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醫得效方》~
1. 雜證
2. 乾葛飲
治發背作渴。
黃芩,朴硝(各五錢),乾葛(一兩)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,淨洗同煎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乾葛飲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背部生瘡,且感到口渴的狀況。
藥材組成:黃芩、朴硝各五錢,乾葛一兩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處理乾淨、去除背部白毛的枇杷葉一同煎煮,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。
3. 人參敗毒散、參苓白朮散
(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及脾胃類。)
以上諸藥,升降散毒,理脾和氣。凡諸發臨愈,皆可投數服。癰疽緣氣凝血滯,氣聞香則行,初發亦宜縮砂香附湯。
白話文:
這兩種藥方(配方內容請參考《大方科》中傷寒陽證和脾胃相關的篇章)。
上述這些藥材,具有升清降濁、散解毒邪、調理脾胃、調和氣機的功效。凡是各種疾病在快要痊癒的時候,都可以服用幾帖來幫助恢復。癰疽這類疾病是因為氣機凝滯、血脈瘀阻所造成,氣味芳香的藥物可以促進氣機運行,因此在癰疽剛開始發作時,也適合服用含有縮砂、香附的湯藥。
(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及脾胃類。)
以上諸藥,升降散毒,理脾和氣。凡諸發臨愈,皆可投數服。癰疽緣氣凝血滯,氣聞香則行,初發亦宜縮砂香附湯。
白話文:
這兩張藥方(人參敗毒散、參苓白朮散)的詳細內容,可以參考《大方脈科》中關於傷寒陽證和脾胃疾病的相關章節。
以上這些藥物,有升清降濁、散解毒邪、調理脾胃、調和氣機的功效。 凡是疾病在快要痊癒的時候,都可以服用幾帖來幫助恢復。 癰疽這種疾病是因為氣滯血瘀所導致,氣聞到香氣就會流通,所以初期發作時,也適合服用縮砂香附湯來治療。
4. 六一湯
諸發愈後宜服。
黃耆(六兩,炙),甘草(一兩)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二枚煎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適合各種疾病痊癒後服用。
黃耆(六兩,用蜜炙烤過),甘草(一兩)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一起煎煮,空腹服用。
5. 八味丸
老人氣血衰弱,發背作渴不止,宜服。(方見大方科虛損類。)
白話文:
老年人因為氣血衰弱,導致背部生瘡,而且口渴不止,適合服用此藥。(藥方記載於大方科的虛損類別。)
6. 嘉禾散
治疽後氣弱不食。(方見大方科脾胃類。)
白話文:
治療瘡瘍痊癒後,身體虛弱、沒有食慾的狀況。(藥方在「大方科」的「脾胃類」中有記載。)
7. 乳香丸
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,痛不可忍者。
當歸,川芎,交趾桂,川香芷,真綠豆粉(各五錢),羌活,獨活,五靈脂,乳香(別研),沒藥(別研。各三錢),白膠香(五錢)
上為末,煉蜜為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用薄荷湯嚼下。手足諸般損痛不能起者,加大草烏一味,用木瓜、鹽湯細嚼下。
白話文:
治療背部癰瘡及各種疔瘡潰爛,疼痛難以忍受的症狀。
使用當歸、川芎、交趾桂、川香芷、真綠豆粉(各五錢),羌活、獨活、五靈脂、乳香(另外研磨)、沒藥(另外研磨。各三錢),白膠香(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彈珠一般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嚼碎後吞服。如果手腳各種損傷疼痛到無法起身,則增加草烏一味,用木瓜和鹽水細嚼後吞服。
8. 黑附丸
治氣虛血弱,老人疽發後,四肢倦怠無力,或燥渴好飲水不止者。
黑附子(一個,九錢,煨,鹽水浸),白茯苓(五錢,去皮),川楝子(一兩,去皮核),茴香(一兩,炒),破故紙(一兩,炒),熟地黃(淨洗,切,酒炒,一兩),交趾桂(五錢,去粗皮)大當歸(一兩,去尾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鹽湯或鹽酒下。如覺脾虛食減,亦用參苓白朮散兼服。
禁腫法:凡春初雷始發聲時,急以兩手指雷聲,聲止乃止。後七日勿洗手。此後有一切腫及蠍螫惡注腫瘡,摩之隨手即消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氣虛血弱,年長者長瘡後,出現四肢疲勞無力,或是口乾舌燥、喜歡喝水止不住的狀況。
藥材組成: 黑附子(一個,約九錢重,用鹽水浸泡後煨烤)、白茯苓(五錢,去皮)、川楝子(一兩,去皮核)、茴香(一兩,炒過)、破故紙(一兩,炒過)、熟地黃(洗淨後切片,用酒炒過,一兩)、交趾桂(五錢,去粗皮)、大當歸(一兩,去尾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或鹽酒送服。如果覺得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,也可以同時服用參苓白朮散來輔助治療。
關於禁止腫脹的方法: 凡是春初開始打雷的時候,立即用兩隻手指對著雷聲方向,直到雷聲停止才停止。之後七天不要洗手。這樣做之後,如果遇到任何腫脹、或是被蠍子螫傷、惡性腫瘡等,用手摩擦患處,腫脹就會立即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