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二十六 (16)
卷之二十六 (16)
1. 附:產後諸方
王節齋曰:凡婦人產後陰血虛,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,故多發熱。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,而以炙乾姜之苦溫從治,收其浮散,使歸依於陰。然產後脾胃虛,多有過服飲食,傷滯而發熱者,誤作血虛則不效矣。但遇產後發熱者,須審問服何飲食,有無傷積、胸膈飽悶、噯氣惡食、泄瀉等證,只作傷食治之。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,方用補血證法。
產後無得令虛,當大補氣血為先,雖有雜證,以末治之,一切病,多是血虛,皆不可發表。產後中風,切不可作風治,必大補氣血為主,然後治痰,當以左右手之脈分其血氣多少,而治產後中風,口眼喎斜,切不可服小續命湯。產後水腫,必用大補氣血為主,少佐蒼朮、茯苓,使水自利。
產後大發熱,必用乾薑,輕者用茯苓,淡滲其熱,一應寒苦並發表之藥,皆不可用。產後發熱、惡寒皆屬血虛,左手脈不足,補血藥多於補氣藥。惡寒、發熱、腹痛者,當去惡血;腹滿者不是產後發熱,乳汁不通及膨者,無子當消,用麥櫱二兩,炒,研細末,清湯調下,作四服。有子者,用木通、通草、豬蹄煎服。
凡產後有病,先固正氣。前條云:產後大熱必用乾薑。或曰:用姜者,何也?此熱非有餘之熱,乃陰虛生內熱耳。故以補陰藥大劑服之。且乾薑能入肺,和肺氣入肝分,引血藥生血,然不可獨用,必與補陰藥同用,此造化自然之妙,非天下之至神,孰能與於此乎?產後脈洪數,產前脈細小澀弱,多死。懷孕者,脈主洪數。
已產而洪數不假者,多主死。
一方,產後補虛
人參,白朮(各一錢),茯苓,歸身尾,陳皮,川芎(各半錢),甘草(炙,三分),有熱加黃芩(一錢)
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產後消血塊方
滑石(三錢),沒藥,血竭(各二錢。如無,牡丹皮代之)
上為末,醋糊丸,如惡露不下,以皮湯下。瓦壠子能消血塊。
又方,治產後泄瀉。
黃芩,白朮,川芎,茯苓,乾薑,滑石,陳皮,炒芍藥,甘草(炙)
上㕮咀,水煎服。
又方,治產後惡露不盡,小腹作痛。
五靈脂,香附,一方加蛤粉
上為末,醋糊丸。甚者入桃仁,不去尖用。
參朮膏,治產後胞損成淋瀝證。
人參(二錢半),白朮(二錢),桃仁,陳皮,茯苓(各一錢),黃耆(一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
上㕮咀。水煎豬、羊胞,後入藥,作一服。
奪命丹(《濟生方》),治產後血入衣中,脹滿衝心,久而不下,或去血過多,肺氣喘促,謂之孤陽絕陰,亦難治之證,宜急取鞋底炙熱,小腹上下熨之,次進此藥。
附子(炮,去皮臍,半兩),牡丹皮(去心),乾漆(炒令煙盡。各一兩)
上為末,用酸醋一升,大黃末一兩,同熬成膏,和藥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附:產後諸方
王節齋說:婦女產後陰血不足,陽氣失去依託而散佈於體表,所以常常發熱。治療方法是用四物湯補益陰血,再用炙乾薑的辛溫之性來治療,收斂浮散的陽氣,使其歸於陰分。但是產後脾胃虛弱,很多人因為飲食過度,導致食積而發熱,這時候如果誤以為是血虛,治療就會無效。遇到產後發熱的病人,一定要仔細詢問其飲食情況,是否有飲食積滯、胸膈飽脹、噯氣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症狀,如果有,就要按照傷食的辦法治療。如果發熱但飲食正常,才可以採用補血的方法治療。
產後絕對不能讓身體虛弱,應該優先大力補益氣血,即使有其他症狀,也要把它們當作次要的來處理。產後各種疾病大多是因為血虛造成的,都不能用發散的療法。產後中風,絕對不能用治療普通風寒的方法,必須以大補氣血為主,然後再治療痰飲,應該根據左右手的脈象來判斷氣血的多少,以此來治療產後中風、口眼歪斜等症狀,絕對不能服用小續命湯。產後水腫,必須以大補氣血為主,少加一些蒼朮、茯苓,幫助利水消腫。
產後高燒,必須使用乾薑,症狀較輕的可以用茯苓,溫和地去除體內的熱邪。所有寒涼和發散的藥物都絕對不能使用。產後發熱、惡寒都屬於血虛,左手脈象不足,補血的藥物要比補氣的藥物多。出現惡寒、發熱、腹痛,就要去除瘀血;腹部脹滿則不是產後發熱的症狀。乳汁不通或乳房脹痛的,如果沒有生育過,就應該消腫,可以用麥芽二兩,炒焦研成細末,用清水送服,分成四次服用。如果生育過,則可以用木通、通草、豬蹄煎服。
凡是產後出現疾病,都要先扶正固本。前面提到產後高熱要用乾薑。有人問:為什麼要用薑?這是因為這種熱不是陽氣過盛的熱,而是陰虛導致的內熱。所以要用大量補益陰血的藥物。而且乾薑能入肺,調和肺氣,再入肝分,引導血藥生血,但不能單獨使用,必須與補益陰血的藥物合用,這就是自然造化的妙用,不是世間最神奇的醫術,誰能做到這樣呢?產後脈象洪數,而懷孕前脈象細小、澀滯、微弱,大多會死亡。懷孕期間,脈象本來就洪數。
已經生產完畢,但脈象仍然洪數且不虛弱的,大多會死亡。
一方,產後補虛方:
人參、白朮(各一錢),茯苓、當歸尾、陳皮、川芎(各半錢),炙甘草(三分),如有發熱加黃芩(一錢)
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產後消血塊方:
滑石(三錢),沒藥、血竭(各二錢,如果沒有,可以用牡丹皮代替)
研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丸劑。如果惡露不下,可以用豬皮湯送服。瓦壟子也能消散血塊。
一方,治產後泄瀉:
黃芩、白朮、川芎、茯苓、乾薑、滑石、陳皮、炒芍藥、炙甘草
研成粗末,水煎服。
一方,治產後惡露不盡,小腹疼痛:
五靈脂、香附,有些方子還會加蛤粉
研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丸劑。症狀嚴重者可以加入桃仁,但不要去掉尖端。
參朮膏,治產後胞損導致尿頻尿急:
人參(二錢半),白朮(二錢),桃仁、陳皮、茯苓(各一錢),黃耆(一錢半),炙甘草(五分)
研成粗末。水煎豬羊胞,然後加入藥物,服用一劑。
奪命丹(出自《濟生方》),治產後血流入衣中,腹部脹滿,衝擊心胸,時間長了也不下降,或者出血過多,肺氣喘促,叫做孤陽絕陰,也是很難治療的症狀,應該緊急用鞋底炙熱,在小腹部上下熨燙,然後服用此藥。
附子(炮製,去掉皮和臍,半兩),牡丹皮(去心),乾漆(炒到煙盡,各一兩)
研成細末,用酸醋一升,大黃末一兩,一起熬成膏,和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酒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