小兒疳眼 (71): 小兒疳眼初期眼澀癢,久而生瘡,眼翳腫脹,難以睜開,怕光流淚。這是肝風所致,或因瀉痢後虛熱上衝所致。不可點藥,應服用還睛散。(其他方劑詳見小方科諸疳類)

  12. 小兒青盲 (72): 胎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水,雙眼視物不清,無藥可治。

以上七十二種眼疾的方劑已列出,不可輕視。眼科用藥不宜過於複雜,切勿貪多嚼不爛,胡亂配伍各種藥物,不分虛實寒熱,一概服用,這樣會互相抵消藥效,甚至有害無益,務必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