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三 (2)
卷之三 (2)
1. 附諸方
防風當歸飲子,治煩渴發熱,虛煩蒸病。
六物湯,滋陰退熱。(並見火門。)
龍腦雞蘇丸,治心中鬱熱,消煩渴,涼上膈,解酒毒。治肺熱咳嗽,吐血鼻衄,崩中下血,血淋勞煩,諸淋,胃熱口臭。(方見火門。)
當歸補血湯(東垣方)治肌熱燥熱,目赤面紅,煩渴引飲,晝夜不息,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《通評虛實論》云:脈虛血虛,脈實血實。又云:血虛發熱,證象白虎,惟脈不長,實為辨也,若誤服白虎湯必死。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酒製,二錢)
上㕮咀,都作一服。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之,空心服。
柴胡飲子,解一切肌骨蒸熱蓄積,熱作往來,及傷寒發熱不解,或骨蒸肺痿喘嗽,婦人余疾,產後經病,皆治。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當歸(酒浸),芍藥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每服七錢,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後服。
黃連安神丸,治心煩懊憹,反復心亂,怔忡上熱,胸中氣亂,心下痞悶,食入反出。
硃砂(四錢),黃連(五錢),生甘草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。每服一十丸,食後時時津唾嚥下。《內經》云:心肺位近,而倚偶制其小。服此緩治之理也。
補中益氣湯(東垣方),治陽虛發熱,久患虛勞。
硃砂安神丸(東垣方),治心神煩亂,怔忡,兀兀欲吐,氣亂而熱,似懊憹狀。(並見內傷門。)
瀉青丸(錢氏方),治肝經鬱熱。
當歸(酒洗),龍膽草,川芎,山梔(炒),大黃,羌活,防風(去蘆)
上為末,蜜為丸雞頭子大。每服一二丸。
瀉黃散,治脾熱,口臭咽乾。
藿香(七錢),山梔(一兩),石膏(五錢),甘草(三兩),防風(去蘆,四兩)
上為末,蜜酒拌,微炒香。每服一錢。
火鬱湯,治手足心發熱。
升麻,葛根,柴胡,白芍藥(各一兩),防風,甘草(各五錢)
上銼。每服五錢,連須蔥白三寸煎,稍熱服,不拘時。
大青丸,治上焦熱結,勞役發熱,並瘟疫時行發熱。(方見火門。)
白話文:
附諸方
防風當歸飲子,能治療煩渴發熱、虛煩盜汗等症。
六物湯,可以滋陰退熱。(詳細方劑見火門)
龍腦雞蘇丸,主治心中鬱熱、煩渴、上膈不適、酒毒等症。也能治療肺熱咳嗽、吐血、鼻出血、崩漏、血淋、勞煩、各種淋症、胃熱口臭等。(方劑見火門)
當歸補血湯(東垣方)用於治療肌膚乾燥發熱、眼睛紅腫、面紅發熱、煩渴引飲、晝夜不停地喝水,脈象洪大而虛弱,重按則無脈象的症狀。《通評虛實論》記載:脈象虛弱代表血虛,脈象有力代表血實。又說:血虛發熱,症狀像白虎湯證,但脈象不長,才是真正的辨證,如果誤服白虎湯則會危及生命。此病多因飢餓、勞累、操勞引起。
藥方:黃耆一兩,當歸(酒制)二錢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為一劑,用水二盞煎至一盞,去渣,稍涼後服用,空腹服用。
柴胡飲子,能治療各種肌骨蒸熱、熱象往來、傷寒發熱不退、骨蒸、肺痿、咳嗽、喘息,以及婦女餘疾、產後經期疾病等。
藥方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炙甘草、大黃、酒浸當歸、白芍藥(各等分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七錢,用水二鍾,加薑三片,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黃連安神丸,主治心煩意亂、反复心慌、心悸、上熱、胸悶氣亂、心下痞悶、飲食反胃等症。
藥方:硃砂四錢,黃連五錢,生甘草二錢半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十丸,飯後隨時服用,並將唾液咽下。《內經》說:心肺位置相近,相互制約。服用此藥應緩慢治療。
補中益氣湯(東垣方),用於治療陽虛發熱、久病虛勞。
硃砂安神丸(東垣方),用於治療心神煩亂、心悸、噁心欲吐、氣亂發熱、似懊惱的症狀。(詳細方劑見內傷門)
瀉青丸(錢氏方),用於治療肝經鬱熱。
藥方:酒洗當歸、龍膽草、川芎、炒山梔、大黃、羌活、去蘆防風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到兩丸。
瀉黃散,用於治療脾熱、口臭咽乾。
藥方:藿香七錢,山梔一兩,石膏五錢,甘草三兩,去蘆防風四兩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酒拌勻,微炒至香。每次服用一錢。
火鬱湯,用於治療手足心發熱。
藥方:升麻、葛根、柴胡、白芍藥(各一兩),防風、甘草(各五錢)
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帶根蔥白三寸同煎,稍涼後服用,不拘時辰。
大青丸,用於治療上焦熱結、勞役發熱以及瘟疫流行時發熱。(方劑見火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