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十五

2. 積熱

3. 積熱方論

酒面煎爆,雄附峻補,皆能生熱,謂之積者,何哉?朝斯夕斯,其所由來尚矣。夫人偏陰不可以無陽,偏陽不可以無陰,惟在冷暖得中而已,矯枉過正,識者憂焉。然則欲去積熱,將何如?曰:三黃湯、丸,第一藥耳。雖然,凡熱皆出於心,熱甚則能傷血。熱出於心,洗心散所不可缺;熱能傷血,四順清涼飲又不可無,此自本自根之論也。

若夫酒後之面,飯後之酒,最易積熱,又當防於未然。

白話文:

積熱方論

酒煎爆炒,溫補藥物如附子等,都能產生熱量,為何稱之為「積熱」呢?因為日積月累,其形成的原因由来已久。人體陰陽需平衡,過於偏陰則需要陽來調和,過於偏陽則需要陰來制衡,關鍵在於陰陽調和。但若矯枉過正,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,聰明的人都會擔心這樣的情況。那麼,要如何去除積熱呢?三黃湯、三黃丸是首選良藥。然而,所有熱症都源於心臟,熱盛則傷血。熱症源於心,則洗心散不可或缺;熱傷血,則四順清涼飲必不可少,這是從根本上治療的理論。

至於飲酒後的臉紅,以及飯後飲酒,最容易積熱,應預先預防。

4. 積熱證治

小柴胡湯,諸熱通用。(方見《傷寒總括》。)

敗毒散,解熱次之。(方見寒類。)

三黃湯,治積熱蘊隆,三焦皆熱,大小便閉。

黃連(去須),黃芩,大黃(濕紙煨。等分)

上銼細。每服三錢,姜三片,慢火略煎,食後服。

三黃丸,證治同前。即前項藥品,等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三四十丸,熟水下。

洗心散,治壯熱煩躁,風熱壅塞,大小便秘澀。

大黃(濕紙煨),甘草(炒),當歸,芍藥,麻黃(不去節),荊芥穗(各三兩),白朮(七錢半)

上末。每服二錢半,生薑、薄荷少許同煎,食後服。

四順清涼飲,治血熱蘊結壅滯。

大黃(米上蒸,曬乾),赤芍藥,當歸,甘草(微炙。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二錢半,慢火煎服。小柴胡湯亦治血熱,可擇用。

八正散,治心熱煩躁,目赤咽疼,小便淋閉。

大黃(濕紙煨),瞿麥,木通,滑石,萹竹,車前子,山梔子,甘草(炙。等分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入燈心煎,食後服。大凡心熱,要得小便流利而出。

甘露飲,治諸瘡發熱。

生乾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,麥門冬(並去心),黃芩,枇杷葉(刷去毛,淨),山茵陳,枳殼(制),石斛,甘草(炙。等分)

上末。每服二錢半,食前煎服。如干葛、柴胡尤佳。

木通散,治諸熱,利小便。

生乾地黃,木通,荊芥,地骨皮,桑白皮(炒),甘草(炙),北梗(等分)

上銼。每三錢,姜三片,煎服。

甘豆湯,治諸熱煩渴,大小便澀。

黑豆(二合),甘草(二錢)

上生薑七片,井水煎汁服。

黃連湯,治一切熱,血熱、眼熱、酒熱並主之。

黃連(去須,銼碎)

上以井水浸良久,磁碗盛之,置鐵銚內,隔湯烑取清汁服,再銚。

牛黃涼膈丸,治上焦壅熱,口乾咽痛,煩躁涎潮。

馬牙硝,寒水石(煅),硬石膏(各二兩),甘草(微炙,一兩),牛膽,南星(三分),紫石英(研,飛,半兩),牛黃,腦子,麝香(各一分)

上末,煉蜜丸,每兩作四十丸。每服一丸,溫薄荷人參湯調下。

解毒雄黃丸,取積下熱。

雄黃(研,飛),川鬱金(各一分),巴豆(十四個,去油)

上末,醋煮麵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五丸,加至七丸,熱茶清下,裡實用此,喉閉以熱茶清調灌。

竹茹湯,治胃熱而嘔吐,欲知胃熱,手足心皆熱者是也。

半夏(三分,用薑汁半盞,漿水一升,煮去半,切,焙),乾葛(三兩),甘草(生,三分)

上銼散。每三錢,青竹茹一彈子許,薑棗煎,溫服。或加前胡。

諸熱,酒蒸黃連丸、黃連阿膠丸皆可用。(方見嗽門。)

白話文:

積熱證治

小柴胡湯適用於各種熱證。(方劑詳見《傷寒總括》)

敗毒散,其次是解熱的藥方。(方劑詳見寒證類)

三黃湯,用於治療積熱內蘊,三焦都發熱,大小便閉塞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黃連(去鬚)、黃芩、大黃(濕紙包裹煨製),三味藥等量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生薑三片,用小火慢煎,飯後服用。

三黃丸,治療症狀同前。將上述藥物等量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溫開水送服。

洗心散,用於治療壯熱煩躁,風熱壅塞,大小便祕結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大黃(濕紙包裹煨製)、甘草(炒)、當歸、芍藥、麻黃(不去節)、荊芥穗(各三兩)、白朮(七錢半)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半,與少量生薑、薄荷一起煎服,飯後服用。

四順清涼飲,用於治療血熱壅滯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大黃(米飯上蒸,曬乾)、赤芍藥、當歸、甘草(微炙),四味藥等量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粗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半,用小火慢煎服用。小柴胡湯也可用於治療血熱,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
八正散,用於治療心煩熱躁,目赤咽痛,小便淋漓澀痛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大黃(濕紙包裹煨製)、瞿麥、木通、滑石、萹竹、車前子、山梔子、甘草(炙),八味藥等量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燈芯草一起煎服,飯後服用。總之,心熱症狀,必須使小便通暢排出。

甘露飲,用於治療各種瘡瘍引起的發熱。

藥物組成:生乾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黃芩、枇杷葉(刷去毛,洗淨)、山茵陳、枳殼(炮製)、石斛、甘草(炙),十味藥等量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半,飯前煎服。如配合葛根、柴胡效果更佳。

木通散,用於治療各種熱證,通利小便。

藥物組成:生乾地黃、木通、荊芥、地骨皮、桑白皮(炒)、甘草(炙)、北梗,七味藥等量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生薑三片煎服。

甘豆湯,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引起的煩渴,大小便祕結。

藥物組成:黑豆(二合)、甘草(二錢)。

用法用量:加生薑七片,用井水煎服。

黃連湯,用於治療一切熱證,包括血熱、眼熱、酒熱等。

藥物組成:黃連(去鬚,切碎)。

用法用量:用井水浸泡黃連很久,盛在磁碗裡,隔水燉煮,取其清汁服用,可多次煎煮。

牛黃涼膈丸,用於治療上焦壅熱,口乾咽痛,煩躁多涎的症狀。

藥物組成:馬牙硝、寒水石(煅燒)、硬石膏(各二兩)、甘草(微炙,一兩)、牛膽、南星(三分)、紫石英(研磨,飛粉,半兩)、牛黃、腦麝香(各一分)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劑,每兩藥製成四十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熱的薄荷人參湯送服。

解毒雄黃丸,用於治療積熱下注。

藥物組成:雄黃(研磨,飛粉)、川鬱金(各一分)、巴豆(十四個,去油)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粉末,用醋煮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丸,可加至七丸,熱茶送服。如果裡實,可用此方,喉嚨閉塞可用熱茶送服。

竹茹湯,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,判斷胃熱的標準是手足心都發熱。

藥物組成:半夏(三分,用薑汁半盞、漿水一升,煮去一半,切片,烘乾)、葛根(三兩)、甘草(生,三分)。

用法用量:將藥物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適量青竹茹、生薑、大棗煎服,溫服。也可加前胡。

各種熱證,酒蒸黃連丸、黃連阿膠丸都可使用。(方劑詳見咳嗽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