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丁仲英序

回本書目錄

丁仲英序

1. 丁仲英序

江陰曹穎甫先生,余先嚴甘仁公之道義交也。精邃國學,詩名尤著,以遜清光緒之季登賢書,嘗以選班赴山左,無所合,困而歸,爰整岐黃之術以拯生民。有所感概,則託之於山水草木蟲魚鳥獸之詞,故大江南北,莫不知有曹詩人,而不知先生之又工於醫也。先生之於學,上自經史,下至諸子百家,均有精深之研究,至仲景之學,則尤別具心得,嘗謂其門弟子曰:「醫雖小道,生死之所出入,苟不悉心研究,焉能生死人而肉白骨。今之所謂宗仲景者,名而已矣。

實則因陋就簡,胆識不足以知病,毅力不足以處方,真能宗仲景之說,用仲景之方者,曾幾人哉!且仲景原書,經王叔和收拾於荒殘散亂之餘,字句不無缺失,任意增補,已不能脗合原著,加以數千年來傳寫之譌謬,箋注者非惟不敢置議,抑且於不可解者而強解之。甚至救表之當用麻黃者,不能正桂枝之失。

汗家重發汗至於液虛生燥,當下以大承氣者,不能正禹餘糧丸之失。去仲景著書本旨,蓋益遠矣。」今歲春,先生所著《傷寒發微》將以付梓,余信先生之書經艱苦卓絕而後成,為歷來註傷寒史上可放一異彩,而永傳勿替,是為序。

辛未孟夏,元彥丁仲英識。

白話文:

[丁仲英序]

江陰的曹穎甫先生,是我父親甘仁公的道義之交。他精通國學,尤其在詩歌創作上有很高的名聲,於清朝光緒末年考取了賢書,曾經以選拔的身份前往山東,但因與當地不合,最終選擇回到故鄉,開始專注於中醫學術,以期能救助更多的百姓。他有感觸時,便通過描繪山水、草木、蟲魚、鳥獸等自然界的景象來抒發,因此,無論是在長江以南還是長江以北,眾人都認識這位詩人曹先生,卻不知道他其實也是一位醫術高明的大夫。

在學術上,曹先生從經典到歷史,再到諸子百家,都有深入的研究,對於張仲景的醫學理論,更有一番獨特的見解。他曾對他的學生們說:「醫術雖然看似小技,卻關乎人的生死,如果不全心投入研究,怎麼可能有起死回生的能力。現在所謂的遵從張仲景理論的人,不過是名稱而已。

實際上,他們往往只求表面理解,膽識不足,無法正確判斷疾病,毅力不夠,無法開出適當的藥方。真正能遵從張仲景理論,使用張仲景藥方的人,又有幾個呢?況且,張仲景原本的著作,經過王叔和在破敗混亂的殘篇中整理,字句難免有遺漏,隨意增補,已經無法完全符合原著精神,再加上數千年的傳抄錯誤,註釋者不僅不敢提出質疑,甚至對於無法理解的部分硬要解釋。例如,應該使用麻黃治療表證的,卻不能糾正誤用桂枝的錯誤;汗多再出汗導致身體乾燥,應該使用大承氣湯的,卻不能糾正誤用禹餘糧丸的錯誤。這樣一來,離張仲景寫書的初衷,越來越遠了。」

今年春天,曹先生撰寫的《傷寒發微》即將出版,我相信他的書經歷了艱辛卓越的努力才得以完成,必將在歷代的傷寒研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,並永遠流傳下去。這就是我為此書作序的原因。

辛未年孟夏,元彥丁仲英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