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亦林

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 (4)

1. 食脹

強中湯

治脾胃不和,食啖生冷,過飲寒漿,多致腹脹,心下痞滿,有妨飲食,甚則腹痛。

乾薑(炮,去土),白朮(各一兩),青皮(去白),橘紅,人參,附子(炮,去皮臍)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草果仁,丁香(各三兩)

上銼散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。嘔者,加半夏半兩。或食麵致脹滿,加蘿蔔子半兩。

溫中散

治虛人、老人喜啖生冷,多致腹脹,心下痞滿,有妨飲食。或刺痛泄利,氣痞滯悶。

厚朴(去皮,細銼),甘草(細銼),生薑(洗,切),青州棗(切。各等分)

上以厚朴、甘草搗令得所,方入生薑,再杵令勻,取出,同棗焙令浥浥微燥,卻入鍋內,慢火炒至紫色,再焙乾為末。每服一大錢,擦生薑少許,沸湯點,空腹,以和為度。氣味甚美,兼能愈疾,又易修合。

桂香丸

治大人小兒過食雜果,腹氣急。

肉桂(不見火,一兩),麝香(另研,一錢)

上為末,飯丸如綠豆大。大人十五丸,小兒七丸,不拘時候,熟水送下,未痊再服。

獨聖散

治脾胃不足,過食瓜果,心復堅脹,痛悶不安。

鹽(五合)

上用水一升煎消,頓服,自吐下即定。或因食麥,令人腹脹,暖酒和薑汁,飲一兩杯即消。

感應丸

治積食停滯,脾胃作脹。(方見秘澀類)

北亭丸

治稟受怯弱,脾胃易傷,因此積聚。中脘脹滿,心腹堅硬,㽲痛攻衝,牽引小腹,

如蠱之狀。(方見虛損類)

溫白丸

治心腹積聚,九症癖塊,腹脹。心下堅結,大如杯碗,旁攻兩脅。心痛積年,食不消化。

吳茱萸(湯洗七次,焙,炒),桔梗,柴胡(去蘆),菖蒲,紫菀(去苗、葉、土),黃連(去須),乾薑(炮),肉桂(去粗皮),茯苓(去皮)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,人參(去蘆),厚朴(去粗皮,姜汗制),巴豆(去皮心膜,出油炒。研。以上各半兩),川烏(炮,去皮臍,二兩半),皂(去皮子,炙,半兩)

上為末,入巴豆令勻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紫蘇湯下,取下積滯如魚腦爛綿而安。

白話文:

食脹

強中湯

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脾胃不協調,吃了生冷的食物,喝太多冰冷的飲品,導致腹部脹氣、胸口悶脹、影響食慾,嚴重時甚至會腹痛的狀況。

藥材包含:炮製過的乾薑(去除泥土)、白朮(各一兩)、去除白色部分的青皮、橘紅、人參、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皮臍)、用薑汁製過的厚朴、炙甘草(各半兩)、草果仁、丁香(各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碗半水、五片生薑、兩顆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若有嘔吐,可加入半夏半兩。若因吃麵食導致腹脹,可加入蘿蔔子半兩。

溫中散

這個藥方是治療體虛或年長的人,因為喜歡吃生冷食物,導致腹脹、胸口悶脹、影響食慾。或是出現刺痛、腹瀉、氣滯悶脹等狀況。

藥材包含:去除外皮並切碎的厚朴、切碎的甘草、洗淨切片的生薑、切開的青州棗(份量相同)。

先將厚朴和甘草搗碎混合,再加入生薑搗勻,取出後與紅棗一同烘烤至微乾,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紫色,然後烘乾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少許生薑擦拭,用滾燙的開水沖泡,空腹服用,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。此藥氣味美好,既能治病又容易配製。

桂香丸

這個藥方是治療大人小孩因為吃太多雜果導致腹部脹氣。

藥材包含:不經過火烤的肉桂(一兩),另行研磨的麝香(一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飯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大人服用十五丸,小孩服用七丸,不限時間,用溫開水送服,未痊癒可再次服用。

獨聖散

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脾胃虛弱,吃太多瓜果導致胸口脹滿、疼痛不適的狀況。

藥材為:鹽(五合)。

將鹽加入一升水中煎煮至融化,一次性喝完,喝下後若能吐出或腹瀉即可痊癒。若因吃麥類食物導致腹脹,用溫酒調和薑汁,飲用一兩杯即可消除。

感應丸

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食物積滯,導致脾胃脹氣。(具體藥方在「秘澀類」中)

北亭丸

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體質虛弱,脾胃容易受損,因此導致腹部積聚,中脘脹滿、胸腹堅硬、疼痛,牽引至小腹,如同蠱蟲一般。(具體藥方在「虛損類」中)

溫白丸

這個藥方是治療胸腹積聚、各種腫塊、腹脹,胸口下方堅硬如碗,向兩側肋骨擴散。以及多年心痛,消化不良等狀況。

藥材包含:用熱水洗過七次後烘烤、炒過的吳茱萸、桔梗、去除蘆葦的柴胡、菖蒲、去除根、葉和泥土的紫菀、去除鬚根的黃連、炮製過的乾薑、去除外皮的肉桂、去除外皮的茯苓、去除種子和閉口的蜀椒(炒至出汗)、去除蘆葦的人參、去除粗皮並用薑汁製過的厚朴、去除皮膜並炒至出油的巴豆(研磨。以上各半兩)、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的川烏(二兩半)、去除皮和種子的皂莢(炙烤,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與巴豆粉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紫蘇湯送服,能使積滯排出,狀如腐爛的魚腦,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