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)

1. 附諸方

川楝子散,治小腸氣痛。

木香(不見火),茴香(鹽炒黃,去鹽),川楝子(用巴豆十粒,槌粹,同川楝炒黃色,去巴豆。各一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,空心食前調服。

玄胡索散,治小腸氣痛。

用玄胡索鹽炒,乾薑各等分為細末,空心鹽酒調下。

腎氣方(丹溪方),治諸疝,定痛。

茴香,破故紙,吳茱萸(鹽炒。各五錢),葫蘆巴(七錢半),木香(三錢半)

上為末,蘿蔔搗汁,丸。鹽湯下。

守效丸,治㿗疝要藥,不痛者。

蒼朮,南星,白芷(散水),山楂(各一兩),川芎,枳殼(又云枳實。炒),半夏(各半兩),秋冬加吳茱萸。

上為末,神麯糊丸服。又云有熱加山梔一兩,堅硬加朴硝半兩,又或加青皮、荔枝核。

又方,治㿗疝。

南星,山楂,蒼朮(各二兩),白芷,半夏(制),枳核,神麯(各一兩),海藻(半兩),昆布(半兩),玄明粉,吳茱萸(各二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積疝方

山楂(炒,一兩),茴香(炒),柴胡(炒,二錢),牡丹皮(一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如梧子大,服五六十丸,鹽湯下。

又方,治疝作痛。

蒼朮,香附(俱鹽炒),黃柏(酒炒,以上為君),玄胡索,益智仁,桃仁(以上為臣),茴香(炒),附子(鹽炒),甘草(以上為使)

上為末,作湯服後一痛過,更不再作矣。

治偏墜,用沒藥、川楝肉、角茴、全蠍為末。每服二錢,空心熱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附諸方

川楝子散,治療小腸氣痛。

配方:木香(不經火炒),茴香(用鹽炒至黃色,去除鹽分),川楝子(用十粒巴豆搗碎,與川楝子一起炒至黃色,然後去除巴豆)。以上三味藥各一兩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送服,空腹飯前服用。

玄胡索散,治療小腸氣痛。

配方:玄胡索用鹽炒,乾薑,兩者等量,磨成細粉。

用法: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

腎氣方(丹溪方),治療各種疝氣,止痛。

配方:茴香、破故紙、吳茱萸(用鹽炒,以上三味各五錢),葫蘆巴(七錢半),木香(三錢半)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蘿蔔汁做成藥丸,用鹽湯送服。

守效丸,治療疝氣,尤其針對不疼痛的疝氣。

配方:蒼朮、南星、白芷(去水)、山楂(以上四味各一兩),川芎、枳殼(或枳實,炒),半夏(以上三味各半兩),秋冬季節加吳茱萸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酒糟糊做成藥丸服用。另有說明:如有發熱,加山梔子一兩;疝氣腫塊堅硬,加朴硝半兩;也可根據情況添加青皮、荔枝核。

另一方,治療疝氣。

配方:南星、山楂、蒼朮(以上三味各二兩),白芷、半夏(炮製)、枳核、神麴(以上六味各一兩),海藻(半兩),昆布(半兩),玄明粉、吳茱萸(以上兩味各二錢)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酒糟糊做成藥丸。

積疝方

配方:山楂(炒,一兩),茴香(炒),柴胡(炒,二錢),牡丹皮(一錢)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酒糟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鹽湯送服。

另一方,治療疝氣疼痛。

配方:蒼朮、香附(都用鹽炒,以上為君藥),黃柏(酒炒,以上為君藥),玄胡索、益智仁、桃仁(以上為臣藥),茴香(炒),附子(鹽炒),甘草(以上為使藥)。
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水煎服,服用一次後疼痛就會消失,不再復發。

治療疝氣墜落:用沒藥、川楝肉、角茴香、全蠍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熱酒送服。

2. 木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