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症寶筏》~ 卷之四 傷寒類證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傷寒類證 (19)

1. 暑襲肺衛

如身熱、頭脹、脘悶,咳嗆不已者,此暑邪外襲於肺衛也,宜清上焦,光杏仁、滑石粉(各三錢)、香藿(七分)、白蔻(五分)、通草(一錢五分)、絲瓜葉(三錢)。如暑風外襲肺衛,氣阻發熱、畏風頭脹、咳嗆,防作肺瘧,宜香薷、杏仁、桔梗、連翹、六一散、絲瓜葉(化暑風而治頭脹)。

_邵評:_邪郁上焦,肺不宣降,則頭脹咳嗆、身熱脘悶,此邪在衛分也。衛分不解,則入氣分;氣分不解,則邪傳中焦而入營分;營分不解,則邪傳下焦而入血分矣。三焦俱受,營衛均病,甚至逆傳包絡,邪入膻中,而邪閉正脫之證見矣。故邪初在衛,先用辛香以開泄上焦為主。如暑邪挾風,襲入於肺,肺主皮毛,故亦為之表。邪在於衛,表氣不宣,暑風鬱蒸發熱,衛氣被邪抑遏,則微惡寒,寒熱似瘧,而畏風咳嗆。此是暑瘧,與少陽足經之瘧大異,當從手經施治,宣泄肺衛之暑邪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身體發熱、頭部腫脹、胸腹悶痛,咳嗽不止的情況,這可能是暑熱外侵影響了肺部和人體防禦系統。應該清理上半身的熱氣,可用的藥材有杏仁、滑石粉(各約9克)、香薷(約2.1克)、白豆蔻(約1.5克)、通草(約4.5克)、絲瓜葉(約9克)。如果暑風外侵肺部和人體防禦系統,導致氣滯、發熱、畏風、頭部腫脹、咳嗽,要小心轉變為肺部感染,可使用香薷、杏仁、桔梗、連翹、六一散、絲瓜葉(能化解暑風並治療頭部腫脹)。

_邵評:_當邪氣在上半身聚集,肺部功能受阻,會產生頭部腫脹、咳嗽、身體發熱和胸腹悶痛,這是因為邪氣在人體防禦層次。如果防禦層次不能解決邪氣,就會進入氣體調節層次;若氣體調節層次仍無法解決,邪氣就會傳到中半身並進入營養層次;營養層次再無法解決,邪氣就會傳到下半身並進入血液層次。一旦三個層次都被邪氣影響,營養和防禦都會出問題,甚至可能逆向傳到心包膜,邪氣進入胸腔,進而產生邪氣封閉正常運作的症狀。因此,邪氣剛開始在防禦層次時,應先使用辛辣芳香的藥物來開放和釋放上半身的邪氣。如暑熱夾雜風邪,入侵肺部,肺部控制皮膚和毛髮,所以也會影響表面。邪氣在防禦層次,表面的氣流不順暢,暑風鬱積產生熱度,防禦氣體被邪氣壓抑,會輕微畏寒,寒熱交錯類似瘧疾,且畏風咳嗽。這是暑熱引起的瘧疾,和足部少陽經絡的瘧疾完全不同,應從手部經絡進行治療,宣洩肺部和人體防禦系統的暑熱邪氣。

2. 肺傷痰喘

暑風熱氣傷肺,身熱痰嗽而喘者,宜桑杏、連翹、石膏、淡竹葉、橘紅、栝蔞仁皮、苡仁、蘆根之類。喉痛(痰熱上蒸)加射干、牛蒡(滌痰開肺),小水不利(肺熱不能通水道)加六一散(清暑利水),頭脹(暑風上擾)加鮮荷葉(清暑化風)。

_邵評:_此條暑風入肺,肺有痰濁,痰熱傷肺,肺升不降而喘嗽。治宜宣泄上焦,清化痰熱。

如暑濕傷氣,午後痰喘更加者,肺先受病也。亦宜清理上焦,為無形氣分之治。如蘆根、杏仁、蔞霜、苡仁、橘紅、川貝、西瓜翠衣、通草、茯苓皮之類。以上邪在上焦肺衛。

_邵評:_暑必挾濕,暑先入上焦,與痰熱先傷肺氣,故痰喘加於午後。暑為陽邪,而濕為陰類,則甚於午後陰分也。治以清暑熱而化痰滲濕,用輕藥以開泄上焦無形之肺氣也。

白話文:

[肺部受損咳嗽有痰]

當夏天的炎熱空氣傷害了肺部,導致身體發熱,咳嗽且伴有痰及喘息的情況,應該使用桑杏、連翹、石膏、淡竹葉、橘紅、栝蔞仁皮、苡仁、蘆根這類的草藥。如果喉嚨疼痛(這是因為痰和熱氣上升所導致的),可以添加射干和牛蒡子(有助於清除痰液,開闊肺部)。如果小便不暢(這可能是因為肺部熱度影響了水分代謝),應加入六一散(能清熱解暑,利尿)。若感到頭部脹痛(這是暑風影響到了頭部),可添加新鮮荷葉(有助於清熱解暑,化解暑風)。

_邵評:_這一情況是暑風進入肺部,肺部有痰和濁氣,痰和熱氣傷害肺部,使肺氣無法下降反而上衝,導致喘息和咳嗽。治療上應著重於釋放上焦(肺部和心臟所在的部位)的壓力,並清化痰熱。

如果暑濕影響到氣血,下午時咳嗽和喘息更嚴重,這表明肺部首先受到影響。此時也應清理上焦,進行無形氣分的調理。例如蘆根、杏仁、蔞霜、苡仁、橘紅、川貝、西瓜翠衣、通草、茯苓皮這類草藥。以上情況表示邪氣在上焦肺衛。

_邵評:_暑氣總是伴隨著濕氣,暑氣首先進入上焦,與痰熱一同傷害肺氣,所以痰喘會在下午時加重。暑氣是陽邪,濕氣則屬陰,所以在下午的陰分時會更嚴重。治療上應清熱解暑,化解痰濕,使用輕藥來開釋上焦無形的肺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