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玉函經》~ 《金匱玉函經》卷第六 (5)
《金匱玉函經》卷第六 (5)
1. 辨發汗吐下後病形證治第十九
傷寒十三日,過經而譫語,內有熱也,當以湯下之,小便利者,大便當堅,而反利,其脈調和者,故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,自利者,其脈當微厥,今反和者,此為內實,屬承氣湯證。
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,柴胡湯證具,而以他藥下之,心下滿而堅痛者,此為結胸,屬大陷胸湯。
陽明病,下之,其外有熱,手足溫,不結胸,心中懊憹者,飢不能食,但頭汗出,屬梔子湯證。
陽明病,下之,心中懊憹而煩,胃中有燥屎者,可攻,其人腹微滿,頭堅後溏者,不可下之,有燥屎者,宜承氣湯。
陽明病,不能食,下之不解,其人不能食,攻其熱必噦,所以然者,胃中虛冷故也。
陽明病,脈遲,食難用飽,飽即發煩,頭眩者,必小便難,此欲作谷疸,雖下之,其腹滿即如故耳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
趺陽脈微弦,而如此,為強下之。
下利,其脈浮大,此為虛,以強下之故也。設脈浮革,故爾腸鳴,屬當歸四逆湯證。
傷寒,醫下之,續得下利清穀不止,身體疼痛,急當救里,後身體疼痛,清便自調,急當救表,救里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。
大下後,五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痛而滿,有燥屎者,本有宿食故也。
大下後,口燥者,裡虛故也。
火逆下之,因燒針煩躁,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到了第十三天,已經過了傳經的階段卻開始說胡話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,應該用湯藥來攻下。如果小便正常,大便應該會變硬,但反而腹瀉,而且脈象平和,這表示醫生使用了丸藥來攻下,這是不對的治療方法。如果腹瀉,脈象應該是微弱而手腳冰冷,現在脈象反而平和,這表示體內有實熱,屬於承氣湯證。
傷寒病到了五六天,出現嘔吐和發熱,具備了柴胡湯證的症狀,卻用了其他藥物來攻下,導致心下部位脹滿而堅硬疼痛,這是形成了結胸,屬於大陷胸湯證。
陽明病,用了攻下藥,但體表仍然有熱,手腳溫暖,沒有結胸的現象,只是心中煩悶不安,肚子餓卻吃不下,只有頭部出汗,這是屬於梔子湯證。
陽明病,用了攻下藥,心中煩悶不安,而且胃中有乾燥的糞便,可以攻下。如果病人肚子稍微脹滿,大便前硬後軟,就不能攻下。如果有乾燥的糞便,應該使用承氣湯。
陽明病,無法進食,用了攻下藥也沒有效果,如果這個人不能進食,再強行攻下熱邪必定會導致呃逆,會這樣是因為胃中虛冷。
陽明病,脈象遲緩,食慾不佳,吃飽了就會煩躁,頭暈,這必定是小便不順暢,這將會形成黃疸病,即使攻下,腹脹的情況也會和之前一樣,會這樣是因為脈象遲緩。
如果腳背的脈搏微弱且弦硬,卻強行使用攻下藥,是錯誤的治療。
腹瀉,脈象浮大,這是因為身體虛弱,卻強行使用了攻下藥導致的。如果脈象是浮而繃緊的革脈,並且伴隨腸鳴,屬於當歸四逆湯證。
傷寒病,醫生使用了攻下藥,之後持續腹瀉、拉出清稀的糞便,而且全身疼痛,這時要趕快治療裡證。如果之後全身疼痛減輕,大便也正常了,這時就要趕快治療表證。治療裡證適合使用四逆湯,治療表證適合使用桂枝湯。
大劑量攻下後,五到七天都沒有大便,煩躁不安沒有減輕,而且腹痛脹滿,有乾燥的糞便,這是因為之前體內就有宿食。
大劑量攻下後,如果口乾舌燥,是因為裡虛。
因為火邪上逆而使用攻下藥,又因為用燒針治療而出現煩躁不安,屬於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