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40)
《傷寒發微》 (40)
1. 《傷寒發微》
風府本督脈之穴,屬腎之奇經,風府被寒邪閉,吸則少陰之氣不平,亦且鬱而欲動。以少陽之升發,挾少陰之衝氣,此所以一見針處核起而赤,即氣從少腹上衝,欲作奔豚也。譬之陰霾晝晦,盛暑鬱蒸,地中水氣被吸,隨陽上升,一時風雨雷電突然交至,今少陽之火,挾腎氣上僭,與天時陽熱吸水氣上行,適相等也。迅雷疾風息乎雨,奔豚之為病息乎汗,又相類也。
故仲師治法,先灸核上各一壯,與桂枝加桂湯,是即「先刺風池、風府,却與桂枝湯」之成例。蓋必疏泄高表之氣,然後可以一汗奏功。加牡桂者,所以復腎臟之元陽,倘亦引火歸原之義乎?黃坤載自負今古無雙,於灸核上之義,徒以「散寒」二字了之,又去原方之牡桂,吾笑其目光如豆耳。
火逆,下之。因燒針煩躁者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
桂枝(一兩)甘草(二兩)龍骨(二兩)牡蠣(二兩熬)
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溫服八合。
火逆為陽盛劫陰,陰液本虧而又下之,則重傷其陰矣。乃不清其陽熱,益之以燒針,於是太陽陽熱,鬱而加熾,是生煩躁。仲師用桂枝湯中之桂枝、甘草,以疏太陽之鬱,因營虛而去苦泄之芍藥,以陽盛而去辛甘之薑、棗,加龍骨、牡蠣以鎮浮陽,而煩躁息矣。此本節用桂甘龍牡之義也。
然則太陽中風,不汗出而煩躁者,何以用大青龍湯?曰:「此陰液未傷,陽氣欲達不達,故一汗而病已解。」「下後發汗,晝煩躁而夜安靜。」何以用乾薑附子湯?「發汗若下,病仍不解,煩躁者」,何以用茯苓四逆湯?蓋一為腎陽無根,隨天陽而外浮,故用乾薑、生附以續之,無他,陽微故也。一為陽氣傷於汗下,不能外達,故用茯苓四逆以助之,亦陽微故也。
故但以汗下不解之因於濕阻而加茯苓,以汗下不解之由於傷陰而加人參,要無取鎮逆之龍、牡。煩躁同,而所以為煩躁者異也。若後節所謂太陽傷寒,加溫針必驚者,證情與火劫亡陽同為龍、牡的證,方治見上,故本條不贅。
太陽傷寒者,加溫針必驚也。
此證為浮陽遇火劫而暴升,與上「脈浮」節意旨略同,為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證,前條已詳,茲特舉其所以必驚者之言。蓋太陽傷寒病由,實為毛孔水液被外寒凝沍,在氣分而不在血分,故但須麻黃湯開泄皮毛。若加溫針以助血熱,毛孔方為重寒所錮,陽氣不得外泄為汗,血熱重發於內,必至上衝於腦,而心神為之不寧,譬之關門捕盜,必至反鬪傷人不止也。
太陽病,當惡寒發熱,今自汗出,反不惡寒發熱,關上脈細數者,以醫吐之過也。一二日吐之者,腹中飢,口不能食。三四日吐之者,不喜糜粥,欲食冷食,朝食暮吐,以醫吐之所致也,此為小逆。
白話文:
《傷寒發微》
風府穴是督脈上的穴位,屬於腎經的奇經,風府穴受寒邪阻塞,吸氣時少陰之氣就不順暢,而且會鬱結想要動。由於少陽之氣的上升發散,夾帶著少陰之氣的衝力,所以針刺時會見到局部腫起發紅,這是氣從小腹部向上衝,想要發作奔豚病的表現。這就像陰霾遮蔽白天,盛暑天氣悶熱,地底的水氣被吸上來,隨著陽氣上升,一時之間風雨雷電突然齊至,現在少陽的火氣,挾帶著腎氣向上僭越,與天時陽熱吸水氣上行的現象正相符合。迅雷疾風伴隨雨停,奔豚病症伴隨汗出而止,也很相似。
因此張仲景的治療方法,先在腫起處灸一壯,再用桂枝加桂湯,這就是「先刺風池、風府,然後再用桂枝湯」的慣例。因為必須疏通表面的氣機,然後才能通過出汗而奏效。加入牡蛎和肉桂,是為了恢復腎臟的元陽,大概也是引火歸元的意思吧?黃坤載自詡古今無雙,對於灸腫起處的意義,只用「散寒」二字就敷衍了事,還去掉了原方的牡蛎和肉桂,我真是笑他目光短淺。
火逆,要瀉下。因為燒針而煩躁不安的,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。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:
桂枝(一兩)甘草(二兩)龍骨(二兩)牡蠣(二兩,烊化)
上四味,加水五升,煮成二升半,過濾去渣,溫服八合。
火逆是陽氣盛極而損傷陰液,陰液本來就虧虛,又加以瀉下,就會嚴重損傷陰液。如果不清除陽熱,反而用燒針,那麼太陽經的陽熱就會鬱結加劇,因而產生煩躁。張仲景用桂枝湯中的桂枝、甘草,來疏通太陽經的鬱結,因為營氣虛弱而去了瀉下的芍藥,因為陽盛而去了辛溫的生薑、大棗,加入龍骨、牡蠣來鎮壓浮動的陽氣,於是煩躁就平息了。這是本條方劑運用桂枝、甘草、龍骨、牡蠣的道理。
那麼太陽中風,不出汗而煩躁的,為什麼要用大青龍湯?因為這時陰液沒有受損,陽氣想發散卻發散不出,所以一出汗病就好了。「瀉下後出汗,白天煩躁晚上安靜」,為什麼要用乾薑附子湯?因為「發汗或瀉下,病仍然不解,並且煩躁」,為什麼要用茯苓四逆湯?因為一種情況是腎陽沒有根基,隨著天氣陽氣而浮於體表,所以用乾薑、生附子來溫補,原因就是陽氣虛弱。另一種情況是陽氣因發汗瀉下而受損,不能外達,所以用茯苓四逆湯來幫助它,也是因為陽氣虛弱。
所以,只是因為發汗瀉下後症狀沒有好轉而因為濕阻而加茯苓,因為發汗瀉下後症狀沒有好轉而因為陰液受損而加人參,重要的是不需要用鎮逆的龍骨、牡蠣。煩躁的症狀相同,但導致煩躁的原因卻不一樣。像後文所說的太陽傷寒,加溫針就會驚恐的,症狀與火劫傷陽相同,都是用龍骨、牡蠣的指徵,治療方法在前面已經說了,所以本條就不再贅述。
太陽傷寒,加溫針就會驚恐。
這個症狀是浮動的陽氣遇到火劫而暴漲,與前面「脈浮」那一節的意思大致相同,屬於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的證候,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,這裡只特別說明為什麼會驚恐。因為太陽傷寒的病因,實際上是毛孔的水液被外寒凝結阻塞,在氣分而不在血分,所以只需要用麻黃湯來疏通皮毛。如果加溫針來助長血熱,毛孔反而被嚴重的寒邪阻塞,陽氣不能外洩成為汗液,血熱內發,必定會向上衝到腦部,使心神不安,就像關門捉賊,必定會引起反擊傷害人一樣。
太陽病,應該惡寒發熱,現在自汗出,反而不惡寒發熱,脈浮而細數,這是因為醫治過程中過度催吐。吐了一兩天的人,腹部飢餓,不能進食。吐了三四天的人,不喜歡吃稀粥,想吃冷食,早上吃東西晚上吐,這是因為醫治過程中過度催吐造成的,這屬於小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