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二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六 (4)

1. 附:調經諸方

丹溪曰:經候有枯閉不通者,有不及期與過期者,有妄行者,有色紫黑及淡者,有成塊者,有作疼者。夫經不通,或因墮胎及多產傷血,或因久患潮熱消血,或因久發盜汗耗血,或因脾胃不和,飲食少進而不生血,或因痢疾失血,治宜生血補血,除熱調胃之劑,隨證用之。或因七情傷心,心氣停結,故血閉而不行,宜調心氣,通心經,使血生而經自行矣。

如虛中有熱,月事不來,以四物湯加黃芩治之。常過期者,血少也,以芎、歸、參、術兼痰藥治之,過期紫黑有塊作痛,血熱也,以四物湯加香附、黃連;過期色淡挾痰者,以二陳湯加芎歸。常不及期者,血熱也,以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、香附,肥人多兼痰藥治之。血枯經閉者,以四物湯加紅花、桃仁,痰多佔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,目必漸昏,肥人多有之,以南星、蒼朮、川芎、香附作丸服之。肥人軀脂滿經閉者,以導痰湯加芎、歸、黃連,不可服地黃,泥痰故也,如用必以薑汁炒。

肥人少子,亦由痰多脂膜閉塞,子宮不能受精而施化也,宜服上藥。瘦人子宮無血,精氣不聚,亦令無子,以四物湯養血養陰等藥。經水未行,臨經將來作痛者,血實也,一曰淤血鬱滯也。以四物湯加桃仁、香附、黃連、紅花,或加延胡索、莪朮、木香,有熱加柴胡,黃芩。

經水行後而作痛者,氣血俱虛也,以八物湯加減煎服。又云:血為氣之配,因氣而行。成塊者,氣之凝,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行,後作痛者,氣血虛也。色淡者,亦虛也,而有水以混之也。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也。紫者氣之熱,黑則熱之甚也。今人悉指為風冷,而行溫熱之劑,禍不旋踵。

四物湯(《和劑方》),治衝任虛損,月水不調。常服調益營衛,滋養血氣。

當歸(去蘆),川芎,白芍藥,熟乾地黃(酒蒸,焙。各等分。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八分,空心服。崩中去血過多者,加熟艾煎服。

大溫經湯(《和劑方》),治衝任虛損,月候不調,或耒多不已,或過期不行、或崩中去血過多,或經損娠,淤血停留,小腹急痛,五心煩熱。

阿膠(碎,炒),芎藭,當歸(去蘆),人參(去蘆),肉桂(去皮),甘草(炒),芍藥,牡丹皮(各一兩),半夏(二兩半),吳茱萸(二兩,各湯洗七次),麥門冬(去心,五兩半)

上㕮咀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八分,空心熱服。

調經散,治經水或前或後,或多或少,或逾月不至,或一月而來,皆可服。

川歸(酒洗,一錢半),麥門冬(去心,二錢),吳茱萸(擇去閉目者,沸湯泡七次,焙乾,半錢),人參(去蘆),半夏(湯泡七次),白芍藥,牡丹皮(去心),川芎(各一錢),肉桂(半錢),阿膠(炒),甘草(各七分半)

白話文:

附:調經諸方

丹溪認為,月經的異常情況很多,例如:經血不通、月經提前或延後、月經紊亂、經血顏色紫黑或淡薄、經血成塊、月經疼痛等等。經血不通的原因可能是:多次墮胎或生產導致血虛、長期潮熱耗損血液、長期盜汗耗損血液、脾胃不和導致飲食減少影響造血功能、痢疾失血等等。治療方法應當著重於補血、生血、清熱、調胃,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藥方。也可能是因為七情傷心,心氣鬱結,導致血脈不通,這就需要調理心氣,疏通心經,使氣血運行通暢,月經自然恢復正常。

如果體虛有熱,月經不來,可以用四物湯加黃芩治療。月經經常延後,是因為血虛,可以用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白術加上化痰藥物治療。如果月經延後,經血紫黑成塊伴隨疼痛,這是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香附、黃連治療。如果月經延後,經血顏色淡薄且伴有痰濕,可以用二陳湯加川芎、當歸治療。月經經常提前,是因為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、香附治療,肥胖者通常還需要加用化痰藥。經血枯竭閉經,可以用四物湯加紅花、桃仁治療。如果痰濕阻塞血海,導致經血量多,眼睛會逐漸昏花,肥胖者多見此症,可以用南星、蒼朮、川芎、香附製成丸藥服用。肥胖者因脂肪堆積導致經閉,可以用導痰湯加川芎、當歸、黃連治療,不宜服用地黃,因為痰濕阻滯,如果一定要用,需用薑汁炒制。

肥胖女性不孕,也是由於痰濕阻滯,脂肪膜堵塞,子宮無法受精,可以使用上述藥物治療。瘦弱女性子宮缺乏血液,精氣不能凝聚,也會導致不孕,可以使用四物湯等補血養陰的藥物治療。月經來潮前就疼痛,這是血實,也可能是瘀血阻滯,可以用四物湯加桃仁、香附、黃連、紅花,或者加延胡索、莪朮、木香治療,如有熱症,再加柴胡、黃芩。

月經來潮後疼痛,這是氣血兩虛,可以用八珍湯加減治療。此外,血的運行依靠氣,氣凝則血成塊,經行前痛是氣滯,經行後痛是氣血虛弱,經血顏色淡薄是氣血虛弱,且有水濕混雜。月經紊亂是氣亂,經血顏色紫紅是氣熱,顏色紫黑是熱盛。現在很多人把這些都歸咎於風寒,而使用溫熱藥物治療,往往會適得其反。

四物湯(出自《和劑方》),治療衝任虛損、月經不調。長期服用可以調和營衛,滋養氣血。組成:當歸(去蘆)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(酒蒸,焙乾),各等份。用法: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崩漏出血過多者,加熟艾同煎。

大溫經湯(出自《和劑方》),治療衝任虛損、月經不調,例如月經量多不止、月經延後、崩漏出血過多、經期受損懷孕、瘀血停滯、小腹疼痛、五心煩熱。組成:阿膠(碎,炒)、川芎、當歸(去蘆)、人參(去蘆)、肉桂(去皮)、炙甘草、白芍藥、牡丹皮(各一兩)、半夏(二兩半)、吳茱萸(二兩,每味藥用湯洗七次)、麥門冬(去心,五兩半)。用法:每服三錢,水一盞,加薑五片,煎至八分,空腹熱服。

調經散,治療月經提前或延後、經血量多或少、月經逾期不至、月經周期紊亂等情況。組成:川芎(酒洗,一錢半)、麥門冬(去心,二錢)、吳茱萸(擇去閉目者,沸湯泡七次,焙乾,半錢)、人參(去蘆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白芍藥、牡丹皮(去心)、川芎(各一錢)、肉桂(半錢)、阿膠(炒)、炙甘草(各七分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