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醫得效方》~ 卷第十二 (17)
卷第十二 (17)
1. 項軟
天柱丸
治風氣頸垂軟,頭不得正,或去前,或去後。
白話文:
治療因風邪導致頸部下垂無力,頭部無法保持正直,或前傾或後仰。
蛇含石(大一塊,煅七次,用醋淬七次),川鬱金末(少許)
白話文:
蛇含石(大塊,煅燒七次,以醋淬七次),川鬱金末(少量)
上碾細,又入缽內研極細,和前藥末,入少麝香和勻,用雪白大米飯丸,龍眼大。每服一丸,荊芥湯化下。或又入生薑汁一二滴,或用金銀薄荷湯,早晨不拘時下。風熱項軟,合用涼肝丸。(方見前。)
白話文:
將上藥碾成細末,再放入研缽中研磨至極細,與前藥末混合,加入少許麝香攪拌均勻,用雪白的大米飯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或者也可以加入一兩滴生薑汁,或用金銀薄荷湯送服,早晨不限時間服用。風熱導致項軟,可以配合服用涼肝丸。(方劑見前。)
五加皮散
治頸軟。
上用五加皮為末,酒調,塗敷頸骨上。
健骨散
白話文:
五加皮散
治療頸部筋骨軟弱無力。
將五加皮磨成粉末,用酒調勻,塗抹於頸部骨頭上。
健骨散
治久患疳疾,體虛不食,及諸病後天柱骨倒,醫者不識,謂之五軟。白殭蠶為末,三歲兒半錢,薄荷酒調下。後用生筋散貼。
生筋散
治如前。
白話文:
在治療長期的疳疾、身體虛弱、不吃東西以及各種疾病之後,頸椎骨倒伏,醫生不認識這種疾病,稱之為「五軟」。將白殭蠶研磨成粉末,三歲兒童服用半錢,用薄荷酒調服。之後使用生筋散貼敷。
治療方法同前。
木鱉子(六個,去殼),蓖麻子(六十個,去殼)
白話文:
木鱉子(六個,除去外殼),蓖麻子(六十個,除去外殼)
上研細,先抱起顱,摩頸上令熱,津唾調貼之,效!又方,用附子生用去皮臍,天南星切,各等分,生薑自然汁調貼項軟處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先將患者的頭顱抱起,並在頸部輕輕按摩使其溫熱,調和津液,使藥物黏貼在患處。
另外一種方法,可以使用附子(生用,去掉皮和肚臍)、天南星(切碎),等分混合,用生薑自然分泌的汁液調和,敷貼在頸部柔軟處。
2. 語遲
菖蒲丸
治受胎,其母卒有驚怖,邪氣乘心,舌本不通,四五歲長,猶不能言。
白話文:
菖蒲丸
用來治療受胎時,母親突然受到驚嚇而導致邪氣侵犯胎兒,造成舌頭根部不通暢,到四五歲時都還不會說話。
人參,石菖蒲,麥門冬(去心),遠志(取肉,薑汁漬),川芎,當歸(各二錢),滴乳香,硃砂(各一錢。別研)
上為末,煉蜜丸,麻子大。每服十丸,粳米米飲下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石菖蒲、麥門冬(去掉種子)、遠志(取用果肉,用薑汁浸泡2~3天)、川芎、當歸(各二錢)、乳香液、硃砂(每種一錢,另外研磨備用)。
末,煉蜜丸,麻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米漿送服。
3. 聤耳
明礬散
白話文:
明礬散
組成:
- 明礬
製法: 將明礬研成細粉。
用法: 外用,撒於患處。
主治: 皮膚濕疹、糜爛。
治腎經有熱,上衝於耳,遂使津液壅滯,為稠膿,為清汁,耳內痛。亦有沐浴水入耳中,濕氣停滯為膿,但不疼。二證久不瘥。變成聾耳。
白話文:
治療腎經有熱,此股熱氣上衝到耳中,隨即使津液壅滯,形成濃厚膿汁,或清澈膿汁,而引起耳內疼痛。亦有因沐浴時,水進入耳中,濕氣停滯而形成膿汁,但膿汁沒有疼痛感。這兩種證狀若久治不癒,最終會變成聾耳。
明礬(煅),龍骨(研。各三錢),黃丹(煅,二錢),石脂(一錢),麝(少許)
白話文:
-
明礬:煅燒過的明礬。
-
龍骨:研磨過的龍骨。
-
黃丹:煅燒過的黃丹。
-
石脂: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礦物。
-
麝:少量的麝香。
上為末,先以綿杖取去水,次以鵝毛管吹藥入耳。本方加海螵蛸末亦好。
月蝕耳瘡方
胡粉和東方壁土,為末敷。
又方
蛤蟆燒灰存性,搗為末,和豬膏敷。
白話文:
把藥碾成末,先用棉棒取出水,然後用鵝毛管吹藥入耳。本方再加入海螵蛸末也很好。
月蝕耳瘡方
把胡粉和東方壁土研成粉末敷上。
又一方
將蛤蟆燒成灰,保留其藥性,研成粉末,與豬油混合敷上。
4. 重舌
敷藥
白話文:
敷藥
將藥物敷於患處,以治療疾病。
治重舌,仍心脾俱有熱也。心候於舌,所主者血,脾之脈絡出於舌下。若心脾有熱,則血氣俱盛,附舌根而重生一物,形如舌而短小是也。有著頰裡及上齶者曰重齶,有著齒斷者曰重斷,皆當刺去其血也。用真蒲黃敷之,或發灰敷之,或馬牙硝敷之,或竹瀝浸黃柏點之。焰硝亦好。(余並見大方科。)
白話文:
治療重舌,是因為心和脾臟都有熱。舌頭是心的通路,主導血液,脾臟的經脈從舌頭下面出來。如果心和脾臟有熱,那麼血氣就會旺盛,聚集在舌根部而再生出一個東西,形狀像舌頭但短小。如果長在頰部裡面和上顎的地方,叫做重齶;如果長在斷齒的地方,叫做重斷,都應該刺出它的血。可以用真蒲黃敷,也可以用發灰敷,或者用馬牙硝敷,或者用竹瀝浸泡黃柏點。焰硝也是一種好的藥物。(我還看過大方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