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二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 (2)

1. 丹毒證治

藍葉散,治諸丹發熱赤腫。

白芷,柴胡,知母,杏仁(去皮),川芎,赤芍藥,生地黃,川升麻,乾葛,生甘草(各一分)爛石膏,梔子仁(各半分),藍葉(曬乾,一分)

上銼細。每一錢半,新水煎服。熱甚加黃芩、玄參煎服。

防己散,治諸丹。

漢防己(三錢),川升麻,黃芩,犀角,黃耆,川芎(各一分),朴硝(一錢)

上銼。每一錢半,新水入少蜜並竹葉煎。

朱黛散,解丹熱諸毒。

青黛,土朱(各一分),軟滑石,荊芥穗(各半分)

上為末。每一錢半,蜜水調下,兼與撲身。

人參羌活散(方見眼目門、)惺惺散(方見癮疹門。)夾和,用竹葉煎湯調下,治諸丹。

諸丹熱證加黃芩、玄參,冷證加黃耆、白芷。

疏風解毒散,亦治丹毒。(方見諸惡瘡門。)

敷方

紫浮萍一碗、中等活地龍七條,研細敷。

又方,芒硝末,水調敷。

又方,赤小豆末,雞子清調敷。

又方,青澱汁敷。

又方,水藻搗敷。

又方,芭蕉根,取汁敷。

又方,梔子、大黃,蜜水搗敷。

又方,豬糞燒灰,雞子清調敷。

洗方,蠶砂一升,井水煎,溫和,密室洗。

青白丹,灶中黃土一分、豉半分,為末,麻油調敷。

小兒風疹走帶方

薑黃,荊芥,黃連,土朱,赤小豆,爛石膏等分

上為末撲之,服藥同前。

白話文:

丹毒證治

藍葉散,用於治療各種丹毒引起的發熱、紅腫。藥物組成:白芷、柴胡、知母、杏仁(去皮)、川芎、赤芍藥、生地黃、川升麻、葛根、生甘草(各等份),生石膏、梔子仁(各半份),藍葉(曬乾,等份)。將藥物磨成細末,每次用1.5克,用水煎服。發熱嚴重者,可加入黃芩、玄參同煎服用。

防己散,用於治療各種丹毒。藥物組成:漢防己(3克),川升麻、黃芩、犀角、黃耆、川芎(各等份),朴硝(1克)。將藥物磨成細末,每次用1.5克,加少量蜂蜜和竹葉用水煎服。

朱黛散,用於解丹毒熱毒。藥物組成:青黛、土朱砂(各等份),滑石粉、荊芥穗(各半份)。將藥物磨成細末,每次用1.5克,用蜂蜜水調服,並同時將藥粉外敷患處。

人參羌活散(處方見眼目門)、惺惺散(處方見癮疹門)兩種藥方可混合使用,用竹葉水煎服,治療各種丹毒。丹毒伴有發熱者,加用黃芩、玄參;伴有畏寒者,加用黃耆、白芷。

疏風解毒散,也可用於治療丹毒。(處方見諸惡瘡門)

外敷藥方:

  • 紫浮萍一碗,中等大小活地龍七條,研磨成細末外敷。
  • 芒硝粉,用水調和後外敷。
  • 赤小豆粉,雞蛋清調和後外敷。
  • 青黛汁外敷。
  • 水藻搗碎後外敷。
  • 芭蕉根取汁外敷。
  • 梔子、大黃,用蜂蜜水搗碎後外敷。
  • 豬糞燒成灰,雞蛋清調和後外敷。

清洗藥方:

  • 蠶砂一升,用井水煎煮,溫熱後,在密閉的房間內清洗患處。

青白丹:灶中黃土1份,豆豉半份,磨成細末,麻油調和後外敷。

小兒風疹伴有丹毒藥方:

薑黃、荊芥、黃連、土朱砂、赤小豆、生石膏等份,磨成細末外敷,內服藥物與上述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