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二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19)

1. 囟陷

單方

治因臟腑有熱,渴飲水漿,致成泄利,久則血氣虛弱,不能上交腦髓,故囟陷如坑,不得滿平。宜用黃狗頭骨炙黃,為末,雞子清調之敷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為臟腑有熱,喝水解渴,導致腹瀉,長期則氣血虛弱,無法輸送至頭腦,所以囟門凹陷如坑,無法填平。可以用黃狗的頭骨烤成黃色,磨成細粉,加入雞蛋清攪拌後敷上。

2. 囟填

集說:囟填者,囟門腫起也。脾主肌肉,乳食不常,飢飽無度,或寒或熱,乘於脾家,致使臟腑不調,其氣上衝,為之填脹,囟突而高,如物堆垛,毛髮短黃,自汗是爾。若寒氣上衝則牢硬,熱氣上衝則柔軟。寒者溫之,熱者涼之,劑量輕重,兼以調氣。小兒肝盛,風熱交攻亦然,未易退瘥。

白話文:

集說:囟填,就是囟門腫起。脾臟主肌肉,乳食哺養不規律,飢餓飽食沒有節制,或寒冷或炎熱,侵襲脾臟,導致臟腑不調和,脾氣向上衝擊,因而填脹,囟門隆起變高,像東西堆積一樣,毛髮短黃,自汗。如果是寒氣上衝,囟門就會堅硬;如果是熱氣上衝,囟門就會柔軟。寒證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熱證用涼性的藥物治療,劑量的輕重須由醫師斟酌,再兼以調氣。小兒肝臟發育旺盛,風熱交加侵襲也會導致囟填,不容易消退。

3. 解顱

地黃丸

白話文:

地黃丸

組成: 地黃、熟地黃、炮山藥、牡丹皮、丹皮、白芍藥、茯苓、澤瀉、山茱萸、當歸、川芎、牛膝、阿膠、蜂蜜

功效: 滋陰補腎,涼血止血,用於腎陰虧虛導致的腰膝痠軟、頭暈目眩、失眠健忘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尿血、血便、陰虛發熱。

用法: 口服,一次9克,一日2次,或遵醫囑。

治年大小兒頭縫開解不合。腎主髓,腦為髓海,腎氣有虧,腦髓不足,所以腦顱開而不能合。凡腦髓欠少,如木無根,不過千日,終成廢人。

白話文:

治療年長幼兒頭縫開裂無法閉合。腎臟主掌骨髓,大腦為骨髓的所在,腎氣不足,大腦骨髓不足,因此頭蓋骨會打開而無法閉合。凡是大腦骨髓不足,就如同樹木沒有根,最多隻能活一千天,最後會變成殘廢。

大熟地黃(洗焙,四錢),山茱萸,乾山藥(各二錢),澤瀉(一錢),牡丹皮,白茯苓(各一錢半)

白話文:

  • 大熟地黃(清洗烘培,四錢):滋陰補血,益精填髓。

  • 山茱萸(二錢):補腎固精,收澀止瀉。

  • 乾山藥(二錢):補脾益氣,益精固澀。

  • 澤瀉(一錢):利水滲濕,清熱化痰。

  • 牡丹皮(一錢半):清熱涼血,散瘀活血。

  • 白茯苓(一錢半):益氣健脾,寧心安神。

上為末,爛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一二丸,溫水,空心送下。仍用大南星微炮,為末,米醋調敷於緋帛上,烘熱貼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到兩顆,用溫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另外取大南星,稍加炮製,研磨成粉末,用米醋調和,塗抹在紅色絲綢上,烘熱後貼在患處。

三辛散

治頭骨應合不合,頭骨開解,名曰解顱。

細辛,桂心(各半兩),乾薑(七錢半)

上為末,以乳汁和敷顱上,干復敷之,兒面赤即愈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治療頭骨縫合不緊密,導致頭骨無法閉合的情況,稱為解顱。將細辛、桂心各半兩,乾薑七錢半研磨成粉末,用乳汁調和後敷在頭骨上,乾燥後反覆敷用,孩子的臉色發紅就會痊癒。

蛇蛻炒焦為末,用豬頰車中髓調敷頂上,日三四度。有人作頭巾裹遮護之,久而自合,亦良法也。

又方

驢頭骨不以多少,燒灰研細,以清油調敷頭縫中。

白話文:

把蛇蛻燒焦研成末,用豬臉頰肉的車輪中脊髓調和在一起,敷在頭頂上,每天敷三四次。有人用頭巾把藥敷過的地方遮護起來,久了傷口自然會長好,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

其他偏方:

驢頭皮骨,數量不拘,燒成灰研成細粉,用清油調勻,敷在頭縫中。

4. 手拳不展

薏苡丸

治所受肝氣虛弱,致兩脈攣縮,兩手伸展無力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肝氣虛弱引起的兩脈攣縮,兩手伸展無力。

當歸(焙乾),秦艽,薏苡仁,酸棗仁,防風,羌活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當歸(烘乾後),秦艽,薏苡仁,酸棗仁,防風,羌活(各 50 公克)

上為末,煉蜜丸,雞頭大。每一粒到二粒,麝香、荊芥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到兩粒藥丸,用麝香和荊芥湯送服。

5. 腳拳不展

海桐皮散

治稟受腎氣不足,血氣未榮,腳指拳縮無力,不能伸展。

白話文:

治療稟受腎氣不足,血氣未充盈,腳趾蜷縮無力,無法伸展。

海桐皮,牡丹皮,當歸,熟地黃,牛膝(各一兩),山茱萸,補骨脂(各半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蔥白二寸煎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海桐皮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熟地黃、牛膝(各 30 公克),山茱萸、補骨脂(各 15 公克)

每次一錢,用兩寸蔥白煎煮,於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