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欽安

《傷寒恆論》~ 傷寒恆論卷九 (9)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恆論卷九 (9)

1. 傷寒恆論卷九

二十二、少陰病,吐利(煩燥)〔躁煩〕,四逆者,死。原文296

【鄭論】,按此條係吳茱萸湯證,何以前不言死,而此言死也,又見其四逆故也。

【闡釋】,此條與前12條吳茱萸湯證相同,何以前不言死,而此言死也,何故?必是已用理中、四逆、白通諸湯治之不愈,轉加躁煩,四肢厥逆,不死何待?亦即鄭氏所說:「又見其四逆故也」。非死不可。

二十三、少陰病,下利止而頭眩,時時自冒者(冒者,如以物蔽目的意思,這裏是指眼發昏黑,目無所見的昏暈而言。),死。原文297

【鄭論】,按下利既止,應乎不死,此以死論者,以其時時頭眩自冒,冒者何?是陽欲從上脫也。諸書云:「陽回利止則生,陰盡利止則死」。余觀此條,時時眩冒,陽將脫而未脫,急急回陽,或者可救。總之陽回利止,精神健旺,陰盡利止,精神憊極,大有攸分。

【闡釋】,下利雖止,而頭眩,時時自冒,是陰竭於下,陽欲脫於上之極危候,急投大劑回陽之品,如鄭氏所說:「陽將脫而未脫,急急回陽,或者可救」之謂矣。

二十四、少陰病,四逆,惡寒而身踡,脈不至,(而)〔不〕煩而(燥)〔躁〕者,死。原文298

【鄭論】,按惡寒、身踡四逆,陽衰已極之候,況脈既不至,陽已不能達於外也,兼見煩(燥)〔躁〕,煩出於心,(燥)〔躁〕出於腎,心腎不交,方有此候,今竟如是,其人安得不死?

【闡釋】,鄭氏據原文以釋,是正確的,最後曰:「其人安得不死」。筆者認為少陰一證,但令有一線微陽,即有再生之機,醫者志在救危,可用重劑通脈四逆湯救危亡於萬一,以盡醫者天職。

二十五、少陰病,六七日,息高者(指呼吸淺表,不能作深長的呼吸,甚至呼氣多而吸氣少的意),死。原文299

【鄭論】,按息高而在陽明,未犯少陰,尚可不死。若在少陰,少陰乃根本之地,先天之真陽寄焉,真陽喜藏而不喜露,今見息高,是腎氣上奔,陰陽離絕,危亡轉瞬,故知其必死。

又曰:陽明少陰從何分別乎?陽明者,胃脈鼓指,而尺脈沉細,口熱氣粗,多係有餘;若少陰者,尺大而空,或弦勁鼓指,爪、甲、唇、舌青黑,遺尿等形,多係純陰無陽,故知之也。更有新久之不同,病形之迥異為別。

【闡釋】,息高有陽明少陰之別,陽明多係有餘之證,少陰則為純陰無陽。少陰病而見息高,此腎氣下絕,肺氣上脫,為上下離絕之象,故知其必死。若能於六七日之前,見微知機,用大劑通脈四逆湯加收固腎氣藥品治之,或可免於死亡。至鄭氏所釋陽明、少陰息高之分,則可指導臨證。

白話文:

傷寒恆論卷九

二十二、少陰病,伴有嘔吐腹瀉(煩躁),四肢厥逆者,必死。

鄭氏註解:這條記載的症狀是吳茱萸湯的適用範圍,為何之前不說會死,而這裡卻說會死呢?是因為出現了四肢厥逆。

闡釋:這條與前面十二條關於吳茱萸湯的記載相同,為何之前不說會死,而這裡卻說會死呢?原因是患者可能已經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白通湯等治療過,但沒有痊癒,反而加重了煩躁,四肢厥逆,這樣的情況,不死又能如何?這也是鄭氏所說的:「又見其四逆故也」,確實是必死之症。

二十三、少陰病,下痢停止但頭暈,時常眼前發黑者,必死。(「冒」是指眼前發黑,視物不清的昏暈。)

鄭氏註解:下痢停止後,按理來說應該不會死,但這裡說會死,是因為患者時常頭暈眼花,這「冒」是什麼呢?這是陽氣欲要從上部脫離的徵兆。諸多醫書記載:「陽氣回歸,下痢停止則生;陰氣耗盡,下痢停止則死。」我看這條記載,患者時常頭暈眼花,陽氣將要脫離但尚未完全脫離,應當迅速回陽救治,或許還有救。總之,陽氣回歸,下痢停止,精神旺盛則生;陰氣耗盡,下痢停止,精神極度衰弱則死,差別很大。

闡釋:雖然下痢停止了,但頭暈,時常眼前發黑,這是陰氣耗竭於下,陽氣將要從上部脫離的極度危險徵兆,應該立即使用大劑量的回陽藥物,如同鄭氏所說:「陽氣將要脫離但尚未完全脫離,應當迅速回陽救治,或許還有救。」

二十四、少陰病,四肢厥逆,惡寒且身體蜷縮,脈象摸不到,煩躁不安者,必死。

鄭氏註解:惡寒、身體蜷縮、四肢厥逆,都是陽氣衰竭到極點的表現,況且脈象摸不到,陽氣已經不能到達體表了,再加上煩躁不安,煩躁來自心臟,不安來自腎臟,心腎不交,才會出現這種症狀。如今已經這樣了,怎麼可能不死?

闡釋:鄭氏根據原文進行了解釋,這是正確的,最後說道:「怎麼可能不死?」。但我認為,少陰病只要還有一絲陽氣,就有生的希望。醫生應該以救治危重病人為己任,可以使用重劑的通脈四逆湯來救治,以盡到醫生的職責。

二十五、少陰病,持續六七天,呼吸急促者,必死。(呼吸急促是指呼吸淺表,不能做深長的呼吸,甚至呼氣多於吸氣。)

鄭氏註解:呼吸急促出現在陽明經,還沒有侵犯到少陰經,還有可能不死。但如果出現在少陰經,少陰經是人體的根本,先天之真陽藏於此,真陽喜歡潛藏而不喜歡外露,如今出現呼吸急促,這是腎氣上逆,陰陽離絕的徵兆,危急情況轉瞬即逝,所以知道他必死。

又說:陽明和少陰如何區分呢?陽明經表現為胃部脈象有力,而尺脈沉細,口乾舌燥,氣粗,多為陽氣有餘;而少陰經則表現為尺脈有力但空虛,或弦細有力,指甲、唇、舌青黑,遺尿等症狀,多為純陰無陽,因此可以區分。此外,病程長短不同,症狀表現也大相徑庭。

闡釋:呼吸急促在陽明和少陰的表現不同,陽明多為陽氣有餘,少陰則為純陰無陽。少陰病出現呼吸急促,這是腎氣衰竭,肺氣上逆,是上下離絕的徵象,所以知道他必死。如果能在六七天之前,及早發現,使用大劑量的通脈四逆湯加上收斂固護腎氣的藥物治療,或許可以避免死亡。鄭氏關於陽明、少陰呼吸急促的區分,可以指導臨床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