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五 (2)

1. 澤蘭丸

治女子血實,七情所感,卒然手足搐搦,狀類癇證,卻不可作癇治之。先多以蘇合香丸酒服,卻投此,立效。

當歸(去蘆,酒浸),澤蘭葉,琥珀(別研),羚羊角(別鎊,研),牡丹皮(去木),防風(去蘆。各一兩),麝香(別研,半錢),安息香(酒煮,去砂),生地黃,赤芍藥(各一兩半),鐵粉橘紅(各半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食前,溫酒或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丸是治療女子因為血氣過於旺盛,加上情緒波動所引起的突然手腳抽搐,症狀看起來像癲癇,但不能當作癲癇來治療。先大量服用蘇合香丸配酒,之後再服用這個藥丸,效果就會很快顯現。

藥材包含:當歸(去掉蘆頭,用酒浸泡)、澤蘭葉、琥珀(另外研磨)、羚羊角(另外刨下,研磨)、牡丹皮(去掉木心)、防風(去掉蘆頭,各一兩),麝香(另外研磨,半錢),安息香(用酒煮過,去除砂石),生地黃、赤芍藥(各一兩半),鐵粉、橘紅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在空腹、吃飯前,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

2. 湛濁

3. 二豆散

治耳鳴,心躁,腰腳疼重,腹內虛鳴,臍下冷痛,頻下白水如泔,名湛濁證。

肉豆蔻,白豆蔻,丁香,巴戟,丁皮,白茯苓,蒼朮,桂心,黑附(火煨。各一兩),白朮,人參,山藥,桔梗,茴香,粉草(各五錢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紫蘇葉三皮煎,空腹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二豆散,用來治療耳鳴、心中煩躁、腰腿痠痛沉重、肚子裡腸鳴、肚臍下冰冷疼痛、常常拉出像洗米水一樣的白色稀便,這種情況叫做「湛濁證」。

藥材包含:肉豆蔻、白豆蔻、丁香、巴戟天、丁皮、白茯苓、蒼朮、桂心、黑附子(用火煨過,各一兩),白朮、人參、山藥、桔梗、茴香、甘草(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半水,加三片生薑、三片紫蘇葉一起煎煮,趁空腹溫熱服用。

4. 勝金丸

治渾身壯熱,頭疼,臍下㽲痛,下淡紅水。

當歸(去尾),白芍藥,鹿茸(燎去毛,酒炙),鱉甲,川芎,白朮,大艾(炒),側柏葉,赤石脂(醋煅),川白芷,烏賊魚骨(各等分)

上為末,蜜丸如龍眼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鹽酒下,或敗棕燒灰調酒吞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全身發熱、頭痛、肚臍下方疼痛,以及排出淡紅色液體。

藥材包含:當歸(去除尾部)、白芍藥、鹿茸(燒掉絨毛後用酒炙烤)、鱉甲、川芎、白朮、大艾(炒過)、側柏葉、赤石脂(用醋煅燒過)、川白芷、烏賊魚骨(以上藥材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空腹時用鹽酒送服,或是用敗棕燒成的灰調酒吞下。

5. 餘糧散

治心躁,四肢痠疼,所下五色,腰腳臍中緊痛。

禹餘糧(醋煅),地榆,阿膠,赤石脂,紫金皮,茴香,粉草,側柏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米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餘糧散

此藥方用於治療心中煩躁不安,四肢痠痛,以及大便排出五種不同顏色,腰部、腳部和肚臍周圍緊繃疼痛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 禹餘糧(用醋煅燒過)、地榆、阿膠、赤石脂、紫金皮、茴香、甘草粉、側柏葉,以上藥材等量。

製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二錢(約為6克),用米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