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十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八 (2)

1. 腎氣證治

牡丹丸,治風寒疝痛及諸血滯作痛。牡丹皮(四兩),桃仁(浸,去皮,炒,別研),官桂(各五兩),川烏頭(一隻,炮熱,去皮尖)

上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下。血痛,醋湯下。

養正丹(方風痼冷門),治奔豚氣痛,嘔吐身冷。調氣散下。

沉附湯,治腎虛無陽,小腸氣痛,頭額、小腹、外腎時冷,兼治濕證。

附子(生,一錢),沉香,辣桂,蓽澄茄,甘草(炙。各半錢),香附(一錢)

上銼,為一服,姜七片,空心煎服。

桂薑湯,治無陽臍冷疝氣,兼治濕證。

吳茱萸(十兩,半酒半醋浸一宿,焙乾),川白姜(生),辣桂(各半兩),良薑,蓽澄茄,茴香(炒),縮砂仁,益智仁,木香,茯苓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,調蘇合香丸食前服。

薑桂丸,治腎冷寒疝。

良薑(碎片,半兩),巴豆肉(二十一粒,截斷,同炒焦,去巴豆),桂心(半兩)

上並末,醋麵糊丸桐子大。每三十丸,溫酒食前服。

茴香雀酒,治腎冷疝氣,偏墜急痛。

舶上茴香(三錢),胡椒(一錢),縮砂仁,辣桂(各二錢)

上粗末,以生雀燎毛去腸,拭淨,不洗,用三個,入藥於腹中,麻繩系定,濕紙數重,裹煨香熟,空心嚼食,溫酒送下。

川椒散,治疝氣,外腎腫痛。

真川椒(去目併合口者,微炒,出汗),官桂(各半兩),川芎,當歸,青皮,陳皮(制),枳殼檳榔,赤茯苓,青木香,南木香,蓽澄茄,白豆蔻仁,甘草(炙。各一分)

上粗末。每三錢,薑、棗煎,食前服。

梔子散,治腎氣虛中有熱,小腹、外腎、肛門俱熱,大小便不通。

梔子仁(制),枳殼(各半兩),北梗,北前胡,青木香,赤茯苓,車前子,甘草(各一分)

上銼。每三錢,新水煎服。壯熱加柴胡,大便秘加大黃。

甘豆湯,治腎氣虛,中有熱,大小便不通。

黑豆(三合),甘草(二錢,銼),姜(七片)

上作一劑,新水煎,取清汁服。

海浮石散,治腎氣熱證,小便秘澀黃色

海浮石

上細末。每二錢,煎麥門冬、赤茯苓湯調下。

金蓮散,治膀胱氣痛。

巴豆(三十粒,去殼,截斷),川楝子(二十四個,湯浸去皮,薄切片)

上件用麩二合,同炒令黃赤,去麩與巴豆,只將川楝為末,每二錢,溫酒調,空心服。

五苓散(方見水飲門),用生車前子、竹園尿、赤茯苓、麥門冬去心、燈心、烏梅煎湯調下,治腎氣小便不通,兼治水結不散。暑證通用。

柴胡桂枝湯,治腎氣冷熱不調證。

柴胡(一兩三錢),人參,桂枝,白芍藥,生薑(各半兩),半夏(制,四錢),黃芩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
上銼散。每服四錢,棗一枚,水大盞,煎七分,溫服。

解毒雄黃丸(方見積熱門。)溫白丸(見浮腫門。)以枳殼散送下。(方見腳氣門。),治腎氣大便不通,酌量輕重用。

白話文:

腎氣證治

牡丹丸:治療風寒疝痛及各種血瘀引起的疼痛。藥方:牡丹皮四兩,桃仁(浸泡後,去皮,炒制,另研磨),官桂、川烏頭(一隻,炮制後去皮尖,各五兩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酒送服;如果是血瘀引起的疼痛,則用醋湯送服。

養正丹:治療奔豚氣痛、嘔吐、畏寒等症。服用時搭配調氣散藥物一起服用。

沉附湯:治療腎陽不足,小腸氣痛,頭額、小腹、外陰時感寒冷,並兼治濕證。藥方:生附子一錢,沉香、辣桂、蓽澄茄、炙甘草各半錢,香附一錢。將藥材切碎,為一次用量,加薑七片,空腹煎服。

桂薑湯:治療腎陽不足導致的臍部寒冷、疝氣,並兼治濕證。藥方:吳茱萸(十兩,用半酒半醋浸泡一夜,焙乾),川白薑、辣桂各半兩,良薑、蓽澄茄、炒茴香、縮砂仁、益智仁、木香、茯苓、炙甘草各三錢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,飯前服用,並搭配蘇合香丸。

薑桂丸:治療腎臟寒冷引起的疝氣。藥方:良薑(切碎,半兩),巴豆肉(二十一粒,切斷,與良薑一起炒焦,去巴豆),桂心(半兩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送服,飯前服用。

茴香雀酒:治療腎臟寒冷引起的疝氣,伴隨墜痛、急痛。藥方:舶上茴香三錢,胡椒一錢,縮砂仁、辣桂各二錢。將藥材粗略研磨,用活雀(去毛、內臟,擦淨,不用水洗)三個,將藥物放入雀腹中,用麻繩紮緊,再用濕紙裹好,煨熟後空腹嚼食,溫酒送服。

川椒散:治療疝氣,外陰腫痛。藥方:真川椒(去蒂頭,略炒,出汗),官桂各半兩,川芎、當歸、青皮、陳皮(炮製)、枳殼、檳榔、赤茯苓、青木香、南木香、蓽澄茄、白豆蔻仁、炙甘草各一分。將藥材粗略研磨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、棗煎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

梔子散:治療腎氣虛弱,伴有內熱,小腹、外陰、肛門均感覺灼熱,大小便不通。藥方:梔子仁(炮製),枳殼各半兩,北梗、北前胡、青木香、赤茯苓、車前子、甘草各一分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清水煎服。如果發熱明顯,加柴胡;如果大便秘結,加大黃。

甘豆湯:治療腎氣虛弱,伴有內熱,大小便不通。藥方:黑豆三合,甘草二錢(切碎),薑七片。將藥材煎煮一劑,取清汁服用。

海浮石散:治療腎氣熱證,小便澀滯,尿液顏色發黃。藥方:海浮石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麥門冬、赤茯苓湯送服。

金蓮散:治療膀胱氣痛。藥方:巴豆(三十粒,去殼,切斷),川楝子(二十四個,水浸泡去皮,切成薄片)。將巴豆、川楝子與麩二合一起炒至黃赤色,去麩,只將川楝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溫酒送服,空腹服用。

五苓散: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小便不通,兼治水腫。暑熱證也可用。藥方:(方見水飲門)用生車前子、竹葉、赤茯苓、去心麥門冬、燈心草、烏梅煎湯送服。

柴胡桂枝湯:治療腎氣寒熱不調。藥方:柴胡一兩三錢,人參、桂枝、白芍藥、生薑各半兩,制半夏四錢,黃芩、炙甘草各三錢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棗一枚,水煎服。

解毒雄黃丸、溫白丸、枳殼散: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大便不通,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。(方見其他章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