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41)
《金匱發微》 (141)
1. 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
婦人六十二種風,腹中血氣刺痛,紅藍花酒主之。
紅藍花酒方
紅藍花(二兩)
上一味,酒一大升,煎減半,頓服一半,未止再服。
此節張隱庵注甚有意味,茲特引申之以博其趣。張云:「紅花色赤多汁,生血、行血之品也。陶隱居主治胎產血暈,惡血不盡,絞痛(絞,本書作㽲),胎死腹中。」此可知紅花作用,專主調適血分矣。又云:「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」此又可知紅花雖行血之品,其作用實能治風矣。
但血虛生風,有從內發者,有從外受者,從內發者,忽然頭目眩轉,令人傾仆,此宜氣血兩補,重用參、朮、歸、芍、地黃者也。從外受者,皮毛開泄,感受陽邪,此宜桂枝湯者也。紅藍花酒,究治何風?然觀於方治用酒,可知其專主外風矣。《靈樞》云:「飲酒者,衛氣先行於皮膚。
」衝任之絡,散於皮膚肌腠間,肌表血虛,易受外風,故以生血、行血之紅花主治,而以酒助其藥力,使得行於肌表,以拒外風之侵入。婦人月事時下,衝任之血不足,故治風以此方為宜,要之為外皮膚及筋骨痠疼之病,與中風正自不同。近世驗方有用延胡索、當歸、牡桂等分研末,以酒調服,治周身痛不可忍者,意與此同。
曰六十二種風,不過言通治之總方,舉多數也。血行則腹中刺痛止,故亦兼治之,固不在六十二種之內也。
婦人腹中諸疾痛,當歸芍藥散主之。
婦人腹中疾痛,大要由於水濕太甚,血菀不通,前於妊娠篇婦人懷孕節言之已詳。但懷孕之人,水血俱停,人盡知之,不知雜病亦有相類者。蓋婦人經水,按月而行,故血常不足,血不足而水濕有餘,乃鬱結於太陰部而為痛,此方泄濕行血,故可通治,要不惟為妊娠設也。
婦人腹中痛,小建中湯主之。
此證俗名下肝氣,婦人胸襟為處境所限,因而狹小,稍有怫逆,則氣下沉而入腹,立見脹痛,所謂肝乘脾也。《傷寒.太陽篇》云:「陽脈急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,宜小建中湯主之。」重用甘味之藥者,《內經》所謂:「肝苦急,食甘以緩之」也。
問曰:「婦人病,飲食如故,煩熱不得臥,而反倚息者,何也?」師曰:「此名轉胞,不得溺也。以胞系了戾,故致此病。但當利小便則愈,腎氣丸主之。」
腎氣丸方
乾地黃(八兩)山藥、山茱萸(各四兩)澤瀉、丹皮、茯苓(各三兩)桂枝(一兩)附子(一枚炮)
上八味,末之,煉蜜和丸,梧子大,酒下十五丸,加至二十丸,日再服。
飲食如故,則脾胃無病可知。煩熱不得臥,又似陽明熱證。若果陽明生燥,上膈決無水氣濕痰,豈有反倚息如病痰飲欬逆之理,此甚可疑也。然究其所以倚息之故,則以小便不通之故。蓋下流不通,則上源壅塞,其所以不通者,則以轉胞了戾之故,通其小便,則上膈水氣下行而倚息自平。所以煩熱不得臥者,則以下焦閉結,而少陽之熱上薰也。
白話文:
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
婦女各種風寒導致腹中血氣刺痛,可用紅藍花酒治療。
紅藍花酒方:紅藍花二兩,用酒一大升煎至半升,一次服用半升,若症狀未止則再服用半升。
張隱庵對此方有精闢註解,值得細細品味。張氏認為紅花色紅多汁,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陶弘景也記載其能治療產後血暈、惡露不盡、腹痛及胎死腹中。由此可見紅花主要作用在於調和血分。此外,張氏還指出「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」,說明紅花雖然行血,卻也能治療風證。
然而,血虛生風,有內因也有外因。內因是氣血不足,會突然頭暈目眩,甚至昏倒,這需要補益氣血,多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等藥材。外因是肌膚開洩,感受外邪,這就需要使用桂枝湯。紅藍花酒究竟治療何種風證?從方中用酒可知,它主要治療外感風寒。《靈樞》記載:「飲酒者,衛氣先行於皮膚。」衝任經絡佈於皮膚肌膚之間,肌表血虛容易感受外風,所以用活血化瘀的紅花治療,再用酒來增強藥力,使其作用於肌表,抵禦外風入侵。婦女月經期間,衝任之血不足,故用此方治療風證較為適宜。總而言之,此方主要治療皮膚及筋骨痠痛,與中風不同。近世驗方也有一些類似處方,例如用延胡索、當歸、肉桂等量研末,用酒調服,治療周身劇痛,與此方用意相同。
所謂「六十二種風」,只是說明此方具有廣泛的治療作用,並非僅限於此數。血行則腹中刺痛可止,因此此方也能治療腹痛,但這並非六十二種風寒病症中的其中一種。
婦女腹中各種疼痛,可用當歸芍藥散治療。
婦女腹中疼痛,大多是因體內水濕過盛,血瘀不通所致,在妊娠篇中已有詳細說明。懷孕婦女水濕血瘀,眾所周知,但不知其他雜病也有類似情況。婦女經血每月排出,故血常不足,血不足而水濕過盛,則會鬱結於下腹部而導致疼痛,此方能利濕行血,因此能廣泛治療,並非專為妊娠婦女而設。
婦女腹痛,可用小建中湯治療。
此症俗稱「下肝氣」,婦女胸襟狹窄,稍有鬱悶,則氣下沉入腹,立即出現脹痛,這就是肝氣犯脾。傷寒論太陽篇記載:「陽脈急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,宜小建中湯主之。」此方重用甘味藥材,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肝苦急,食甘以緩之」。
問:「婦女患病,飲食如常,煩熱難眠,只能側臥休息,這是怎麼回事?」答:「這是轉胞,小便不利。因胞絡不通暢,導致此病。只要利尿就能痊癒,可用腎氣丸治療。」
腎氣丸方:熟地黃八兩,山藥、山茱萸各四兩,澤瀉、丹皮、茯苓各三兩,桂枝一兩,炮附子一枚。以上八味藥磨成粉末,加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,用酒送服,每日服用二次。
飲食如常,則可知脾胃無病。煩熱難眠,似陽明熱證。如果真是陽明熱證,上焦決無水濕痰飲,又怎會側臥休息,如同痰飲咳嗽逆氣的症狀,這十分可疑。但其側臥休息的原因,是小便不利。因為下焦不通,則上焦壅塞,不通的原因,是胞絡不通暢,通利小便,則上焦水氣下行,側臥的症狀自然好轉。所以煩熱難眠,是因為下焦閉塞,少陽之熱上蒸熏所致。