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74)
《傷寒發微》 (74)
1. 陽明篇
陽明病,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者,身必發黃。
陽明病,被火,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,必發黃。
發黃有數證,一為發汗太過,劫血液外泄皮中,隱隱見黃色。一為風濕內阻,身如薰黃。一為陽明之燥已成,太陰之濕未化,而為濕熱內實之發黃。一為胆汁外溢,鬱於皮裏膜外,而成陽熱無實之發黃。若汗不外泄,小便不利者,則為水鬱之發黃,即因火薰而額上微汗,而餘證依然不減,其為水鬱之發黃如故也。夫注涼水於盃中,雖累月而瑩潔如故,易之以沸湯,數日已變黃色矣。
所以然者,為其曾受陽熱蒸化也。是故發熱之人,小便必黃。濕鬱於表,身疼發熱,其面亦黃。今太陽水氣,既不能外泄於皮毛,又不能下出於腎膀,復為陽明之熱上下交迫,則水濕之變為黃色者,留著於皮毛之內,而一身發黃。但表裏不通,陽明胃熱鬱結心下,而心中為之懊憹。
得此證者,惟梔子豉湯足以清裏而達表。若不解,則宜梔子厚朴枳實湯,使熱從下泄而黃自退。要未可以發汗利小便之治治之也。
陽明病,脈浮而緊者,必潮熱,發作有時,但浮者,必盜汗出。
此節以近似之脈,示人以虛實之辨也。陽明之脈,滑大為正,而浮緊者少。滑大而實者為正,但浮者則尤少。此太陽陽明合病之脈證也。夫寒邪初犯太陽,則其脈浮緊,此時營氣方盛,足以拒外邪而不納,故浮而見緊,即可為營血未衰之證。故同一太陽陽明合病,正有水不勝穀氣,一見脈緊,即奄然發熱,濈然汗出而解者,以浮緊為營氣出表之脈故也。夫營氣強而脈緊,雖不能汗出而解,必有潮熱,而發作必在日晡所,足太陰脾當旺之時。
所以然者,以脾主肌肉,當旺時而腠理始開也。至如但浮而不緊,則營氣弱矣。營氣弱者,不能作潮熱,故當臥寐之時,營氣適行於陽,即為盜汗。潮熱者,桂枝湯主之,此衛不與營和,先其時發汗之例也。盜汗者,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,此《金匱.虛勞篇》治亡血失精之例也。
陽明病,口燥,但欲嗽水不欲嚥者,必衄。
陽明之熱,結於中脘,則為燥屎。結於大腸,則右髀筋縮,牽掣右膝外廉而不良於行。由中脘上薰於腦,則闕上痛,甚則滿頭皆痛,凡此皆實熱為病,宜大承氣湯急下之證也。若內無實熱,陽熱獨盛於上,則其氣隨經而入腦。腦中熱,則氣由上腭下迫而口為之燥。燥氣不涉中脘,故但欲嗽水而不欲嚥。
腦中熱,則顱骨縫開,血從闕上下注鼻孔而為衄。今人於鼻衄之時,額上沃以涼水,其血立止,此即額上骨縫遇涼即合,遇熱則開之明證。惟暴病見此證,與汗出同,熱隨血泄,當可一衄而愈。不似久病之人,兼見胸滿唇痿脈微大來遲者,為有瘀血之桃核承氣證也。
白話文:
陽明篇
陽明病,沒有汗,小便不通暢,心裡煩悶的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
陽明病,被熱氣所傷,額頭微微出汗而小便不通暢的,一定會發黃。
發黃有好幾種情況,一種是發汗過度,耗損血液外洩到皮膚裡,隱約可見黃色。一種是風濕阻滯在體內,身體像被薰染成黃色。一種是陽明經的燥熱已經形成,太陰經的濕氣還沒有化解,而導致濕熱內盛引起的發黃。一種是膽汁外溢,鬱積在皮膚裡層的外面,形成陽熱不實的發黃。如果汗液不能外洩,小便不通暢,那就是水濕鬱積引起的發黃,即使因為熱氣薰蒸而額頭微微出汗,其他症狀仍然沒有減輕,還是水濕鬱積引起的發黃。就像把涼水倒進杯子裡,即使放很久也依然清澈,但換成沸水,幾天就變黃了。
這是因為它曾經被陽熱蒸煮的緣故。所以發熱的人,小便必定發黃。濕氣鬱積在體表,身體疼痛發熱,臉色也會發黃。現在太陽經的水氣,既不能外洩到皮膚毛髮,又不能向下排出到膀胱,又受到陽明經的熱氣上下夾攻,則水濕就會變成黃色,停留在皮膚毛髮內,而全身發黃。只是表裡不通,陽明經胃熱鬱結在心窩處,所以心裡煩悶。
得了這種病症,只有梔子豉湯才能清裡熱而通達表證。如果沒有好轉,就應該用梔子厚朴枳實湯,讓熱從下排出,黃色自然會退去。千萬不可以使用發汗利尿的方法治療。
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的,一定會有潮熱,發作有規律,只是脈象浮的,一定會盜汗。
這一段用相似的脈象,來教人辨別虛實。陽明經的脈象,滑而大是正常的,而浮緊的比較少。滑而大且實的為正常,只是脈象浮的則更少。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的脈象症狀。寒邪最初侵犯太陽經,則脈象浮緊,此時營氣正盛,足以抵抗外邪而不內侵,所以脈象浮而緊,可以作為營血未衰的證據。所以同樣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正因為水氣不勝穀氣,一旦見到脈象緊,就立刻發熱,大量出汗而痊癒,因為浮緊是營氣外洩的脈象。營氣強盛而脈象緊,雖然不能出汗而痊癒,必定會有潮熱,而且發作一定在下午,足太陰脾經當令的時候。
這是因為脾主肌肉,當令時腠理才會開洩。至於只是脈象浮而不緊,則營氣虛弱了。營氣虛弱,不能產生潮熱,所以睡覺的時候,營氣剛好運行到陽氣之處,就會盜汗。潮熱,用桂枝湯治療,這是衛氣不與營氣協調,提前發汗的例子。盜汗,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,這是《金匱要略·虛勞篇》治療亡血失精的例子。
陽明病,口乾,只想漱口不想吞嚥的,一定會流鼻血。
陽明經的熱邪,結聚在中脘穴,就會導致大便乾燥。結聚在大腸,就會右邊大腿外側筋縮緊,牽連到右膝外側而行動不便。由中脘穴向上薰蒸到腦部,就會太陽穴疼痛,嚴重就會整個頭都痛,這些都是實熱引起的疾病,應該用大承氣湯迅速瀉下。如果體內沒有實熱,陽熱只盛於上焦,則其氣隨經絡而入腦。腦中發熱,則氣由上顎向下衝迫而口乾。燥熱之氣沒有到達中脘穴,所以只想漱口不想吞嚥。
腦中發熱,則顱骨縫隙張開,血液從太陽穴往下流到鼻孔而流鼻血。現在人流鼻血的時候,額頭敷上涼水,血就會立刻止住,這就是額頭骨縫遇到涼則閉合,遇到熱則張開的明顯證據。只有暴病出現這種症狀,和出汗一樣,熱邪隨血液排出,應該一次流鼻血就能痊癒。不像久病的人,還伴有胸悶嘴唇乾枯脈象微弱有力遲緩的,這是瘀血引起的桃核承氣湯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