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3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發微》 (37)

1. 《傷寒發微》

胆火上炎,外達肺主之皮毛為發熱,為自汗,故謂之肝乘肺。陽熱在上,吸水不行,則腹為之滿,非刺期門而疏肝鬱,則胆火不泄。胆火不泄,則浮陽上吸而小便不利。小便不利,即腹滿不去,病將何自而解乎。水氣直下為縱,縱者直也。水氣倒行為橫,橫者逆也。後文太陽少陽並病刺期門者,義與此同。

若夫「嗇嗇惡寒」四字,決為衍文,削之可也。

太陽病,二日,煩躁,反熨其背而大汗出,火熱入胃,胃中水竭,躁煩,必發譫語。十餘日,振慄,自下利者,此為欲解也。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嘔,欲失溲,足下惡風,大便鞕,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,大便已,頭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熱,穀氣下流故也。

太陽病二日,即起病之二候,上所謂「十三日不解」之證也。二候本當傳陽明,得陽熱之氣,是生煩躁(今人動謂陽煩陰躁,誤人不淺)。此時不以白虎清其陽熱,而反熨太陽之經,劫其胃中之液,火邪與陽熱並居胃中,於是煩躁益劇,燥矢之氣上蒙於腦,遂發譫語。後十餘日,病垂四候,陰液漸復,陰加於陽,是生振慄,譬之暑令浴溫水中,暴入必振慄,所以然者,外泄之汗液,其氣本寒,驟與溫水相接,不能遽為融洽故也。

陰液來復胃中,燥氣欲去,自下利,此即「發汗,亡津液而小便不利,勿治之,得小便利,必自愈」之例也。此證津液內耗,承氣既不能用,實熱異於浮陽,龍、牡又不能施,要惟靜以俟之,方為萬全之策。陽熱吸於上,故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而反嘔。陰隔於下,故欲失溲而足下惡風。

斯二者,病皆出於陽明之燥實。大便硬者,小便必數且多,為腸胃津液迫於燥氣而旁出也。今既因津液耗損而成燥實,豈更有餘液化為小便。但病經十餘日,津液始還入胃中,而自行下利,則胃中無根之毒熱,必至上衝於腦,故其頭卓然而痛。卓然者,直衝而上也。足下本自惡風,其人足心熱者,足心為湧泉穴,屬少陰,以驟得大便,胃氣下行,足心轉熱,所謂少陰負趺陽為順也,此證仲師不出方治。可見不治之治,實精於治。

若在今人,麥冬、石斛、天花粉、玉竹之類雜湊成方,正恐欲滋陰而陰未能滋,反為胃中燥氣蒸化,變為痰濕,是又不可以不慎也。

太陽病,中風,以火劫發汗,邪風被火熱,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兩陽相熏灼,其身發黃,陽盛則欲衄,陰虛則小便難,陰陽俱虛竭,身體則枯燥,但頭汗出,劑頸而還,腹滿微喘,口乾咽爛,或不大便,久則譫語,甚者至噦,手足躁擾,捻衣摸床,小便利者,其人可治。

太陽中風,本桂枝湯證,漫用火劫發其汗,治法已誤,況風本陽邪,與火併居,迫肺藏衛氣之出於皮毛者,脾藏營血之出於肌腠者,一時合併外溢,於是血氣流溢而作汗液者,失其常度矣。魄汗逼迫垂竭,血中之精液隨之,故其身發黃。今試以針刺手,必有一點血出,血過即出黃水,是即血中之液發黃色之驗。

白話文:

《傷寒發微》

膽火上升,外達肺部及皮膚毛髮,導致發熱和自汗,所以稱為肝乘肺。陽熱在上,吸水功能失調,則腹部脹滿,如果不針刺期門穴疏通肝鬱,膽火就無法排出。膽火不泄,則浮陽上升,小便不利。小便不利,腹部脹滿就無法消除,病症又怎能痊癒呢?水氣直下為縱,縱即直;水氣倒流為橫,橫即逆。後文提到太陽少陽並病時針刺期門穴,道理與此相同。

「嗇嗇惡寒」四字,明顯是多餘的文字,可以刪除。

太陽病,發病第二天,煩躁不安,反而用熨法溫熱其背部,導致大量汗出,火熱侵入胃中,胃中津液耗竭,煩躁加劇,必然出現譫語。十多天后,出現寒顫,並從下腹瀉,這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。所以,汗液無法從腰部以下排出,想小便卻不行,還伴有嘔吐,想小便卻排不出,腳底怕風,大便乾燥,小便應該很多卻反而不多或很多,大便通暢後,頭痛劇烈,病人足心一定發熱,這是穀氣下流的緣故。

太陽病發病第二天,正是病程的第二候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「十三日不解」的症狀。第二候本應傳給陽明經,獲得陽熱之氣,就會產生煩躁(現代人常說陽煩陰躁,這是很大的錯誤)。此時不應用白虎湯清瀉陽熱,反而用熨法溫熱太陽經,耗竭胃中津液,火邪和陽熱同時停留在胃中,於是煩躁更加嚴重,燥熱之氣上升蒙蔽於腦,於是出現譫語。十多天后,病程將近第四候,陰液逐漸恢復,陰氣勝過陽氣,於是出現寒顫,就像夏天在溫水中洗澡,突然進入冷水中就會寒顫一樣,原因是外泄的汗液,其性本寒,突然與溫水接觸,不能立即融合的緣故。

陰液恢復到胃中,燥熱之氣將要消退,從下腹瀉,這就符合「發汗,傷津液而小便不利,勿治之,得小便利,必自愈」的例子。這種情況是津液內耗,承氣湯不能使用,實熱又不同於浮陽,龍膽瀉肝湯、牡蛎散也不能使用,必須靜觀其變,才是萬全之策。陽熱在上吸附,所以腰以下不出汗,想小便卻不行,還伴有嘔吐。陰寒在下阻隔,所以想小便卻排不出,腳底怕風。

這兩種情況,病情都源於陽明經的燥熱。大便乾燥,小便必然頻繁且量多,這是腸胃津液被燥熱之氣迫使而旁出的緣故。既然是因為津液損耗而導致燥熱,哪還有多餘的津液化為小便呢?但病情經過十多天,津液才開始回到胃中,並自行從下腹瀉,那麼胃中無根的毒熱,必然向上衝擊大腦,所以頭痛劇烈。頭痛劇烈,是指疼痛直衝腦部。腳底本來就怕風,而病人足心發熱,是因為足心是湧泉穴,屬於少陰經,由於大便突然通暢,胃氣下行,足心轉熱,這是少陰經承載陽氣的正常現象,這個證候仲景沒有用方劑治療。由此可見,不治之治,實際上精於治法。

如果放在現代,用麥冬、石斛、天花粉、玉竹等藥物配伍成方,恐怕是想滋陰卻不能滋陰,反而會被胃中燥熱之氣蒸化,變成痰濕,這又不得不謹慎。

太陽病,中風,用火劫法發汗,風邪與火熱結合,血氣外溢,超過正常限度,兩者互相熏灼,身體發黃,陽盛則想吐血,陰虛則小便困難,陰陽都虛竭,身體枯燥,只有頭上出汗,汗液流到頸部就停止,腹部脹滿略微喘息,口乾咽燥,或者不大便,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譫語,嚴重者會出現呃逆,手足煩躁不安,捻動衣物摸床,小便通暢者,可以治癒。

太陽中風,本是桂枝湯的病症,卻濫用火劫法發汗,治療方法已經錯誤,況且風邪本是陽邪,與火邪結合,迫使肺臟衛氣從皮毛外泄,脾臟營血從肌膚外溢,一時都合併外溢,於是血氣外溢而形成汗液,超過了正常的限度。汗液大量外泄將要耗竭,血液中的精液也隨之排出,所以身體發黃。如果試著用針刺手指,必然會有一點血排出,血流盡後會排出黃水,這就是血液中的精液發黃的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