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二十三 (3)
卷之二十三 (3)
1. 腸風證治
真人養臟湯(方見瀉類),加生槐花,治腸風冷熱不調下血。
黑聖散,治腸風、臟毒、痔瘻及諸下血。
當歸,川芎,茯苓,地榆,槐花(焙),敗棕艾葉(燒存性),百草霜
上件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食前陳米飲調下。
鯽魚方,治腸風、血痔及下痢膿血。
大活鯽魚一個,不去鱗,肚下穿一孔,去其腸穢,入透明白礬一塊如金橘大,以敗棕皮重包,外用厚紙裹,先煨令香熟,去紙,於熨斗內燒,帶生存性為末。每服一錢,空心溫米飲調下。
震靈丹,(方見瀉類),玉華白丹(方見痢類。),治臟腑虛損。大腸不收,久作腸風下血,二藥夾用,煎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,空心嚥下。
黃龍丸,治傷酒臟毒,及暑瀉、熱瀉。
黃連淨八兩,用酒一大升煮乾,研細,水麵糊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四五十丸,陳米飲湯下。
消風散,治腸風,米飲調下。吞烏荊丸、酒蒸黃連丸,隨意。(方見頭風類。)
腸風久血方
吳茱萸(淨,半兩,蕩七次,炒過),黃連(去須,七錢)
上為末,陳米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陳米飲下,食前服。
又方
茅花,敗荷葉,敗棕(各半兩,燒存性),香附(杵,淨,一兩,炒鹽和,一半炒焦,一半略炒)
上為末。食前米飲調下二錢。
腸風方
香附(一兩,制),枳殼(三分),當歸,川芎(各半兩),槐花(炒),甘草(炙。各一分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新水一盞半,薑棗煎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腸風證治
真人養臟湯(配方見瀉類藥方),加入生槐花,可以治療腸風寒熱不調導致的出血。
黑聖散,可以治療腸風、臟腑毒素、痔瘡瘻管以及各種出血症狀。藥物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茯苓、地榆、炒槐花、燒存性的艾葉、百草霜,等量混合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陳米湯送服。
鯽魚方,可以治療腸風、血痔以及下痢膿血。做法:取一條活鯽魚,不去鱗,在魚肚下穿一個孔,去除內臟,放入一塊像金橘一樣大的明礬,用敗棕皮包裹再用厚紙裹好,先煨熟至香,去掉紙張,再用熨斗燒烤,研磨成粉末後服用。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溫米湯送服。
震靈丹(配方見瀉類藥方)、玉華白丹(配方見痢疾類藥方),可以治療臟腑虛損、大腸收縮無力,久病導致的腸風出血。兩種藥物同時使用,再配合煎服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,空腹服用。
黃龍丸,可以治療飲酒傷身導致的臟腑毒素,以及暑熱瀉痢。做法:取黃連八兩,用一升酒煮乾,研磨成細粉,加水和成麵糊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。
消風散,可以治療腸風,用米湯送服。可以同時服用烏荊丸、酒蒸黃連丸(配方見頭痛類藥方)。
治療久治不愈的腸風出血的藥方:
藥方一:淨吳茱萸半兩(洗淨七次,炒制),黃連七錢(去須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陳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藥方二:茅花、敗荷葉、燒存性的敗棕(各半兩)、杵碎淨化的香附一兩(炒鹽和,一半炒焦,一半略炒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飯前用米湯送服二錢。
腸風藥方:制香附一兩,枳殼三分,當歸、川芎各半兩,炒槐花、炙甘草各一分。將藥材粗略研磨,每次服用三錢,加新水一盞半,薑棗一起煎煮,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