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52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發微》 (52)

1. 《傷寒發微》

先經發汗,胃中留濕較輕,故渴而不嘔。標熱吸於外,本寒滯於裏,表裏不融,故往來寒熱。陽浮於上,內陷之陰氣不從,故但頭汗出。陽上越,故心煩。此正與「傷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滿煩驚」同例,非似病後之虛煩。以曾經發汗,故早下而不成結胸也。方用柴胡、桂枝、乾薑,溫中達表,以除微結之邪,用黃芩、生草、栝蔞、牡蠣,清熱解渴降逆,以收外浮之陽,於是表裏通徹,汗出而愈矣。按此證與前證略同,以其無支節煩疼而去芍藥。

以其渴而不嘔,加栝蔞根而去半夏。以其胸脅滿兼有但頭汗之標陽,去人參而加牡蠣,不難比較而得也。

傷寒,五六日,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,必有表復有裏也。脈沉亦在裏也,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證,悉入在裏,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。脈雖沉緊,不得為少陰病。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,可與小柴胡湯。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

太陽標陽盛,則表證多汗而傳陽明,本寒勝,則水結心下,由三焦連屬脅下而病延少陰之藏(脅下為腎藏所居)。此標陽外絕,所以有藏結無陽之證也。今傷寒五六日,已將一候,苟其陽盛,則必外有潮熱而轉陽明。今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口不欲飲食,大便硬,陰寒之象見於外,寒濕之氣凝於裏,大便雖硬,其不為陽明承氣湯證,要無可疑。頭汗出,則標熱尚存。

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則水氣結於心下,似與寒實結胸相類。結胸證原有五六日不大便者,於大便硬一層,要可存而不論,且此證脈細沉緊,與少陰藏結證之小細沉緊略無差別。然以證情論,不惟藏結無汗,即結胸亦不當有汗,則此證所當注意者,獨有頭汗出耳。但頭汗出而心不煩,故仲師謂之陽微結。

陽微結者,標陽微而水氣結也。標陽微於外,故但頭汗出。本寒結於裏,故微惡寒。手足冷而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者,上濕而下燥也。但頭汗出而不及遍體,故曰陽微。心下滿,故知為水結,設但為寒結,外必無汗,今有頭汗,故知非純陰之藏結。且無陽之藏結,不特外無汗液,水氣由三焦下陷,必且悉數入裏而痛引少腹,此由寒水之藏入寒水之府,而病屬足少陰者也。

今但見為心下滿,而復有頭汗,故知其非少陰證,可用小柴胡湯達心下水氣,還出太陽而為汗,而病自愈矣。若不了了,則下燥未化也,故曰:「得屎而解。」門人丁濟華以為不若與大柴胡湯,較為直捷,不知此證緊要,只在去心下之滿,原不急乎消大便之硬。上濕既散,津液自當下行,不待硝、黃攻下,自能得屎而解也。

白話文:

《傷寒發微》

先前已發過汗,胃中留存的濕氣較輕,所以口渴但不嘔吐。表面熱邪吸附在外,裡面的寒邪停滯,表裡不相通,所以寒熱往來。陽氣浮於上,裡面的陰氣不能隨之而上升,所以只有頭部出汗。陽氣上浮,所以心煩。這與「傷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滿煩驚」的情況相同,並非病後虛煩。因為曾經發汗,所以及早下藥就能避免病情加重形成結胸。因此用柴胡、桂枝、乾薑溫中達表,去除輕微的邪氣;用黃芩、生草、栝蔞、牡蠣清熱解渴降逆,收斂外浮的陽氣,使表裡通暢,汗出而痊癒。此症與前症略同,但沒有肢體疼痛,因此不用芍藥。

因為口渴但不嘔吐,所以加栝蔞根而不用半夏。因為胸脅滿悶且只有頭部出汗,所以不用人參而加牡蠣,這些差異很容易比較就能理解。

傷寒五六日,頭部出汗,輕微惡寒,手腳冰冷,心下痞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脈象細弱,這是陽氣微弱而寒邪結聚,表裡俱病。脈象沉細也說明裡有病邪,出汗說明陽氣微弱。如果純粹是陰寒結聚,就不會有其他的外在症狀,全部病邪都在裡面,而這個症狀是半在裡半在外。脈象雖然沉緊,卻不是少陰病。原因是陰寒之證不會出汗,現在頭部出汗,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等到大便通暢後就會痊癒。

太陽經的陽氣盛,則表證多汗而傳給陽明經;本體寒邪盛,則水氣結聚於心下,由於三焦與脅下相連,病情延及少陰經的臟腑(脅下是腎臟所居)。這是表面的陽氣外散,所以出現臟腑陰寒凝聚而無陽氣的症狀。現在傷寒五六日,已經過了較長時間,如果陽氣盛,則必然外有潮熱而轉入陽明經。現在頭部出汗,輕微惡寒,手腳冰冷,心下痞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這些都是陰寒的表現。寒濕之氣凝聚於內,雖然大便乾燥,卻不是陽明經承氣湯的治證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頭部出汗,說明表面的熱邪仍然存在。

輕微惡寒,手腳冰冷,心下痞滿,說明水氣結聚於心下,類似寒實結胸。結胸證原本就有五六日不大便的症狀,而這個症狀大便乾燥,可以暫且不考慮,而且此症脈象細弱沉緊,與少陰經陰寒結聚的脈象幾乎沒有差別。但是從症狀來說,不僅陰寒結聚不會出汗,結胸也不應該出汗,所以此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頭部出汗。只有頭部出汗而心不煩,所以仲景大師稱之為陽氣微弱而寒邪結聚。

陽氣微弱而寒邪結聚,是指表面的陽氣微弱,而水氣結聚。表面的陽氣微弱,所以只有頭部出汗。裡面的寒邪結聚,所以輕微惡寒。手腳冰冷而心下痞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這是上焦濕盛而下焦燥結。只有頭部出汗,沒有遍及全身,所以稱為陽氣微弱。心下痞滿,說明是水氣結聚,如果是單純寒邪結聚,外表一定不會出汗,現在有頭部出汗,所以知道不是純粹的陰寒結聚。而且陰寒結聚不僅外表沒有汗液,水氣由三焦下陷,一定會全部進入內部而痛引少腹,這是寒水之邪進入寒水之府,而病屬足少陰經。

現在只見到心下痞滿,而且又有頭部出汗,所以知道它不是少陰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疏通心下水氣,使之從太陽經排出而發汗,病情自然痊癒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那就是下焦燥結未化,所以說:「等到大便通暢後就會痊癒。」門人丁濟華認為不如用大柴胡湯,比較直接有效,不知道此症關鍵在於去除心下痞滿,並不急於解決大便乾燥。上焦濕盛去除後,津液自然會向下運行,不需要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攻下,就能自然通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