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症寶筏》~ 卷之三 傷寒變證 (9)
卷之三 傷寒變證 (9)
1. 循衣摸床撮空
三者皆大虛之候,乃精神耗散,不能主持也。當以獨參湯、左歸飲大劑與之,每有獲生者。
_邵評:_循衣、摸床、撮空三症,多相因而見。由於陰虧熱盛,元神耗散,不能自主,虛則喜實之象。用獨參以補元神,左歸以壯腎水救之。此參《西塘感證》之法。
陽明熱極失治,致循衣、摸床、微喘直視,脈弦者生,脈澀者死。此屬陽明壞病。脈弦則迢迢而長,胃氣尚存,故可救以承氣,然亦危極矣。要知生者未必盡生,而脈澀斷無不死,下亦死,不下亦死也。述古。
_邵評:_陽明熱極,邪實於中,陰氣幾將涸竭,而見循衣、摸床、微喘直視之症,元神亦耗散無主矣。故必診其脈,如見弦象,尚有胃氣,用承氣下其實熱,以存一線之陰氣,希冀生機。若脈澀者,陰竭血耗,必死無疑。
太陽證火劫取汗,陽盛傷陰,而致循衣、摸床。陰若未竭,則小便利可生。陰若己竭,則小便不利,多死。參《金鑑》。
_邵評:_火劫陰傷,陽熱盛極,神被火迫而不守,致循衣、摸床。以小便之利不利,驗其陰氣之存亡,陰存則生,陰竭則死。
不便不食、不便能食
傷寒有不便而不食者,必須滋養,胃陰充溢,自然邪去便通而思食矣。如病勢盛,邪不即去,不食不妨也(邪未去,不食無礙)。
_邵評:_不便不食,胃液虧而有邪滯也。陰虧故不便,胃有邪故不食。治須滋養胃陰,陰液恢復,則邪自退矣。
傷寒有不便而能食者,致新推陳,倉廩滋益,自能通利,不便無憂也。
此二條出《西塘感證》。
_邵評:_不便能食,陰虧而胃無邪滯也。液虧則不便,胃無邪故能食。一味滋陰養液,陰液充足,大便自通。
百合、狐惑、陽毒、陰毒
按:百合、狐惑、陰毒、陽毒四症,其病脈症治,並詳於《金匱要略》三卷內。百合症,仲景論之最詳(百合症總是心肺二經之病,傷寒後及虛勞或見之),治法亦備。貞嘗留心於此,而遇斯症甚罕,故不敢述。
狐惑,蟲病也。狀似傷寒,或傷寒後變證,蝕於喉為惑,蝕於陰為狐(毒盛於上,侵蝕於喉為惑,熱淫如惑亂之氣,感而生蜮也。毒偏在下,侵蝕於陰為狐,柔害幽隱如狐也)。面目乍白乍赤乍黑(內有毒氣往來,故乍白乍赤乍黑也),默默欲眠(熱濕之毒陷於陰也),惡聞食氣(濕毒蒸於胃也),蝕其喉則聲嘎(蝕於上部,謂緣肺管而上行,故聲嘎),甘草瀉心湯;蝕其肛則咽乾(蝕其下部,即蝕陰也,病在下而上衝,則咽乾也),苦參湯洗之,或雄黃熏之(甘草瀉心壯中氣而化濕熱,苦參、雄黃清燥殺蟲也)。
邵評:《金匱》注曰:看其上唇內有瘡如粟、唾血、心內懊憹痛,此蟲在上,食其五臟。下唇內生瘡者,其人不寤,此蟲食下部是也。
白話文:
「循衣摸床撮空」這三種情況,都是身體極度虛弱的徵兆,表示精神已經耗散,無法自主控制。這時候應該用獨參湯、左歸飲這種大劑量的藥來治療,有時候可以救活病人。
邵評:「循衣」、「摸床」、「撮空」這三種症狀,常常會一起出現。這是因為陰液虧虛導致熱邪旺盛,元神耗散,無法自主,這是一種虛弱卻又表現出想要抓東西的現象。所以要用獨參湯來補充元氣,用左歸飲來滋補腎水,才能救治病人。這是參考《西塘感證》的治療方法。
如果陽明經的熱邪極度旺盛,沒有好好治療,導致出現「循衣」、「摸床」、「輕微喘氣」、「眼睛直視」這些症狀,如果脈象呈現弦脈,表示還有生機;如果脈象呈現澀脈,就表示病危。這種情況屬於陽明經的嚴重壞病。弦脈表示脈象細長而有力量,代表胃氣還存在,所以可以用承氣湯來瀉下熱邪,但情況還是非常危險。要知道,即使有生機也不一定能救活,而出現澀脈的情況,幾乎是死路一條,用瀉下的方法也是死,不用瀉下的方法也是死。這是古人的經驗。
**邵評:**陽明經的熱邪太過旺盛,邪氣充斥體內,陰液幾乎枯竭,就會出現「循衣」、「摸床」、「輕微喘氣」、「眼睛直視」這些症狀,元神也已經耗散無法自主。所以一定要仔細診脈,如果脈象是弦脈,表示胃氣還存在,可以用承氣湯瀉下體內的實熱,保留一線陰氣,或許還能有生機。如果脈象是澀脈,就表示陰液枯竭,精血耗盡,一定會死亡。
太陽病用火攻的方式發汗,導致陽熱過盛而損傷陰液,也會造成「循衣」、「摸床」的現象。如果陰液沒有完全耗盡,小便通常會順暢,還能活命;如果陰液已經耗盡,小便會不順暢,大多會死亡。這是參考《金鑑》的說法。
**邵評:**用火攻的方式損傷了陰液,導致陽熱極度旺盛,神智被火熱逼迫而無法守住,才會出現「循衣」、「摸床」的現象。可以藉由小便是否順暢來判斷陰液是否還存在,陰液存在就能活命,陰液枯竭就會死亡。
大便不通、不想吃東西、大便不通、能吃東西
傷寒病有大便不通又不想吃東西的情況,必須要用滋養的方式來治療,當胃的陰液充足,自然就能排便,也會想吃東西。如果病勢嚴重,邪氣無法立刻消除,即使不想吃東西也無妨(邪氣還沒消退,不想吃東西是正常的)。
**邵評:**大便不通又不想吃東西,表示胃的陰液虧虛而且有邪氣滯留。陰液虧虛所以大便不通,胃有邪氣所以不想吃東西。治療時必須滋養胃陰,當陰液恢復後,邪氣自然就會退去。
傷寒病有大便不通卻能吃東西的情況,這表示能夠將新的食物轉化成能量,補充體內的不足,自然就能排便順暢,不用擔心大便不通的問題。
這兩條是出自《西塘感證》的說法。
**邵評:**大便不通卻能吃東西,表示陰液虧虛但胃沒有邪氣滯留。陰液虧虛所以大便不通,胃沒有邪氣所以能吃東西。只要用滋陰養液的方法治療,當陰液充足後,大便自然就能通暢。
百合病、狐惑病、陽毒病、陰毒病
關於百合病、狐惑病、陽毒病、陰毒病這四種疾病的病因、脈象、症狀和治療方法,在《金匱要略》這本書的第三卷有詳細說明。其中百合病的說明最詳盡(百合病主要是心肺兩經的疾病,通常在傷寒病後或是虛勞的病人身上出現),治療方法也相當完備。我曾經仔細研究過這個病,但實際遇到的案例非常少,所以不敢多加論述。
狐惑病是一種蟲病。它的症狀看起來很像傷寒病,或是傷寒病後產生的變化。如果蟲子侵蝕喉嚨就稱為「惑」,侵蝕陰部就稱為「狐」(毒素在上部,侵蝕喉嚨就稱為「惑」,是因為熱邪過盛就像迷惑之氣一樣,導致長出蜮蟲。毒素偏在下部,侵蝕陰部就稱為「狐」,就像狐狸一樣陰柔隱蔽地傷害身體)。患者的臉色會時白時紅時黑(體內的毒氣會不斷來回變化,所以臉色也跟著變),默默地想睡覺(熱濕的毒素侵入下陰的關係)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(濕毒蒸騰到胃部),如果侵蝕喉嚨就會聲音沙啞(因為毒素侵蝕上部,延著肺管往上走,所以聲音會沙啞),可以用甘草瀉心湯治療;如果侵蝕肛門就會覺得喉嚨乾燥(因為毒素侵蝕下部,也就是侵蝕陰部,疾病在下卻向上衝,所以喉嚨會乾),可以用苦參湯來清洗,或是用雄黃來熏蒸(甘草瀉心湯可以強化中氣、化解濕熱,苦參和雄黃則可以清熱燥濕、殺死蟲子)。
邵評:《金匱》的注解說:如果看見上嘴唇內部有像粟米一樣的瘡、並且會吐血、胸口煩悶疼痛,這表示蟲子在上方,正在侵蝕五臟。如果下嘴唇內部有長瘡,而病人沒有感覺,這表示蟲子在下方,正在侵蝕下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