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症寶筏》~ 卷之三 傷寒變證 (3)
卷之三 傷寒變證 (3)
1. 肺鬱氣逆
面冷頻呃、咽中不爽,此肺氣膹郁,病在上焦。宜開氣分之痹,俾清陽得舒,胸次方能開達。薑汁炙枇杷葉、川貝母、川鬱金、香豉、桔梗、通草、鮮竹茹之類主之。
_邵評:_氣鬱於肺,不得下降,清陽痹阻而頻呢,治以宣肺開氣。肺氣宣行,則諸氣流通而下降,呃自止矣。宜以輕清開提肺氣,宣泄上焦為治。
白話文:
[肺部氣鬱不通]
臉色蒼白且頻繁打嗝,咽喉有異物感不舒服,這是肺部氣血鬱滯不通所致,疾病主要在身體上半部分。應著重於疏通肺部的氣滯,讓肺部的清氣得以舒暢,如此胸部才會感覺寬敞舒適。可以使用薑汁炒過的枇杷葉、四川貝母、四川鬱金、香豆、桔梗、通草、新鮮竹茹等藥材來治療。
_邵評:_肺部氣血鬱結,無法順利下降,導致清氣受阻而頻繁打嗝,治療上應以宣肺開氣為主。一旦肺氣得以順暢運行,全身的氣血就會順暢,往下流動,打嗝自然就能停止。治療時,應該選擇能輕鬆提升肺氣,以及能幫助上半身氣血流通的藥材。
2. 濁飲上逆
攻伐太過,胃中陽虛,飲濁上逆為呃,舌胎白潤,治宜溫通,半夏、茯苓、丁香、柿蒂、吳萸、薑汁之類,如生薑半夏湯(滌飲散寒)、丁香柿蒂湯(溫胃之劑)、茱萸理中湯(扶陽化寒)皆可選用。
_邵評:_攻伐多是寒涼,以傷中陽,陽虛則伏飲上逆而作呃忒也。舌白潤,寒飲胎也,宜溫胃陽以散寒飲為治。
白話文:
[混濁飲食上湧]
過度的攻伐治療導致胃中的陽氣虛弱,使得混濁的飲食向上反湧造成打嗝的症狀,舌苔呈現白色且濕潤。治療上應選擇溫暖和通暢的方法,如使用半夏、茯苓、丁香、柿蒂、吳茱萸、薑汁等藥物,像是生薑半夏湯(具有排除寒飲的作用)、丁香柿蒂湯(能溫暖胃部)、茱萸理中湯(有助於提升陽氣,化解寒氣)等方劑都可以考慮使用。
_邵評:_過度的攻伐治療多屬寒涼性質,易損傷胃中的陽氣。當陽氣虛弱時,潛藏的寒飲就會向上反湧,進而引起劇烈的打嗝。舌苔白色且濕潤是寒飲的表現,治療上應著重於溫暖胃部的陽氣,以達到散去寒飲的效果。
3. 胃虛有熱
如呃逆而渴、舌胎微黃,此胃虛有火,上逆而呃也。宜橘皮竹茹湯或溫膽湯,加枳實、薑汁炙枇杷葉。如胃中有痰飲,脈沉而弦,宜橘皮半夏生薑湯。
_邵評:_胃虛內有伏火,故口渴而舌胎微黃,虛火上逆,胃氣不得下降而作呢也,治以清降胃火一法。此與上條同是胃病,有寒熱之不同,用藥有溫清之別。上條陽虛飲逆,故用溫通。此條胃虛有火,故宜清降。當合參之。如痰飲脈沉而弦,弦為飲而沉為在裡也,用滌飲和胃之法。
白話文:
[胃部虛弱且有熱]
如果出現打嗝不止且感到口渴,舌苔稍微泛黃,這表示胃部虛弱並有火氣上升導致打嗝。適合服用橘皮竹茹湯或是溫膽湯,再加入一些枳實及薑汁炙過的枇杷葉。若胃中有痰濕,脈象顯示下沉且呈弦狀,則應服用橘皮半夏生薑湯。
_邵評:_胃部虛弱內部藏有潛在的火氣,所以會感到口渴且舌苔微黃,虛火上昇,使得胃氣無法順利下降而產生打嗝。治療方式應著重於清除和降胃火。這和前面一條同樣是胃部疾病,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寒熱的不同,因此使用的藥物也會有溫補與清涼的差異。前一條因胃陽虛弱且有飲食逆流,所以使用溫通的方法。這一條因胃部虛弱且有火氣,所以應使用清熱降火的方式。兩者應該結合參考。若脈象顯示有痰濕且呈下沉且弦狀,弦代表有飲食停滯,而下沉則代表問題在身體內部,此時應使用化痰飲及調和胃氣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