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三 (2)
卷之三 (2)
1. 附諸方
上作一服,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熱服。
淵然真人奪命丹,專治疔瘡、發背、腦疽、乳癰、附骨疽,一切無頭腫毒。惡瘡服之便有頭,不痛者服之便痛,已成者服之立愈。此乃惡證藥中至寶,病危者服之亦可矣,萬無一失,不可輕易。
蟾酥(二錢,乾者,老酒化),血竭(一錢),乳香,沒藥,銅綠,硃砂(為衣。各二錢),輕粉(半錢),膽礬,寒水石(各一錢),雄黃(三錢),麝香(半錢),腦子(半錢,無亦可),蝸牛(一十一個,連殼用),蜈蚣(一條,酒浸,炙黃,去頭足)
上為細末,將蝸牛研作泥,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。若丸不就,以好酒煮麵糊為丸。每服只二丸,先用蔥白三寸,令病人嚼爛,吐於手心,男左女右,將丸子裹在蔥白內,用無灰熱酒三四盞送下,於避風處,以衣被蓋覆,約人行五里之久,再用熱酒數杯,以助藥力,發熱大汗出為度。如汗不出,重者,再服二丸,汗出即效。
初覺者二丸即消,三五日病重者,再進二丸。如疔瘡走黃,過心者難治,汗出冷者亦死。如病人不能嚼,蔥擂爛裹藥,仍以熱酒吞下。瘡在上,食後服;瘡在下,食前服。服後忌冷水、黃瓜、茄子、油、面、豬羊雜肉、魚一切發風瘡毒等物及婦人洗換、狐臭,犯之難治。
竹葉黃耆湯(《精義》方),治諸癰疽發背煩渴及一切惡瘡發大渴者。
淡竹葉(二分半),生地黃(一兩),黃耆,黃芩(去腐),當歸,川芎,甘草,芍藥,人參,麥門冬(去心),半夏(湯洗),石膏(各四分)
上用水一盞半,竹葉五片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溫服。
內補散,專治癰疽發背潰膿出,多內虛少力,不進飲食,有虛證惡重者亦治之。
人參,白茯苓,川歸,黃耆,桂心,甘草,遠志(各半兩),芎藭,麥門冬,白芍藥,陳皮,熟地黃,五味子(各一兩)
上㕮咀。水一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至半鍾,溫服。
敗毒流氣散
人參,桔梗,枳殼,甘草,防風,柴胡,前胡,川芎,羌活,白芷,芍藥,紫蘇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水一鍾半,薑棗煎服。
護心托裡飲
人參,黃耆,當歸,川芎,甘草,白芍藥,乳香,木香,烏藥,官桂,防風,枳殼,桔梗,厚朴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水、姜煎服。
鐵圈散,治癰疽腫毒。
乳香,沒藥(半兩),大黃,黃柏,黃連,南星,半夏,防風,皂角刺,木鱉子,栝蔞,甘草節,草烏,阿膠
上為末,醋調成膏,砂石器內火熬黑色,鵝翎敷之。
圍藥,治諸般癰疽,敷上消散。
乳香,沒藥,大黃,連翹,黃芩,黃連,黃柏,南星,半夏,防風,羌活,栝蔞,阿膠,皂角刺(各等分)
上研細末,好醋煎黑色成膏,寒者熱用,熱者寒用。
白話文:
[附諸方]
第一方:取藥材煎成一劑,用一杯半的水煎至八分滿,過濾掉藥渣,空腹服用熱藥。
淵然真人奪命丹,專門治療疔瘡、發背、腦疽、乳癰、附骨疽等各種無頭腫毒。服用此丹後,無頭的惡瘡會長出膿頭,不痛的會開始疼痛,已成形的腫毒則會很快痊癒。此丹是治療惡性腫毒的珍貴藥物,即使病情危急也能服用,效果極佳,絕對安全可靠,但不可輕易使用。
藥材包括:蟾酥(二錢,乾燥的,用老酒溶解)、血竭(一錢)、乳香、沒藥、銅綠、硃砂(各二錢,硃砂作藥衣)、輕粉(半錢)、膽礬、寒水石(各一錢)、雄黃(三錢)、麝香(半錢)、豬腦(半錢,沒有也可)、蝸牛(十一個,帶殼使用)、蜈蚣(一條,用酒浸泡後炙烤至黃色,去除頭足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將蝸牛研磨成泥,與藥末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如果藥丸難以成型,可以用好酒煮麵糊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僅需二丸,先取三寸蔥白,讓病人嚼爛,吐在手心(男性左手,女性右手),將藥丸包裹在蔥白中,用無灰的熱酒三四杯送服,在避風的地方用衣被蓋好,大約走五里路的時間,再用熱酒數杯助藥力,直到發熱出汗為止。如果不出汗,病情嚴重者,可再服用二丸,出汗即見效。
初期患者服用二丸即可見效,病情嚴重者,三五天後再服用二丸。如果疔瘡化膿蔓延至心臟則難以治療,出汗後感到寒冷者也會死亡。如果病人無法咀嚼,將蔥搗爛包裹藥丸,仍用熱酒吞服。瘡在上半身,飯後服用;瘡在下半身,飯前服用。服藥後忌食冷水、黃瓜、茄子、油膩食物、麵食、豬羊雜肉、魚類等容易誘發瘡毒的食物,以及避免接觸婦女洗滌衣物、狐臭等,違犯者則難以治療。
第二方:竹葉黃耆湯(出自《精義》),治療各種癰疽、發背、煩渴以及一切惡瘡伴隨發熱口渴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:淡竹葉(二分半)、生地黃(一兩)、黃耆、黃芩(去腐)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芍藥、人參、麥門冬(去心)、半夏(用米湯洗淨)、石膏(各四分)。
用一杯半的水,加入五片竹葉、五片生薑,煎至一杯,溫服。
第三方:內補散,專門治療癰疽、發背潰爛化膿,以及因體虛乏力、不思飲食等內虛症狀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白茯苓、川歸、黃耆、桂心、甘草、遠志(各半兩)、芎藭、麥門冬、白芍藥、陳皮、熟地黃、五味子(各一兩)。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用一杯水,三片薑,一顆棗煎至半杯,溫服。
第四方:敗毒流氣散
藥材包括:人參、桔梗、枳殼、甘草、防風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芍藥、紫蘇(各等分)。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用一杯半水,薑棗煎服。
第五方:護心托裡飲
藥材包括: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白芍藥、乳香、木香、烏藥、官桂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厚朴(各等分)。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用水、薑煎服。
第六方:鐵圈散,治療癰疽腫毒。
藥材包括:乳香、沒藥(各半兩)、大黃、黃柏、黃連、南星、半夏、防風、皂角刺、木鱉子、栝蔞、甘草節、草烏、阿膠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膏狀,在砂鍋中用火熬至黑色,用鵝毛敷於患處。
第七方:圍藥,治療各種癰疽,敷於患處,以消腫散結。
藥材包括:乳香、沒藥、大黃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南星、半夏、防風、羌活、栝蔞、阿膠、皂角刺(各等分)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好醋煎熬至黑色成膏狀,寒症用熱膏,熱症用冷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