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)

1. 附諸方

導氣除燥湯(東垣方),治小便閉塞不通,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也。

知母(酒炒,三錢),黃柏(酒炒,四分),滑石(炒黃色),澤瀉,茯苓(去皮。各二錢)

上件和勻。每服半兩,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空心。如急閉,不計時候。

腎疸湯(東垣方),治腎疸目黃,甚至渾身黃,小便赤澀。

升麻(半兩),羌活,防風,藁本,獨活,柴胡(以上。各五分)

以上治腎疸目黃,渾身黃。

白朮(半錢),蒼朮(一錢),豬苓(四分),澤瀉(三分),茯苓(二分)

以上治小便赤澀。

葛根(五分),甘草,人參(各三分),黃柏(一分),曲(六分)

上件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每服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,食前。

鬱金黃連丸,治心火上炎,腎水不升,致使水火不得相濟,膀胱小腸積熱,或癃閉不通,或遺溺不禁,或白濁如泔,或膏淋如膿,或如梔子水,或如小石米粒,或如粉糊。相似者,諸熱證也。

鬱金,黃連(各一兩),黃芩,琥珀(研),大黃(酒浸。各二兩),滑石,白茯苓(各四兩),黑牽牛(炒,取頭末,三兩)

上為末,水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沸湯下,空心服。

如用消導飲食,降心火,可加沉香五錢。

一方,治孕婦轉胞,並男子小便不通,用冬葵子、山梔子炒,滑石研,各五錢,木通三錢。

上作一服,水煎,溫服。外用冬葵子、滑石、梔子為末,田螺肉和,搗成膏,或用生蔥汁調,貼臍中,立通。

一方,治遺尿失禁,用益智(去皮,鹽炒),烏藥(各四兩)

上為末,以山藥末六兩,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清米飲送下。

白話文:

附諸方

導氣除燥湯(東垣方):治療小便閉塞不通,因血瘀導致氣血不通而使尿道阻塞。

藥材:知母(酒炒,三錢)、黃柏(酒炒,四分)、滑石(炒黃色)、澤瀉、茯苓(去皮,各二錢)。

用法:將藥材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半兩,加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用,空腹服用。若小便閉塞緊急,則不限時間服用。

腎疸湯(東垣方):治療腎臟炎症導致的黃疸,症狀包括眼睛發黃、全身發黃、小便赤澀。

藥材:

  • 治療眼睛發黃、全身發黃:升麻(半兩)、羌活、防風、藁本、獨活、柴胡(以上各五分)。
  • 治療小便赤澀:白朮(半錢)、蒼朮(一錢)、豬苓(四分)、澤瀉(三分)、茯苓(二分)。
  • 其餘藥材:葛根(五分)、甘草、人參(各三分)、黃柏(一分)、曲(六分)。

用法:將所有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分成兩劑服用。每次服用加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用,飯前服用。

鬱金黃連丸:治療心火上炎,腎水不足,導致水火失衡,膀胱和小腸積熱,可能出現尿閉不通、尿失禁、白濁如米泔水、尿液如膿、尿液如梔子水、尿液如小石米粒或如稀糊狀等症狀。這些症狀都屬於熱證。

藥材:鬱金、黃連(各一兩)、黃芩、琥珀(研磨)、大黃(酒浸,各二兩)、滑石、白茯苓(各四兩)、黑牽牛(炒,取研磨後的藥末,三兩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梧子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沸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

如果需要消導飲食、降心火,可以加沉香五錢。

一方:治療孕婦胎位不正以及男性小便不通。藥材:冬葵子、山梔子(炒)、滑石(研磨),各五錢;木通三錢。

用法:將藥材煎服,溫服。另取冬葵子、滑石、梔子研磨成粉末,與田螺肉混合搗成膏狀,或用生蔥汁調和,貼於肚臍,可立即通暢。

一方:治療遺尿失禁。藥材:益智(去皮,鹽炒)、烏藥(各四兩)。
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山藥粉六兩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清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