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25)

1. 行遲

地黃丸

治氣血不充,骨髓不滿,軟弱不能行,或肝腎俱虛,肝主筋,筋弱不能束所致。一方:加川牛膝、五加皮、酒炙鹿茸,妙!(方見前。)

又方

虎骨丸

虎脛骨(酒炙赤),生乾地黃,酸棗仁(酒浸,去皮,炒香),白茯苓,辣桂,防風,當歸,川芎,牛膝(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麻子大。每五丸,酒吞下。或木瓜湯。

五加皮散

治三歲不能行者。

真五加皮(一分),牛膝,酸木瓜干(各半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半,粥飲調,次入好酒二點再調,食前服,日二劑。

白話文:

[行遲]

六味地黃丸

治療因為氣血不足、骨髓不充盈,導致身體軟弱無力、無法行走,或是因為肝腎虛弱,肝主導筋,筋脈虛弱無力無法束縛肢體所導致的。其中一個配方是: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川牛膝、五加皮、酒炙鹿茸,效果很好!(配方內容和之前提過的相同。)

虎骨丸

虎脛骨(用酒浸泡後炙烤至紅色)、生地黃、酸棗仁(用酒浸泡後去皮,炒香)、白茯苓、肉桂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牛膝(各藥材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五丸,用酒送服,也可以用木瓜湯送服。

五加皮散

治療三歲仍然無法走路的情況。

真五加皮(一份)、牛膝、酸木瓜乾(各半份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粥水調和,然後再加入兩滴好酒調和,飯前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

2. 鶴節

地黃丸

治稟受不足,血氣不充,故肌肉瘦薄,骨節呈露如鶴之膝,乃腎虛得之。腎虛則精髓內耗,膚革不榮,易為邪氣所襲,日就枯瘁,其殆鶴腳之節乎。本方加鹿茸酥炙、川牛膝各二錢,修合服餌並同。三歲以下與十丸,三歲以上與十五丸。(方見前。)

白話文:

[六味地黃丸]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先天體質不足,導致氣血不夠充盛的情況。因為氣血不足,所以肌肉會消瘦,骨頭關節會明顯突出,看起來像鶴的膝蓋一樣,這是因為腎虛引起的。腎虛會讓精髓不斷損耗,皮膚肌肉失去滋養,容易受到外邪侵襲,身體會一天比一天枯槁衰弱,這就像鶴腳的關節一樣。

這個藥方可以另外加入炙烤過的鹿茸和川牛膝各二錢,一起調配服用,方法和之前說的一樣。三歲以下的孩童服用十顆藥丸,三歲以上的孩童服用十五顆。(藥方在之前已經提過。)

3. 龜胸

百合丹

胸高脹滿,其狀如龜,此肺經受熱所致也。乳母酒麴無度,或夏月熱煩,熱乳與兒得之。或乳母多食五辛,而亦成此疾。

川大黃(三分,焙),天門冬(去心,焙),杏仁(去此,炒),百合,木通,桑白皮(炒),甜葶藶(紙上炒),爛石膏(各半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綠豆大。每服五丸,食後臨臥,熟水化下。

白話文:

胸部高聳脹滿,形狀像烏龜的背甲,這是因為肺經受到熱邪侵襲所導致的。哺乳的婦女飲酒過度,或在夏天感到燥熱煩悶,熱奶又被嬰兒喝下就會導致此病。也可能是哺乳的婦女過量食用蔥、蒜等辛辣食物,也會造成這個疾病。

使用川大黃(焙製過,三分)、天門冬(去除內心,焙製過)、杏仁(去除外皮,炒過)、百合、木通、桑白皮(炒過)、甜葶藶(在紙上炒過)、煅燒過的石膏(各半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五丸,在飯後臨睡前,用溫開水化開後服下。

4. 龜背

松蕊丹

治嬰兒生下,不能護背,客風吹脊,入於骨髓致之。或坐太早,亦致傴僂,背高如龜,多成痼疾。

松花,枳殼,防風,獨活(各一兩),麻黃,川大黃,前胡,桂心(各半兩)

上為末,蜜丸,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粥飲下,量兒加減。

灸法

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兩傍各一寸半,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兩傍各一寸半,以小兒手中指中節為一寸。艾炷如小麥大,但三五壯而止。

白話文:

松蕊丹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嬰兒出生後,背部無力、無法保護自己,被風邪吹到脊椎,深入骨髓所造成的疾病。有時太早讓嬰兒坐立,也會導致身體彎曲、駝背,背部隆起像烏龜一樣,大多會變成難以根治的慢性疾病。

藥方內容:

松花、枳殼、防風、獨活(各一兩),麻黃、川大黃、前胡、桂心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丸子,大小像小米一樣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稀粥送服,並根據嬰兒的狀況增減藥量。

灸法

在肺俞穴(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)以及膈俞穴(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)進行艾灸,以嬰兒中指中間指節的長度作為一寸。艾炷的大小像小麥一樣,每次灸三到五壯即可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