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1)

1. 積熱方論

酒面煎爆,雄附峻補,皆能生熱,謂之積者,何哉?朝斯夕斯,其所由來尚矣。夫人偏陰不可以無陽,偏陽不可以無陰,惟在冷暖得中而已,矯枉過正,識者憂焉。然則欲去積熱,將何如?曰:三黃湯、丸,第一藥耳。雖然,凡熱皆出於心,熱甚則能傷血。熱出於心,洗心散所不可缺;熱能傷血,四順清涼飲又不可無,此自本自根之論也。

若夫酒後之面,飯後之酒,最易積熱,又當防於未然。

白話文:

酒和麵煎炸後的食物,雄黃和附子等熱性藥物,都能生熱,說這些是積熱的原因,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,早上吃晚上也吃,積熱的來源由來已久。人體偏陰就要有陽氣,偏陽就要有陰氣,只要寒暖適中就好,而那些補得太過,識者都要擔心了。那麼要怎麼消除積熱呢?三黃湯和丸是首選的藥物。雖然,所有的熱都來自於心,熱太過就能傷害血,熱是由心產生的,那麼洗心散不可或缺;熱能傷害血,四順清涼飲不可沒有,這些都是從根本上討論的。

如果飲酒之後馬上吃飯,或是吃完飯後緊接著喝酒,最容易積熱上火,所以應當在事情發生之前就預防。

2. 積熱證治

小柴胡湯,諸熱通用。(方見《傷寒總括》。)

敗毒散,解熱次之。(方見寒類。)

三黃湯,治積熱蘊隆,三焦皆熱,大小便閉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,可治療各種熱症。(方劑請參考《傷寒總括》。)

敗毒散,解熱效果次之。(方劑請參考寒性類疾病。)

三黃湯,治療熱症積聚旺盛,三焦皆熱,大小便不通。

黃連(去須),黃芩,大黃(濕紙煨。等分)

上銼細。每服三錢,薑三片,慢火略煎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(去除根鬚),黃芩,大黃(用濕紙悶烤。等分)

每次取三錢藥材,加入三片薑片,用小火慢煎一下,在飯後服用。

三黃丸,證治同前。即前項藥品,等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三四十丸,熟水下。

洗心散,治壯熱煩躁,風熱壅塞,大小便秘澀。

白話文:

三黃丸的證候和治療與前述相同。即將前項藥物,等分研成細末,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,以溫開水送服。

洗心散

**用途:**治療壯熱煩躁、風熱壅塞、大小便祕澀滯。

大黃(濕紙煨),甘草(炒),當歸,芍藥,麻黃(不去節),荊芥穗(各三兩),白朮(七錢半)

白話文:

大黃(用濕紙包起來烘烤),甘草(炒製),當歸,芍藥,麻黃(不去除節),荊芥穗(各三兩),白朮(七錢半)

上末。每服二錢半,生薑、薄荷少許同煎,食後服。

四順清涼飲,治血熱蘊結壅滯。

大黃(米上蒸,曬乾),赤芍藥,當歸,甘草(微炙。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二錢半,慢火煎服。小柴胡湯亦治血熱,可擇用。

八正散,治心熱煩躁,目赤咽疼,小便淋閉。

白話文:

四順清涼飲,治療血熱鬱結壅滯。

材料:

  • 大黃(蒸軟曬乾)
  • 赤芍藥
  • 當歸
  • 甘草(略微烤製,分量均等)

作法: 將材料磨成粗粉。每次取 2.5 錢,用小火煎煮,飯後服用。

小柴胡湯也可以治療血熱,可任選服用。

八正散,治療心熱煩躁、眼睛發紅、喉嚨疼痛、小便不暢。

大黃(濕紙煨),瞿麥,木通,滑石,萹竹,車前子,山梔子,甘草(炙。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大黃(用濕潤的紙包裹著,然後輕火烘焙):潤腸通便,涼血解毒。

  2. 瞿麥:利尿通淋,清熱解毒。

  3. 木通:清熱利尿,通淋排石。

  4. 滑石:清熱祛濕,利尿通淋。

  5. 萹竹:清熱利尿,通淋排石。

  6. 車前子:清熱利尿,明目退翳。

  7. 山梔子:清熱涼血,瀉火除煩。

  8. 甘草(炙):補益脾氣,緩和藥性。

上銼。每服三錢,入燈心煎,食後服。大凡心熱,要得小便流利而出。

甘露飲,治諸瘡發熱。

白話文:

甘露飲

組成: 上銼。

使用方法: 每次取三錢藥材,放入燈芯中煎煮,飯後服用。

適應症: 治療各種瘡瘍發熱。

功效: 大凡心熱的患者,都需要小便通利地排出體外。

生乾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,麥門冬(並去心),黃芩,枇杷葉(刷去毛,淨),山茵陳,枳殼(制),石斛,甘草(炙。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生乾地黃:未加工的地黃。

  • 熟地黃:經過蒸煮或烘乾的地黃。

  • 天門冬:天門冬科植物天門冬的根部。

  • 麥門冬:百合科植物麥門冬的根部。

  • 黃芩:脣形科植物黃芩的根部。

  • 枇杷葉: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子。

  • 山茵陳:菊科植物山茵陳的莖葉。

  • 枳殼:芸香科植物枳樹的果皮。

  • 石斛:蘭科植物石斛的根莖。

  • 甘草: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。

上末。每服二錢半,食前煎服。如干葛、柴胡尤佳。

木通散,治諸熱,利小便。

白話文:

木通散方,治療各種發熱疾病,利於小便。每次服用二錢半,於飯前煎煮服用。若加入葛根或柴胡,效果更佳。

生乾地黃,木通,荊芥,地骨皮,桑白皮(炒),甘草(炙),北梗(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生乾地黃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退熱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熱、熱毒引起的症狀。

  2. 木通:具有清熱利尿、通淋排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淋、尿路結石、水腫等症狀。

  3. 荊芥:具有解表散寒、疏風透疹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麻疹、風疹等症狀。

  4. 地骨皮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退熱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口渴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  5. 桑白皮(炒):具有清熱涼血、祛風止癢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  6. 甘草(炙):具有益氣補中、調和諸藥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咳喘等症狀。

  7. 北梗(等分):具有祛風散寒、宣肺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咳嗽氣喘等症狀。

上銼。每三錢,薑三片,煎服。

甘豆湯,治諸熱煩渴,大小便澀。

黑豆(二合),甘草(二錢)

上生薑七片,井水煎汁服。

黃連湯,治一切熱,血熱、眼熱、酒熱並主之。

黃連(去須,銼碎)

上以井水浸良久,磁碗盛之,置鐵銚內,隔湯烑取清汁服,再銚。

牛黃涼膈丸,治上焦壅熱,口乾咽痛,煩躁涎潮。

白話文:

甘豆湯 治療各種熱症導致的口渴,大便和小便不通暢。

配方: 黑豆(二合),甘草(二錢)

用法: 上述藥材加入七片生薑,用井水煎煮,取出藥汁服用。

黃連湯 治療各種熱症,包括血熱、眼熱、酒熱等。

配方: 黃連(去除鬚根,切碎)

用法: 用井水浸泡黃連良久,放入磁碗中,置於鐵銚內,隔水蒸煮,取出清澈的藥汁服用,連服兩次。

牛黃涼膈丸 治療上焦壅熱導致的口乾、咽喉疼痛、煩躁、多涎。

馬牙硝,寒水石(煅),硬石膏(各二兩),甘草(微炙,一兩),牛膽,南星(三分),紫石英(研,飛,半兩),牛黃,腦子,麝香(各一分)

白話文:

馬牙硝、寒水石(煅過的)、硬石膏(各二兩),甘草(微火烘烤過的,一兩),牛膽、南星(三分),紫石英(研磨過、飛過的,半兩),牛黃、腦子、麝香(各一分)

上末,煉蜜丸,每兩作四十丸。每服一丸,溫薄荷人參湯調下。

解毒雄黃丸,取積下熱。

白話文:

製作解毒雄黃丸,每兩做成四十顆丸子。每次服用一顆,用溫熱的薄荷人參湯送服。

解毒雄黃丸用來治療體內積熱。

雄黃(研,飛),川鬱金(各一分),巴豆(十四個,去油)

白話文:

雄黃(研成粉末,再升華提純),川鬱金(各取一份),巴豆(十四顆,去除油脂)

上末,醋煮麵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五丸,加至七丸,熱茶清下,裡實用此,喉閉以熱茶清調灌。

竹茹湯,治胃熱而嘔吐,欲知胃熱,手足心皆熱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竹茹湯,治療胃熱導致嘔吐,若要診斷胃熱,雙手與腳底都感到發熱的即為胃熱。

服用法:

  • 丸劑:醋煮麵糊丸,每丸麻子般大小。
  • 用量:每次服用五丸,逐漸增加至七丸。
  • 服用方式:以熱茶送服。

適用症狀:

  • 胃熱所致的嘔吐。

喉嚨阻塞的處理方式:

  • 以熱茶調和,灌服。

半夏(三分,用薑汁半盞,漿水一升,煮去半,切,焙),乾葛(三兩),甘草(生,三分)

白話文:

半夏(三分,用薑汁半杯,漿水一升,煮至剩下一半,切成片,烘乾),乾葛(三兩),甘草(生的,三分)

上銼散。每三錢,青竹茹一彈子許,薑棗煎,溫服。或加前胡。

白話文:

上搓散。每次三錢,青竹茹一彈珠大小,用薑和棗煎煮,溫服。也可以加上前胡。

諸熱,酒蒸黃連丸、黃連阿膠丸皆可用。(方見嗽門。)

白話文:

多種熱性病症,都可以服用酒蒸黃連丸或黃連阿膠丸作為治療。(處方在咳嗽的章節中可以看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