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三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三 (20)

1. 疏風散

山梔子仁(半兩),大黃,白滑石,熟地黃,懸豆(酥炙焦黃。各二兩)

上為末,入朴硝半兩,令勻。每服一錢,食後淡茶清調下。次以佛手膏。

白話文:

將山梔子的種仁(半兩)、大黃、白滑石、熟地黃、懸豆(用酥油烤到焦黃。各二兩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朴硝半兩,攪拌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飯後用清淡的茶水調服。接著再塗抹佛手膏。

2. 佛手膏

去黑紫瘡核。

斑蝥(七個,去翅足),巴豆(七粒,去皮),杏仁(二七粒,去皮),砒霜(一錢,另研),紅娘子(二七個,去翅足),盆硝(一兩),黃蠟,韶粉(各半兩),瀝青(研,一兩),硫黃,黃丹(各三錢),膩粉(炒,一兩),綠豆(一合),槐角(三條),清油(四兩),亂髮(一兩)

上用油煎令發化,次下紅娘子,次下巴豆、槐角等,逐味下,焦者漉出,方下硫黃、盆硝及丹粉等。以箄子不住手攪,令勻,滴水成珠為度。用時先將針刺瘡核,用藥一粟米大,放針處,次日擠瘡有黑臭膿血出,三兩日血漸少。次服去毒丹。

白話文:

去除黑紫色瘡核。

準備斑蝥(七個,去除翅膀和腳)、巴豆(七粒,去除外皮)、杏仁(十四粒,去除外皮)、砒霜(一錢,另外研磨)、紅娘子(十四個,去除翅膀和腳)、盆硝(一兩)、黃蠟、韶粉(各半兩)、瀝青(研磨,一兩)、硫黃、黃丹(各三錢)、膩粉(炒過,一兩)、綠豆(一合)、槐角(三條)、清油(四兩)、亂髮(一兩)。

首先用清油煎煮,使其融化,接著放入紅娘子,然後放入巴豆、槐角等,依序放入,煎煮焦黑的藥材濾掉,再放入硫黃、盆硝、黃丹等。用竹製濾網不停攪拌,使其均勻,直到滴在水上能凝結成珠狀。使用時先用針刺破瘡核,取藥如米粒大小,放在針刺處,隔天擠壓瘡口會有黑色且有臭味的膿血流出,二、三天後血就會逐漸減少。之後再服用解毒的藥丸。

3. 去毒丹

赤芍藥,甘草,白滑石(各半兩),朴硝,大黃(各一分),巴豆(去皮,炒,別研後入),黑牽牛(一兩,半生半炒)

上為末,麵糊丸,綠豆大。臨臥服十五丸,金銀薄荷湯下。加至三十丸。次服甘草散。

白話文:

將赤芍藥、甘草、白滑石各取半兩,朴硝、大黃各取一分,巴豆去皮炒過後另外研磨,再加入;黑牽牛取一兩,一半生用、一半炒過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睡前服用十五顆,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。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顆。之後服用甘草散。

4. 甘草散

甘草,白滑石(各半兩),山豆根(一兩),大黃(一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蜜湯調下,日二服。次服解毒丸。

白話文:

甘草、白滑石各用半兩,山豆根用一兩,大黃用一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接著再服用解毒丸。

5. 解毒丸

栝蔞根(三兩),甘草(半兩,炒),大黃(一分生),朴硝(一分,別研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白湯下。次服福神丹。

白話文:

將栝蔞根三兩、甘草半兩(先炒過)、生大黃一分、朴硝一分(另外研磨成粉末),全部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如同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用溫開水送服。接著服用福神丹。

6. 福神丹

訶子(四個,炒),巴戟(炒),黑牽牛(生。各半兩),甘遂(三錢),赤小豆(四十九粒,生)

上為末,麵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薄荷湯下。次用水膏藥。

白話文:

將訶子(炒過)四個、巴戟天(炒過)各半兩,黑牽牛(生的)半兩、甘遂三錢、赤小豆(生的)四十九粒,全部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像綠豆一樣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顆,用薄荷湯送服。之後再貼上水膏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