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機

《金匱玉函經》~ 《金匱玉函經》卷第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玉函經》卷第四 (4)

1. 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

大汗出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(354)

表熱裡寒者,脈雖沉而遲,手足微厥,下利清穀,此裡寒也,所以陰證亦有發熱者,此表熱也。

表寒裡熱者,脈必滑,身厥舌乾也,所以少陰惡寒而倦,此表寒也,時時自煩,不欲厚衣,此裡熱也。

病者手足厥冷,脈乍緊者,邪結在胸中,心中滿而煩,飢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當吐之,宜瓜蒂散。(355)

傷寒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當與茯苓甘草湯,卻治其厥,不爾,水漬入胃,必作利也。(356)

傷寒六七日,大下後,寸脈沉遲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,咽喉不利,唾膿血,泄利不止者,為難治,麻黃升麻湯主之,(357)

傷寒四五日,腹中痛,若轉氣下趣少腹者,為欲自利也。(358)

傷寒本自寒下,醫復吐之,寒格更逆吐下,食入即出者,乾薑黃芩黃連湯主之。(359)

下利有微熱而渴,脈弱者自愈。(360)

下利脈數,有微熱,汗出者自愈,設復緊,為末解。(361)

下利手足厥冷,無脈者,灸之不溫,而脈不還,反微喘者死。(362)

少陰負趺陽者,為順也。(362)

下利,寸脈反浮數,尺中自澀者,必清膿血。(363)

下利清穀,不可攻其表,汗出必脹滿。(364)

下利,脈沉弦者,下重,脈大者為末止,脈微弱數者,為欲自止,雖發熱不死。(365)

下利,脈沉而遲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熱,下利清穀,必鬱冒汗出而解,病人必微厥,所以然者,其面戴陽,下虛故也。(366)

下利,脈反數而渴者,今自愈,設不差,必清膿血,以有熱故也。(367)

下利後,其脈絕,手足厥,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,不還不溫者死。(368)

傷寒下利,日十餘行,脈反實者死。(369)

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汗出而厥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(370)

熱利下重,白頭翁湯主之。(371)

下利腹脹滿,身體疼痛,先溫其里,乃攻其表,溫里宜四逆湯,攻表宜桂枝湯。(372)

下利慾飲水,為有熱也,白頭翁湯主之。(373)

下利譫語者,有燥屎也,宜小承氣湯。(374)

下利後更煩,按之心下濡者,為虛煩也,梔子豉湯主之。(375)

嘔家有癰膿,不可治嘔,膿儘自愈。(376)

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(379)

嘔而脈弱,小便複利,身有微熱,見厥者難治,四逆湯主之。(377)

乾嘔吐涎沫,而復頭痛,吳茱萸湯主之。(378)

傷寒,大吐大下之,極虛復極汗出者,以其人外氣怫鬱,復與之水,以發其汗,因得噦,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故也。(380)

傷寒噦而腹滿,問其前後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(381)

白話文:

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

大出汗,或是嚴重腹瀉導致手腳冰冷,這是屬於陽氣衰弱的虛寒證,用四逆湯來治療。(354)

如果表面發熱但身體內部寒冷,脈象雖然沉緩,但手腳稍微冰冷,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,這是屬於裡寒的表現,所以陰證也可能會有發熱的現象,這是因為表面還有熱邪。(表裡不一致)

如果表面寒冷但身體內部發熱,脈象必定滑數,身體冰冷,舌頭乾燥,這是少陰病有惡寒倦怠的表現,表示表面寒邪較重,同時時常感到心煩,不喜歡穿厚衣服,這是因為裡熱。(表裡不一致)

如果病人手腳冰冷,脈象時緊時鬆,表示邪氣結在胸中,心中覺得脹滿煩悶,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,這是病在胸部,應該用吐法,適合用瓜蒂散來治療。(355)

傷寒病出現手腳冰冷,同時心下悸動,應該先處理水飲問題,服用茯苓甘草湯,再處理手腳冰冷的問題,不然水飲進入胃部,一定會引起腹瀉。(356)

傷寒病六七天,嚴重腹瀉後,寸脈沉遲,手腳冰冷,下部脈搏微弱,喉嚨不舒服,咳出膿血,腹瀉不止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,適合用麻黃升麻湯來治療。(357)

傷寒病四五天,腹部疼痛,如果氣機下行到小腹,表示將要自行腹瀉。(358)

傷寒原本就是寒邪引起的下利,醫生又用吐法,導致寒邪阻隔,更加嘔吐腹瀉,吃下東西就吐出來,適合用乾薑黃芩黃連湯來治療。(359)

腹瀉有輕微發熱和口渴的現象,脈象虛弱,通常會自行痊癒。(360)

腹瀉脈象快,有輕微發熱,出汗,通常會自行痊癒,如果脈象反而變得緊,表示病情還沒有解除。(361)

腹瀉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,用艾灸也不會溫暖,脈搏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輕微喘息,這種情況屬於危險。(362)

少陰脈搏強於太陽脈搏,是順利的表現。(362)

腹瀉,寸脈反而浮數,尺脈反而澀滯,表示將要排出膿血。(363)

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,不可以發散表面寒邪,如果出汗,一定會腹脹。(364)

腹瀉,脈象沉弦,表示腹部有下墜感,脈象大,表示腹瀉還沒停止,脈象微弱而快,表示腹瀉將要停止,即使發熱也不會死亡。(365)

腹瀉,脈象沉緩,臉色蒼白,身體有輕微發熱,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,必定會昏厥,出汗後好轉,病人一定會輕微手腳冰冷,原因是臉部陽氣上浮,下部虛弱。(366)

腹瀉,脈象反而快速且口渴,通常會自行痊癒,如果沒有好轉,必定會排出膿血,因為體內有熱邪。(367)

腹瀉後,脈搏消失,手腳冰冷,過了一天脈搏恢復,手腳溫暖,表示可以存活,如果沒有恢復或沒有變溫暖,表示危險。(368)

傷寒腹瀉,一天十幾次,脈象反而強實,這是危險的徵兆。(369)

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,體內寒冷體表發熱,出汗且手腳冰冷,適合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(370)

熱性腹瀉,腹部有下墜感,適合用白頭翁湯來治療。(371)

腹瀉,腹部脹滿,身體疼痛,應該先溫暖身體內部,再發散表面寒邪,溫裡用四逆湯,發散表面用桂枝湯。(372)

腹瀉,想要喝水,表示體內有熱邪,適合用白頭翁湯來治療。(373)

腹瀉,出現胡言亂語,表示腸道有燥屎,適合用小承氣湯來治療。(374)

腹瀉後更加煩躁,按壓心下部感覺柔軟,表示是虛煩,適合用梔子豉湯來治療。(375)

嘔吐病人如果出現癰膿,不用特別治療嘔吐,膿排出後就會自行痊癒。(376)

嘔吐且發熱,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(379)

嘔吐,脈象虛弱,小便次數多,身體有輕微發熱,又出現手腳冰冷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,適合用四逆湯來治療。(377)

乾嘔吐出清涎,同時頭痛,適合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(378)

傷寒病,嚴重嘔吐和腹瀉後,身體極度虛弱,又大量出汗,表示人體陽氣鬱悶,又飲水,導致發汗,反而出現呃逆,原因是胃部虛寒。(380)

傷寒呃逆,同時腹部脹滿,需要詢問前後狀況,判斷哪個部位不通暢,疏通後就會痊癒。(38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