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五 (18)
卷第十五 (18)
1. 四煎散
治血風勞,形憔悴,肢節困倦,喘滿虛煩,吸吸少氣,發熱汗多,口乾舌澀,不思飲食。
白話文:
治療血風勞(氣血虛弱,身體虛弱的病症),形體憔悴,四肢關節倦怠無力,氣喘胸悶,心情煩躁,呼吸短促,發熱多汗,口乾舌燥,不想飲食。
五加皮,牡丹皮(去骨),赤芍藥,當歸(去蘆。各一兩)
白話文:
五加皮、牡丹皮(去除中間的木質心),赤芍藥、當歸(去除蘆頭,各一兩)。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將青銅錢一文蘸油入藥同煎,溫服。煎時不得攪,吃不得吹,日三服。常服能肥婦人。
白話文:
上銼散。每次服三錢藥,加一盞水,將一枚青銅錢沾油放入藥中同煎,溫熱服用。煎藥時不得攪拌,服用時不得吹氣,每天服用三次。長期服用可以使婦女變胖。
2. 逍遙散
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忪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減食嗜臥,及血熱相搏,月水不調,臍腹脹痛,寒熱如瘧。又主室女血弱陰虛,營衛不和,痰嗽潮熱,肌體羸瘦,漸成骨蒸。
白話文:
治療氣血虛弱、勞累倦怠、五心煩熱、肢體疼痛、頭目昏重、心煩意亂、面頰發紅、口乾咽燥、發熱盜汗、食慾減退、嗜睡,以及血熱相搏、月經不調、臍腹脹痛、寒熱交替,像瘧疾一樣。又主治女子血弱陰虛,營衛不和,痰多咳嗽、潮熱,身體虛弱消瘦,漸漸發展成骨蒸。
白茯苓,白朮(去蘆),當歸(去蘆,酒浸半日,微炒),白芍藥,北柴胡(去苗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兩半)
白話文:
取白茯苓、白朮(去蘆頭)、當歸(去蘆頭,用酒浸泡半日,稍微炒一下)、白芍藥、北柴胡(去苗,每種藥材各一兩)、甘草(炙烤後切成兩半)。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盞半,薑三片,麥門冬二十粒去心煎,不拘時服。一方,加知母、地骨皮。
白話文:
上銼散:每次服用三錢藥粉,加入半杯水,三片薑片和二十粒麥門冬(去中心),不拘時間服用。另一種方法,加入知母和地骨皮。
3. 清心蓮子飲
治同上。(方見大方科消渴類。)
白話文:
治同前(處方請參照「大方科」消渴類)。
4. 春雪膏
涼心,退煩悶熱極壅盛。
白話文:
涼心,退煩悶熱極壅盛。
寒水石,石膏,滑石,赭石,朴硝(各五錢),甘草(三錢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井水調下。
白話文:
-
寒水石:五錢
-
石膏:五錢
-
滑石:五錢
-
赭石:五錢
-
朴硝:五錢
-
甘草:三錢
每服二錢重,用井水調和後服用。
5. 硃砂膏
治心臟驚熱至甚,不省人事。
白話文:
心臟因驚嚇而發熱嚴重,以致昏厥不醒人事。
硃砂,硼砂,焰硝(各二錢半),金銀箔(各五片),寒水石(五錢),腦子(一字),石膏(五錢)粉草(三錢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麥門冬二十粒去心,煎湯調。
白話文:
硃砂、硼砂、焰硝(各二錢半),金銀箔(各五片),寒水石(五錢),腦子(一字),石膏(五錢),粉草(三錢)。
每服用二錢,麥門冬二十粒,將中央的果仁去掉,煎煮成湯服用。
6. 敗毒散
治但惡寒發熱,煩躁,緣表中寒邪故也,服之立效。(方見大方科傷寒類。)
白話文:
治療寒症導致的發熱、煩躁,由於表層被寒邪侵襲所致,服用此方可立即見效。(方劑見於《大方廣傷寒論》之傷寒類。)
7. 黃耆散
治熱勞羸瘦,四肢煩疼,心躁,口乾不食。
白話文:
紫參 4 兩 山藥 2 兩 麥門冬 1 兩 生地黃 1 兩 石斛 1 兩 玄參 3 兩 孩兒參 3 錢 黃芪 3 錢 甘草 2 錢 當歸 2 錢 生地榆 2 錢 丹參 3 錢 白芷 2 錢 防風 2 錢 川芎 2 錢 羌活 2 錢 知母 2 錢 牡蠣 2 錢 五味子 2 錢
人參,黃芩,黃耆,大當歸(各七錢半),北柴胡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地骨皮,赤茯苓(各一兩),生地黃,赤芍藥,甘草(各五錢)
白話文:
人參、黃芩、黃耆、大當歸(各31.5公克),北柴胡(去蘆頭)、麥門冬(去核)、地骨皮、赤茯苓(各45公克),生地黃、赤芍藥、甘草(各22.5公克)。
上銼散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煎,溫服。
白話文:
上磨好的散藥。每次服藥四錢,加水一盞半,再加生薑五片煮沸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